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默读”点亮我们的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让“默读”点亮我们的课堂

孙丽玲

辽宁省凌源市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舍得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地默读、认认真真地思考,做到保护学生的嗓子,使学生在张弛有度的语文课堂中激情四射、神思飞扬,让默读的灯光照亮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字:默读习惯语文课堂语文素养默读能力

当下的语文课堂把朗读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抑扬顿挫的朗读使语文课堂活力无限。的确,语文学习需要朗读,语文课堂少不了朗读。但在追求“书声琅琅”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不要忽视了课堂上“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默读。阅读教学中的默读的弱化甚至缺失,已经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失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朗读固然重要,默读同样也不可缺少!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舍得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地默读、认认真真地思考,做到保护学生的嗓子,使学生在张弛有度的语文课堂中激情四射、神思飞扬,让默读的灯光照亮我们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默读有什么作用呢?

一、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与默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学生“默读”,更能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中,用心去感悟、揣摩文本,与作者去“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被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深深的感动。默读不只是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有什么疑问,它还唤起了学生的独特联想、体验、认知,成为对课文的艺术再创造,带有浓厚的阅读主体的个性色彩。

默读的独特性在于它不出声,不像朗读那样将文字转化为语言,通过眼、口、耳﹑脑的协同合作来完成阅读,这样,注意力分散了,思维也受到干扰。心理测试表明,小学生默读时每分钟阅读300~500字,最快一分钟可达700~800字。默读可以很快地读完一篇作品,特别是知识性很强的文章。比如,我在一班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各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他们根据自主理解批、划、圈、点,默读不到10分钟便对各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了如指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成为“玻璃”,自我介绍,由于节约了阅读时间,可以有多余的时间让学生展示默读成果,因而学生兴趣盎然,阅读效果十分明显。而在二班教学同一课时,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十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对玻璃的特点和用途竟知之甚少,有的还刚刚读完,没来得及细细思考时间就到了。只有少数同学做了不太全面的回答。由此可见,默读的效率和效果非常明显。

二、默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默读能力的核心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就是要读懂文章的词句含义,读懂内容,能概括文章的要点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理解能力是评价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光阅读不理解是毫无意义的;阅读理解是阅读感悟的基础,没理解的内容谈何感悟?阅读理解也是阅读鉴赏的基础,不理解内容和语言,又怎么去鉴赏呢?只有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语言感悟、语言鉴赏、语言记忆和语言应用。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学生的默读来理解字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语言构造,理解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默读有助于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三、默读有助于学生体会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灿灿的美,浓浓的情,款款的意,深深的理等,都渗透在语言文字中。学生只有在默读中,才能静下心来与文本进行零距离接触,与作者倾心地对话,达到“文我合一”,进而忧文中人之忧,喜文中人之喜,情感得到交流,思想得到启发。如我教学《幸福是什么》一文,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说:“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个问题确实是本文理解上的一个重点,我采用了让学生默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钻心默读全文进行理解。默读前,我让学生记住老师设计的几个问题进行默读。1.最开始三个孩子用自己的劳动做了一件什么好事?(三个孩子带着锄头和铁锹到树林里去清理了一口老泉。)乡亲们怎么样?(乡亲们天天能喝上干净的泉水。)2.分手过后,这三个孩子利用十年时间分别做了什么?为什么他们是幸福的?学生通过三个青年的对话,找到了满意的答案,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智慧女儿说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的深刻含义。3.你打算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怎样去做个幸福的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像这样,遇到问题,引领学生去默读全文,联系课文内容,引领他们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为学生深入感悟,体会情感扬起风帆。

四、海量阅读,养成默读习惯

曾有教育专家感慨:“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恐怕很难培养出大师级的人才!这与教育对象读书‘功利化’倾向不无关系。”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问的大气、深厚是需要以广博的涉猎做基础的。学生掌握了默读的技能,形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才有可能广博涉猎、增强底蕴、张扬个性。可谓“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默读,其实也造就了有“精神底气”的“读书人群”。从这样的角度来看,默读的意义已经超越语文学习的范畴了!

默读是一种“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意境,是一种“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默契……可以获得一种如饮甘醇,久而弥笃的味儿;一种萦绕心头而又妙不可言的味儿。可谓于无声处听欢歌!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默读的方法与技巧后,我们可试着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进行默读实践,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师尽量少布置语文书面作业,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每月可向学生推荐大量的适合学生阅读的童话故事、历险游记、科普短篇等读物,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并完成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分为两种:一种要求学生细细鉴赏,摘抄妙词佳句,写写读书感受;一种只要求了解大意,写出主要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精读篇目。

总之,默读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阅读方式。不仅是语文学科,学习其他学科也应普遍采用这种阅读方式。应该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主要是通过默读的方式体现的,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着学生终身学习的质量和进程,而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的特殊任务。语文教师,实在应该重视默读的训练和默读习惯的培养。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机会,一个静静思考的时空,使他们在“读”“思”并举,张弛有度的语文的课堂中激情四射,神思飞扬,让我们抛却形式,摈弃浮躁,让“默读”点亮我们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