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烧伤24例诊治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低热烧伤24例诊治体会

时建鑫

时建鑫(河南省郑州市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总医院急诊科450041)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0-0136-02

【摘要】目的通过对低热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治疗体会。方法总结我院自2003—2008年收治的24例低热烧伤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低热烧伤患者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低热烧伤病人应引起足够重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并加强预防。

【关键词】低热烧伤临床特点治疗

低热烧伤是指机体接触或照射到44℃-51℃的情况下形成的损伤。由于损伤的情况的特殊性,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低热烧伤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其中10岁以下2例,10-50岁3例,50-60岁7例,60岁以上12例,平均年龄50.9岁。烧伤面积:1%~7%。烧伤深度:深Ⅱ~Ⅲ度烧伤。烧伤部位:小腿5例,足部4例,背部5例,臀部8例,上肢2例。烧伤原因:暖水袋、电热毯、电热宝、火炉、理疗仪等。热源接触时间:1~7小时。就诊时间:伤后1小时~10天。临床表现特点:体表烧伤表现较轻,本组烧伤患者多数以水泡形式存在,部分烧伤时间较长者表现为皮肤缺水或碳化。

1.2治疗方法

1.2.1保守治疗烧伤面积小、程度较轻、已感染者选择保守治疗。方法1:双氧水清洁、生理盐水冲洗烧伤创面,彻底清除干净创面上的坏死组织后外以碘伏纱布包扎。方法2:面积微小程度轻(深Ⅱ度)者,生理盐水溶液清洗创面,去除渗出液后以MEBO湿润烧伤膏或磺胺嘧啶银乳膏涂抹均匀后包扎。常规应用抗生素。

1.2.2手术治疗面积较大,入院时间早、未发生感染者积极术前准备,及时行切(削)痂手术,依据情况行局部皮瓣转移、断层薄片移植或者直接拉拢缝合技术。面积大伴感染者经有效的控制感染后,切除创口内肉芽组织、坏死组织及不健康组织,深度达皮下正常组织,行局部皮瓣转移、断层薄片移植手术治疗。

2结果

本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保守组愈合时间13~32天,平均21.5天。手术组愈合时间16~58天,平均36.2天。

3讨论

3.1低热烧伤的临床特点:

低热烧伤的全称是“低温热源烧伤”,系由于较长时间的相对低热(44℃~51℃)持续作用于固定部位所引起的烧伤。从形成烧伤的外界环境看,发生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季为代表的寒冷季节多见,此时由于外界气温低,人体需要补充热量来抵御寒冷,而贴近皮肤的温度在人们可以忍受甚至感觉舒服的范围内,这种温度短时间内接触皮肤不会造成损伤,往往得不到重视。从患者自身条件看,多见于老年人、婴儿、酗酒、意识障碍及肢体感觉障碍者。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婴儿不能自主脱离热源,意识障碍及肢体感觉障碍者对热源的感知性缺失是造成烧伤的主要原因。本组患者中,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及肢体感觉障碍者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由于人们的重视程度较高,婴儿极少见到,本组只有2例,且程度较轻。皮肤的损伤程度,主要取决于皮肤受热温度及接触时间。高温时,热源与皮肤的温差大,患者较敏感,能快速脱离热源,烧伤多比较直观,深部组织热传导能力弱,表现为表皮损害重,而深部组织损伤轻;低热时,温差小但接触时间长细胞缓慢脱水变性,热量蓄积向深部组织传导扩散,表现为表皮损伤轻,深部组织损伤重。同时,较低的温度之所以会导致深度烧伤,还与皮肤和致热源紧密接触,局部受压,妨碍了局部血液循环,影响散热,容易使热能蓄积起来而造致局部深度烧伤有关。因此低热烧伤在就诊过程中容易误诊,主要是对烧伤严重程度估计不足,而延误了治疗。在本组患者中,多数表现为水泡型深Ⅱ度,少数为Ⅲ度。创面面积虽小,但多为深度烧伤,初期可有水泡。除去水泡后,创底多呈蜡白色,痛觉迟钝,可逐渐转为褐色、深褐色及黑色干性坏死灶。但由于取暖方式及设施的限制,烧伤面积相对较小。

3.2低热烧伤治疗应注意事项:

低热烧伤患者应该及早正确诊断、正确治疗。烧伤后延误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表皮组织坏死脱落,深部损伤明显。由于就诊时间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局部组织感染几率增加,烧伤创面会加深,损伤加重,往往给治疗带来不便,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早就诊,早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提高人们对低热烧伤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早期患者,面积较大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切除范围要适当扩大,力求将坏死及炎性组织切除干净,在正常组织上进行植皮或转移皮瓣。就诊晚、感染患者,全身应用抗生素,清除坏死组织,待感染控制后再进行植皮或转移皮瓣治疗。面积较小的深Ⅱ度患者,可以采用MEBO湿润烧伤膏或磺胺嘧啶银乳膏外敷包扎。同时患肢要适当抬高以利血液及体液回流,改善局部循环,可以缩短疗程。

3.3低热烧伤的预防:

针对低热烧伤的好发季节和高危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婴儿、酗酒、意识障碍及肢体感觉障碍者。在取暖时要注意经常变换体位,加强陪护,防止同一部位与热源长时间接触,以避免热能蓄积引起的深度低热烧伤。对高危人群进行宣教也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马元文.烧伤治疗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20.

[2]袁玉坤,孙庆彬,徐康顺等.低热烧伤2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2):270-280

[3]汤培,黄道强,史洁锐等.老年人低热烧伤37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137.

[4]杨心波,郭丽丽,韩秀琳等.低热烧伤创面的治疗体会.黑龙江医学,2006,2(30):120.

[5]陈垂玉.深度低热烧伤创面修复体会.创伤外科杂志,2004,5(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