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群交通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1

城镇群交通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周玮明

周玮明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30)

【摘要】为分析评价城镇群交通协调发展的程度,剖析城镇群当前发展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对城镇群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指导,文章从技术、效益、体制以及功能四个方面的构建城镇群交通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东莞市城镇群的实例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字】城镇群;交通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1、引言

城镇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多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独特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形式,而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纽带的作用,是促进城镇群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之一。当前部分地区城镇群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各自发展,交通衔接不畅,缺乏协调,制约了城镇群的协作发展。因此,推进城镇群空间整合,促进城镇群的交通系统协调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田园、付惠敏等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对陆上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协调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协调程度给出了评价陆上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度的实例与评价指标[1]。此外,在系统协调性评价上,杜志平和穆东构建了基于DEA的评价流程[2][3]。曾珍香基于系统论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协调性指数的研究[4]。

2、城镇群交通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合理的城镇群交通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认识和反映其协调发展过程、描述协调发展状态、揭示协调发展运行规律、组织协调发展有效运行的基本手段。

2.1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考虑到城镇群交通系统协调发展内涵的分析及其系统的复杂性,同时考虑到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和反映系统协调发展的程度,建议指标选择遵循如下原则[5]:

(1)合理性:体系科学,概念明确。(2)覆盖性:分类覆盖,确保覆盖广度。(3)整体性:将城镇群交通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反映各种现象的内在本质。(4)动态性:指标体系应具有动态性,能够反映协调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2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的城镇群交通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在交通系统本身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下,分为体制协调、技术协调和效益协调三个协调层内容,综合考虑各类影响隐私包括协调机构、制度建设、方便程度、快捷程度、服务水平以及满意度等方面内容对交通系统指标层体系进行综合确认。

2.3指标权重及影响程度的确定

首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来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主要步骤如下:

(1)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首先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模型中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各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和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

(2)构造判断矩阵

认为层次总排序结果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并接受该分析结果。

2.4城镇群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程度判定

根据魏连雨《关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供需协调程度的划分标准》和杨士弘《关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评定划分方法》的研究成果,本文确定了城镇群交通协调评价的划分标准[6][7]。

表1协调发展类型判定

综合计算得到东莞城间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指数为0.678,对照协调发展类型的判定标准,可知东莞城镇群间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政府应该加强推进城镇群一体化建设发展等措施。

4、研究结论

本文建立了城镇群交通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合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和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各指标权重,参考已有的协调发展程度判断标准,可对城镇群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判断,最后对东莞城镇群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应用。

参考文献:

[1]田园,付惠敏,张森琳.基于公铁协调发展的陆上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分析及应用[J].运输经济,2006(7):95-97

[2]穆东,杜志平.系统协同发展程度的DEA评价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35(4):56-64

[3]穆东,杜志平.资源型区域协同发展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5):108-113

[4]曾珍香,顾培亮.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95-98

[5]何杰,魏琳,李旭宏等.公路超载运输治理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5):59-65

[6]王冬云.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指标构建研究[J].西藏科技,2007,(9):61—65

[7]陆化普.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