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子女生活方式为中心的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4

以中国子女生活方式为中心的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宋欣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00084)

摘要:本论文是一项对中国北京地区0-12岁儿童住宅空间生活方式的研究,本论文从儿童的发展特征及住宅空间的特性两方面进行展开研究,针对儿童发展的生理、心理等现象结合其社会特征,如独生子女现象、核心家庭结构的形成,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针对在其独生子女政策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现象,比如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缺少独立性的问题、父母过分溺爱及对子女的期待过高等问题。并解决由此带来的在家庭教育中子女出现的诸多问题及装修热产生的问题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其本质以0-12岁儿童快乐健康成长为终极研究目标。

关键词:生活方式;住宅空间;行;CCTV;快乐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目的

人类的所作所为,最终的目的为了追求快乐。然而,追求快乐也不是因为他可以带给我们其他好处,因为快乐本身就是目的。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发展历程中国则在短短的40年(1978年中国正式改革开放)里走完,在这40年期间中国的改革及改革下的几项大的政策又使得中国在自己本国的工业革命发展进程中的特色,在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会产生同样适合本国的思考,比如1982年中国制定的独生子女政策(1982年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列入中国宪法),科学有效的从控制人口发展,到改善国民经济总产值等。80年代初期的住宅商品化改革,则又是一项加快改革步伐,解决中国人住房问题的经济政策。在以上两大政策的基础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大家庭转向小家庭,从大院、筒子楼、多代人居住的生活方式转向了以小家庭为主的独门独户住宅楼居住的大的转型期,家庭结构的变化、生活空间的转换自然会产生新的社会现象,如独身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新型住宅家庭室内空间设计问题,本论文将在以上大的历史背景之下,运用设计方法论来进行的一项以中国北京地区0-12岁子女家庭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工作。关注情境这会让你更加准确的辨识你自己和他人行为的情境性因素。意识到情境性因素通常会比他们看上去更深刻的影响你和他人的行为,承认人会改变。

本论文是一项对中国北京地区0-12岁儿童住宅空间生活方式的研究,本论文从儿童的发展特征及住宅空间的特性两方面进行展开研究,针对儿童发展的生理、心理等现象结合其社会特征,如独生子女现象、核心家庭结构的形成,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针对在其独生子女政策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现象,比如子女在家庭教育中缺少独立性的问题、父母过分溺爱及对子女的期待过高等问题。中国住房装修热现象,家庭装修设计过分豪华、忽视功能需求,子女生活在成人空间等问题进行逐层分析。本论文运用现代设计方法论,以CCTV观察法为媒介,通过实际户型案例分析,以0-12岁儿童为中心的一项室内住宅空间生活方式研究。并解决由此带来的在家庭教育中子女出现的诸多问题及装修热产生的问题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其本质以0-12岁儿童快乐健康成长为终极研究目标。

1.2研究范围和方法

本论文以中国北京0-12岁子女为中心,以其生活的家庭住宅空间为单位,在其家庭生活空间中的衣食住行等进行的生活方式研究,通过人与空间及空间中的物品等为研究范围,如:子女与母亲、子女与父亲、子女与父亲母亲在客厅空间、厨房空间、餐厅空间等所发生的行为为研究的具体范围。

本论文应用了六种研究方法,调查问卷研究法,统计学法,色彩表格对比分析法,cctv观察法,Insight观察法,数据分析法。

2.0-12岁儿童住宅空间生活方式特性研究

生活方式(Lifestyle)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就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

2.1住宅空间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生活主体同一定的社会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复杂有机体,基本要素分为生活活动条件、生活活动主体和生活活动形式3部分。

生活活动条件和生活活动主体的相互作用,必然外显为一定的生活活动状态、模式及样式,使生活方式具有可见性和固定性。不同的职业特征、人口特征等主客观因素所形成的特有的生活模式,必然通过一定典型的、稳定的生活活动形式表现出来。因此生活方式往往成为划分阶级、阶层和其他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标志。

