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苯美司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3

乌苯美司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岑国栋高永翔

岑国栋高永翔(通讯作者)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75)

【摘要】乌苯美司一种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抗癌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老年性免疫功能缺陷等。可配合化疗、放疗及联合应用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以及其它实体瘤患者,现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乌苯美司的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关键词】乌苯美司免疫增强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111-01

乌苯美司是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ofivorecticuli)的培养液中分离所得的化合物,化学名称为:N-[(2S,3R)-4-苯基-3-氨基-2-羟基丁酰]-L-亮氨酸。本品可竞争性地抑制氨肽酶B(aminopeptidaseB)及亮氨酸肽酶(leucineaminopeptidase)。增强T细胞的功能,使NK细胞的杀伤活力增强,且可使集落刺激因子合成增加而刺激骨髓细胞的再生及分化。本品能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增生,使肿瘤细胞凋亡,并激活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刺激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分泌,促进抗肿瘤效应细胞的产生和增殖。临床可用于抗癌化疗、放疗的辅助治疗,老年性免疫功能缺陷等。可配合化疗、放疗及联合应用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以及其它实体瘤患者[1]。本文对近年来乌苯美司药理毒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药理研究

1.1体外实验研究Lwahashi等研究了胃癌细胞株应用乌苯美司后对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乌苯美司提高了LAK对胃癌细胞的敏感性。Satoh等在鼠脾细胞体外实验的研究中发现,乌苯美司增加干扰素的分泌。Ezawa等报告,在体外乌苯美司以不同的浓度(0.1μg/ml、1.0μg/ml、10μg/ml、100μg/ml、200μg/ml)作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BC-1、RERF-CL-OK、RERF-LE-MS、SQ-S及EBC-1,试验证实除对RERF-LE-MS腺癌细胞株无作用外,对其他4株均有抑制作用,且对鳞癌的作用尤佳,抑制强度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Okuyama等报告,在鼠未分化乳腺癌细胞体外实验中应用乌苯美司和性激素或前列腺素D2,能诱导癌细胞的再分化而达到消灭乳腺癌细胞的作用。Fujioka等的实验研究指出乌苯美司抑制细胞浸润、增殖的机制在于乌苯美司通过预先表达、激活无功能的E-钙粘连素的功能来诱导E-钙粘连素介导的粘附。抑制乳腺癌细胞株YMB-S的增殖,加强细胞间的粘附,抑制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沈炜明等观察了国产乌苯美司体外对人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0.01~100μg/ml的乌苯美司能直接诱导人单核细胞生成IL-1;经0.1μg/ml乌苯美司作用4h后,人单核细胞即开始分泌IL-1,24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经10~100μg/ml乌苯美司预处理,单核细胞可促进NK细胞活性,而经0.01~0.1μg/ml乌苯美司处理,单核细胞则抑制NK细胞活性[2-3]。

1.2动物体内实验研究Ebihara等报告乌苯美司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鼠胃癌的作用,乌苯美司治疗分两组:一组乌苯美司0.5mg/kg,腹腔内注射,每周2次,共84周,与MNNG同时始用;另一组在给予MNNG36周后开始给乌苯美司,与前组剂量、用法相同,共49周。84周时乌苯美司组肿瘤大小占对照组的21%和l9.2%。乌苯美司49周治疗组自然杀伤细胞活力显著增加[2]。

Abe等报告乌苯美司与博莱霉素联合对鼠腹水肝癌细胞株AH66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研究,指出两者联合有强烈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且为组织学检查所证实,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进行性坏死区域增加,周围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在鼠移植腹水肝癌细胞株AHI30、AH44、AH66后,应用乌苯美司均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期。沈炜明报告以不同剂量乌苯美司用于小鼠肝癌H22,发现乌苯美司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P<0.05)。

乌苯美司在鼠的Colon26腺癌同系肿瘤的抗癌作用研究中,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且在肿瘤移植后1~5天内给予乌苯美司时作用最强。但对Colon26腺癌细胞株无抑制作用。荷瘤鼠应用乌苯美司后取其脾细胞研究,结果证明本品能消除肿瘤细胞;认为乌苯美司对荷瘤鼠脾细胞有增强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力和自然杀伤细胞活力的作用。乌苯美司不抑制BALB/Cnu/un鼠的Colon26肿瘤的生长,由此认为乌苯美司通过脾细胞和可能通过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间接地达到抗Colon26腺癌的作用。乌苯美司可增强丝裂霉素-C、5-氟尿嘧啶和顺铂对BALB/C鼠Colon26腺癌同系实体肿瘤的抗癌效果。

