呼吸科临床带教体会

/ 1

呼吸科临床带教体会

朱伟华1,2佟淑平2

朱伟华1,2佟淑平2(通讯作者)

(1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蒙医医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2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通辽028000)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333-02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开展本地区遇见的全部的呼吸科疾病的诊疗,从2007年创立科室起,逐渐开展肺功能检查、睡眠检测、血气分析检测、一氧化氮检测等高新技术,成为通辽市重点科室。是承担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学科。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带教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的爱好和兴趣,更好地掌握蒙医呼吸科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拓宽诊断思维,提高诊疗水平,做好毕业前的临床实习,带教老师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自己实际教学经验、体会介绍如下:

1呼吸科临床教学存在问题

1.1呼吸科基础理论学习课时少,病种多,课堂所学知识知识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要求。由于基础理论课时有限,课堂仅仅介绍了少数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常规,因而我科采用:小讲课制度,每周五下午,呼吸内科教授、副教授和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教师,召集所有老师及学生,讲授呼吸专业的国内外诊治进展及解读新指南。

1.2学生对呼吸科的基础知识理论掌握不牢固,即使对课堂上讲过的常见病、多发病也了解甚少,从而感到学习困难,往往失去信心及兴趣,马虎应付了事。例如发热是本专业的重要基本知识,只有掌握发热的发生机制、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热型及临床意义伴随症状,才能才能更好地分析疾病的病因机制,确定诊断,实施治疗方案。有些学生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都区分不开,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太复杂,记不住,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有些学生对呼吸系统最基本的查体方法有哪些都不甚了解;有些学生对课堂讲过的常见病证如发热、呼吸困难、咯血、发绀中的概念、症状、体征及检查等印象模糊,因此处方用药常杂乱无章,药物多而杂,不符合病情,有些甚至是原则性的错误。

1.3专业基本操作技能不熟练。医学生学习的前期教育着重基础理论知识,从而临床见习和实践技能训练少之又少,缺少感性认识,造成最基本的呼吸系统查体直到实习时才刚刚接触和认识,基本技能操作得不熟练,给后期实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有些同学连胸腔穿刺技术如何进行都不清楚。有些同学对呼吸系统诊断疾病时运用视、触、扣、听、嗅五种方法及相关的基本实验室检查都不熟悉等。

2针对存在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

2.1采取课内讲课的形式:每周在科内安排带教老师讲1次课,针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通过诱导方式,讲授呼吸系统的诊疗思维及诊治方法。如讲授肺心病时,带教老师前一天告知学生明天要讲的内容,让学生提前回去复习相关内容,讲课当天先带同学到病区查看患者,并进行问诊和查体;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病因都有什么,发病机制有那些,常见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用什么辅助检查来诊断,常于什么疾病相鉴别。然后回到医生办公室系统讲解此病,从而达到理论一临床相结合,让大家讨论治,使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大。

2.2用典型病例示教:典型病例所表现的临床症状,能紧扣课本的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容易理解和掌握,把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具体运用于临床实践。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理论知识逐条去对应典型病例,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典型病例,让学生反复实践,才能系统地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毕业实习的目的。

2.3举行专题讲座:教授、主任医师、呼吸专家,他们学术造诣精湛,对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最新研究方法、最新诊治方法及研究进展十分熟悉,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可开阔学生视野。

2.4病例讨论:每周都要进行2次以上病例讨论,包括危重症病例讨论及死亡病例讨论。对明确诊断,提高学生的诊断水平,巩固基础理论,开拓诊断思维;对于诊断不明确的,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诊断及诊断根据、鉴别诊断,加强临床诊断思维。

2.5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以直观的图像形式,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及人体结构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和感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掌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佟淑平,杜闻博,吕福云等.临床医学生本科阶段呼吸内科实习教学方法探索[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1C):153-154.

[2]夏丽滨.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教育政策研究,2011,8:71-73.

[3]吕福云,杜闻博,佟淑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临床本科呼吸病学教学中的体会[J].医药前沿,2012,02(14):304-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