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创伤评分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院前急救创伤评分方法对院前急救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

张警华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急诊科621700

【摘要】目的:观察急救创伤评分方法在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评价其实用价值。方法:择期抽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间我院院前急救5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分为参照组(2015.2~2016.2)与研究组(2016.3~2017.3)各272例,参照组行常规急救诊治措施,研究组行院前创伤评分方法急救诊治,观察两组患者救治情况。结果:研究组现场救治成功率/死亡率、转运成功率/死亡率、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率/死亡率等参数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创伤评分方法应用于院前急救患者中效果确切,可尽快明确急救诊治,为患者生存提供重要保障,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关键词】急救创伤评分方法;急救;诊治

院前急救指的是院外对急性发作、危重患者的急救,从广义的角度而言院前急救泛指患者在急性发病后,由医护人员、目击者等现场进行的紧急抢救措施,而从侠义的角度则具体指由通讯器材、运输工具、医疗等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措施,即患者抵达医院前所实施的一系列现场抢救与监护的医疗措施[1]。由于需院前急救的病人大多数存在急性、危重性疾病,且病种多样性,或由重大事故或灾害所致,具有不可预测性,因此规范、正确、科学的院前急救意义重大,对患者生存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择期抽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间我院院前急救5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急救创伤评分方法在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评价其实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期抽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间我院院前急救5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272例,其中参照组男133例,女139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47.9±9.7)岁;研究组男131例,女142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48.1±10.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对本次研究进行分析,其中参照组给予常规急救诊治措施,主要涉及询问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等资料做出相应急救诊治。研究组行院前创伤评分方法急救诊治,即通过对患者各项生命参数予以检测、观察,包括呼吸、呼吸频率、呼吸幅度、收缩期血压、昏迷程度、毛细血管充盈等指标,通过将其指标参数赋值加权获得总分,以此作为创伤评分,以1~16分分值范围为宜,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情况越好,反之则表示患者情况越差。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与死亡率、转运成功率与死亡率、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率与死亡率,做好记录工作。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所有涉及数据进行归纳总结,随后将其输入SPSS21.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对其中计数资料均采用“%”表示,样本配对比较采用c2检验。对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结果

研究组现场救治成功率/死亡率、转运成功率/死亡率、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率/死亡率等参数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实施院前急救医疗措施服务对急危重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院前急救,随后将其送至医院急诊科作跟进治疗,以尽量挽救患者生命[3]。通常情况下,患者多立即采取手术治疗,其他病情较为复杂、涉及学科多者需将其送入相应监护病房内,或专科病房。院前急救应采取的处置步骤主要涉及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躯干及肢体固定,然后搬运至救护车上。尤其是对于脊柱损伤以及骨折的伤员,在没有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搬运,极易导致伤员的二次损伤,严重者可能导致伤员高位截瘫或者体内大出血,出血过多就会死亡。因此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正确、有效与否,可影响受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良好衔接,以此对患者生存造成影响。因此院前急救服务质量成为我国医疗机构探讨的热点问题[4]。

急救创伤评分方法即通过将患者受创后出现的循环、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将其作为创伤后评分基础,采用数字形式将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表达出来,此方式简单且易行,对追求效率、时间的院前急救更具应用价值[5]。从本次研究,研究组现场救治成功率/死亡率、转运成功率/死亡率、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率/死亡率等参数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由此提示其效果确切。在国外相关研究中,明确指出,在患者创伤后60min是急救的黄金时间。此时段是患者良好预后的黄金时间,但我国临床存在急救体系仍不完善,虽然在我国临床中尚无统一创伤数据库,但通过近年来各地基层医院对创伤数据的不断完善,随着收集工作的逐渐开展,院前急救医疗措施服务将会愈发完善,为危急重伤患者提供更规范、安全、科学的急救服务。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创伤评分方法应用于院前急救患者中效果确切,可尽快明确急救诊治,为患者生存提供重要保障,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月杰,范丽娟.浅谈院前急救[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3(14):155+165.

[2]喻霞.从工作细节谈院前急救护理安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6(19):203+207.

[3]何华锋.院前急救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14(20):160-162+180.

[4]唐兢,陶燕平,鲍小敏,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前急救后的跟踪随访探讨[J].上海医药,2015,25(18):7-8+20.

[5]高碧秀.急救转运途中病人的护理问题及特点[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究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社.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究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社:,201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