沈炜明的实验指出乌苯美司对小鼠移植子宫颈癌U14细胞株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Ueda等认为乌苯美司抑制宫颈癌细胞的浸润是通过细胞产物和对肿瘤氨基肽酶调节的明胶酶A活性的抑制来实现的。

沈炜明等还观察了乌苯美司对小鼠白细胞介素-2(IL-2)生成及反应性的影响,对C57BL/6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乌苯美司5mg/(kg•d)×7d,在d3腹腔给环磷酰胺(Cyc)l次,100mg/kg,d8取小鼠脾细胞用IL-2依赖性淋巴细胞株(CTLL),用[3H]TdR参入法,测定IL-2含量。结果,乌苯美司能显著增加小鼠淋巴细胞的生成,增强对IL-2的反应性,但不影响血清中IL-2抑制物的括性。Cyc对小鼠IL-2生成及IL-2反应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被乌苯美司逆转。结果表明:乌苯美司对小鼠IL-2生成及反应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可拮抗Cyc对IL-2生成的抑制[4]。

2药代动力学研究

本品口服吸收良好、迅速,1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峰值。约有15%在肝中被代谢为羟基乌苯美司。80~85%呈原形自尿排出[1]。

3毒性研究

3.1安全性药理在毒性实验中,乌苯美司的毒性极小,对实验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和感觉神经系统、自律性神经系统、心血管、肾功能都无损害。对水肿、炎症或血液凝聚似无影响,未见皮肤刺激和溶血现象[5]。

3.2急性毒性试验小鼠和大鼠皮下给用乌苯美司14天的LD50分别为1.3~1.9g/kg和1.9~2.1g/kg;腹腔给药分别为:0.19和0.78-0.90g/kg;口服给用乌苯美司的LD50分别>4.0和>2.0g/kg;犬口服乌苯美司的耐受剂量为1.2g/kg[6]。

3.3长期毒性试验大鼠口服350和700mg/kg/day乌苯美司,持续90天,紧接着进行35天的恢复期,结果未见动物死亡或一般症状和血液系统毒性;仅在700mg/kg组可见轻微肾损伤[7]。犬口服给用乌苯美司,每天一次,持续90天,最大安全剂量为38.4mg/kg/day,高于此剂量时,便出现一定的毒性作用[8]。另一项研究中,犬每日口服15.4-96mg/kg/day乌苯美司,持续540天,在给用96mg/kg的一些动物中出现一过性毒性症状;然而,任何动物中均未见组织病理学变化。因此最大安全剂量也为38.4mg/kg/day[9]。

3.4三致毒性和家兔体内研究表明,乌苯美司无抗原性。显微镜观察,未见乌苯美司对家兔粘膜的刺激作用。伤寒沙门氏菌TA100和TA98前置培养试验的致突变研究表明,本品无致突变作用[10]。

4结语

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乌苯美司能激活人体细胞免疫功能,刺激细胞因子的生成和分泌,促进抗肿瘤效应细胞的产生和增殖,多年临床研究证实,本品对人体是非常安全的,其不良反应轻,且发生率低。剂在量超过200mg/日,可使T细胞减少;偶有皮疹、瘙痒、头痛、面部浮肿和一些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软便;个别可出现一过性轻度AST升高;一般在口服过程中或停药后消失。

参考文献

[1]王志宏等.百士欣.中国新药杂志,1999,8(12):843~844

[2]俞绍鑫等.乌苯美司在实体肿瘤的应用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02,29(2):153~155

[3]沈炜明等.乌苯美司体外对人单核细胞功能的活化作用.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6,26(6):397-400

[4]沈炜明.乌苯美司对小鼠白细胞介素—2的影响.新药与临床,1995,14(4):197-200

[5]徐文方.氨肽酶抑制剂bestatin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8,19(3):138-143

[6]Sakakibara,Tsuneyasu.ToxicologicalstudiesonbestatinI.Acutetoxicitytestinmice,ratsanddogs.Jpn.J.Antibiot.,1983,36(11),2971-84

[7]Hagiwara,Takao.Toxicologicalstudyonbestatin(NK421).Subacutetoxicitytestandrecoverystudyinrats.OyoYakuri,1984,27(3),401-15

[8]Ito,Koichi.Toxicologicalstudiesonbestatin.II.Subacutetoxicitytestandrecoverystudyinbeagledogs.Jpn.J.Antibiot.,1983,36(11),2985-3052

[9]Ito,Koichi.Toxicologicalstudiesonbestatin.III.Chronictoxicitytestinbeagledogs.Jpn.J.Antibiot.,1983,36(11),3053-193

[10]Sakakibara,Tsuneyasu.Toxicologicalstudiesonbestatin.IV.Studiesonantigenicity,ocularmucosalirritationandmutagenicity.Jpn.J.Antibiot.,1983,36(11),319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