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3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周旭

(成都军区总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分为低浓度组(36例)、中浓度组(28例)、高浓度组(26例)。对比3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状况、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对比3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高浓度组都低于低浓度组、中浓度组(P<0.05)。对比3组麻醉效果,高浓度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比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要短;对比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高浓度组则比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要长(P<0.05)。对比3组不良反应状况,高浓度组不良反应率比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要高(P>0.05)。结论:通过超声引导,运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执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浓度的增加麻醉起效时间会随变短,镇痛时间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都会变长,不良反应机率上升,需依据病人实际病况,选择恰当罗哌卡因的浓度。

【关键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027-03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ropivacaineofdifferentconcentrationonintermuscularsulcusbrachialplexusblockanesthesiaguidedbyultrasound.MethodsFromNovember2016toDecember2017,90patientsundergoingupperlimbsurgerywereselectedasthesubjectsofthisstudy.Accordingto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ropivacaine,itwaspidedintolowconcentrationgroup(36cases),middleconcentrationgroup(28cases)andhighconcentrationgroup(26cases).ResultsComparedwiththethreegroups,therateofcompletenerveblockwaslowerinthehighconcentrationgroupthaninthelowconcentrationgroup,andthemiddleconcentra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inthemiddleconcentrationgroup(P<0.05).Comparedwiththethreegroups,theonsettimeofanesthesiainhighconcentr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shorterthanthatinlowconcentrationgroup,andthatinmiddleconcentrationgroupwasshorterthanthatinmiddleconcentrationgroup.Thedurationofanalgesiaandtherecoverytimeofmotorblockwerecomparedbetweenthehighconcentrationgroupandthelowconcentrationgroup(P<0.05).Theadversereactionrateofthehighconcentrationgroupwashigherthanthatofthelowconcentrationgroup.ConclusionUndertheguidanceofultrasound,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ropivacainecanbeusedtoblockthebrachialplexusofintermuscularsulcus,andtheonsettimeofanesthesiawillbeshortenedwiththeincreaseoftheconcentrationofropivacaine.Theanalgesictimeandrecoverytimeofmotorblockwillbelonger,andtheprobabilityofadversereactionswillincrease.Theproperconcentrationofropivacaineshouldbeselectedaccordingtothepatient'sactualcondition.

【Keywords】Ropivacaineofdifferentconcentrations;Ultrasonicguidance;Intermuscularsulcusbrachialplexus;Anesthesia;Effect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降低创伤,提升阻滞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出现机率;罗哌卡因属于长效局部麻醉药物,优势是长时程的阻滞,对心脏的毒性较小[1]。本次实验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分为低浓度组(36例)、中浓度组(28例)、高浓度组(26例)。低浓度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52.6±5.2)岁。中浓度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51.5±4.7)岁。高浓度组男16例,女10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9.5±4.2)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手术前严禁饮水与进食6h。进入手术室后,搭建静脉通道,监测病人如下各项指标:心率、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让病人呈去枕平卧体位,把头部导向健康身体一侧,把上肢放在身体旁边,执行常规消毒铺巾。采用sonosite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定为7~15MHz,电流定为0.5mA。均匀涂抹耦合剂在超声探头上,运用无菌塑料套进行包裹,把超声探头放到肌间沟区以探测肌间沟臂丛神经。通过超声引导,调整进针的角度与深度,从臂丛后外侧缓慢朝臂丛神经进针,如果回抽没有血或没有肌肉颤动,就马上停止进针,注射浓度不同的罗哌卡因,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的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0%、0.40%、0.55%。

1.3观察指标

观察3组上肢手术病人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状况,主要为如下部位:桡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观察3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并据此对麻醉效果进行评定。观察3组不良反应状况。

1.4评定标准

(1)痛觉阻滞效应:运用针刺法对麻醉后30min的运动阻滞程度给予判定,刺痛正常定为未阻滞,刺痛减退定为部分阻滞,无刺痛定为无阻滞。(2)麻醉起效时间:每隔3min运用针刺法,测定以下部位的麻醉效果:桡神经、腋神经、臂内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支配区域,药物注射完成后到刺痛消退的时间就是麻醉起效时间。(3)镇痛维持时间:病人完全阻滞起到感到手术切口疼痛的时间。(4)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麻醉后直到病人的肩关节可以随意上抬和外展的时间。

1.5统计学处理

此次实验所有数据全部由SPSS21.0版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数据对比;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组间资料。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3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状况

对比3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高浓度组都低于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的完全阻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3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状况[n(%)]

3.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属于常用的麻醉手段,主要用在肌间沟穿刺上,其阻滞效果良好,造成较小的损伤。影像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加大了超声技术和麻醉手术间的联系,超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临床麻醉实践当中。目前,临床麻醉医师可以

通过超声引导,开展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清楚观测到臂丛神经结构与四周组织状况,并可以实时监测定位目标神经来开展穿刺,从而大大提升经阻滞的精确度与麻醉成功率,并减少麻醉药使用剂量与不良反应机率[2]。

罗哌卡因属于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其作用机制就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从而阻断神经兴奋和传导,以发挥麻醉功效。临床理论一般认为麻醉药物的浓度越高,麻醉效果也就越佳,并且出现较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能也较高,但是在实践当中发现,如果局部麻醉药物超过最佳浓度,就会致药物中毒与神经损伤的现象的产生,严重者可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挑选最佳麻醉药物浓度就显得尤为必要[3]。相关实践研究证明,罗哌卡因与运动神经阻滞及药物浓度有着紧密联系,浓度为0.2%罗哌卡因可以对感觉神经产生较好阻滞作用,基本不会对运动神经产生阻滞作用;浓度为0.75%罗哌卡因会对运动神经产生较好的阻滞作用,因此,罗哌卡因有着麻醉与镇痛的双重功效[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比3组不同部位神经完全阻滞率,高浓度组都低于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对比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的完全阻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3组麻醉效果,高浓度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比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要短;对比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高浓度组则比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要长;对比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麻醉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3组不良反应状况,高浓度组不良反应率比低浓度组、中浓度组要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说明,罗哌卡因浓度越高,麻醉起效速度越快,镇痛持续时间与运动阻滞时间都会被拉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同时提升。

综上所述,依托超声引导,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依照病人实际情况选择浓度适合的罗哌卡因,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麻醉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少芳,叶凤卿,叶小霞,张忠勤.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03):41-42.

[2]黄刚.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145-148.

[3]郭能起,吴论,伍嘉艳,赵立梅.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8):105-106.

[4]齐文勇,党友,王海侠.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J].北方药学,2017,14(08):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