研究“家庭居住生活方式”的途径可以有多种多样。我们认为主要有三条:第一,对已建成的居住环境特别是基本居住单元进行较全面的使用后评价(POE),尤其是空间的使用方式评价,以便较准确地掌握居住者居住生活方式与居住环境之间的显性关系;第二,研究使用者对居住空间的使用倾向或者偏好,推测居住者的隐性需求;第三,收集一定数量居住者的社会属性资料及其对居住环境的认识、居住意识及情趣爱好等信息,分析总结其主要特点。通过这三条途径获取的信息应该说是多维的,能够涵盖绝大部分家庭居住生活方式的影响要素。

2.2住宅空间分类

住宅内部空间组成至少应包括起居室(厅)、卧室、厨房、卫生间、餐室、过厅、过道、储藏室、阳1台等。这些空间对于居家生活活动有着不同的功能,各有不同的设计要求。

(1)住宅空间客厅空间特征:客厅(起居室)是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起居室(厅)内的门洞布置应相对集中留出完整墙面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使用,减少通行路线交叉穿越,避免相互干扰。

(2)住宅空间餐厅空间特征:餐厅的设计应满足家庭成员同时进餐以及可能的家庭宴会的需要,可以和厨房合设或分设。

(3)住宅空间厨房空间特征:厨房是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厨房是家务劳动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室内噪声和污染最严重的地方。厨房的功能已从过去单一的烹调行为发展为集仓储、加工、清洗、烹饪和配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空间。

(4)住宅空间卧室空间特征:卧室主要用于人们的睡眠、休息、更衣、梳妆等活动的场所,是住宅中私密性要求最高的地方。

(5)住宅空间卫生间空间特征:卫生间是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盆洗等活动的空间。

(6)住宅空间其他空间特征:过道、玄关是组织户内的交通联系和空间的过渡的部分。如卧室通过一段走廊与客厅联系,既避免了开向厅的门过多,又减少了动区喧闹对静区的干扰。

(7)储藏室:随着住宅越建越高,住宅中的储藏空间也越显重要;主要是充分利用闲置的角落、家具空腹、楼梯的下部、侧部和端部、走廊的顶部等空间。面积宽裕的,则可考虑设置独立储藏室。

本文作者根据以上研究,并对中国北京5户0-12岁家庭,进行实地研究访问并进行测绘,绘制出户型图及摄像头定位示意如下表:

表格1中国北京5户0-12岁儿童家庭户型图

住宅空间功能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细化,以上是住宅空间的基本类型及功能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也越来越体现个性化形式,内部空间的开放性与组合型也更加灵活,比如厨房空间的开场性及与餐厅的联动性,收纳空间的独立性与垂直空间的多效利用性,都是现代住宅空间不断变化的方向,但人性化是住宅空间发展变化不变的主题,住宅最本质的目的是为人所居住的。尽管许多文章都谈到了居住环境对人心的影响,但是这方面的系统性知识尚未建立。

2.3行为类型设定

生活品质如何,要看人们在岁月中做了些什么,以及这段时期的意识流转情形。一般来说不同的行为活动会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这是众所周知的。大致看来,所有的行为活动都兼具正反两面。表2.1日常活动的体验品质,列出了一般人日常生活的不同行为感受,从中可以看出成人在工作(或儿童在写作业)时,快乐的程度通常不及平时。

表格分为三大类活动:生产类活动;维持类活动;休闲类活动。每个活动又细分,合计有13种行为活动:工作或学习;家事;饮食;打扮;开车;媒体;爱好;运动;电影;谈天;社交;性;发呆/休息。在室内住宅空间中发生的行为活动去掉开车,运动,电影,社交和隐私“性”,还有8种行为活动。

2.4小结

2.4.1空间类型色彩设定

依据中国北京的5户型,以及以上空间的分类和表1,总结出住宅空间的9类型,客厅;餐厅;厨房;父母房;子女房;更衣室;书房;卫生间;其他空间。并用色彩进行区分表示。

图1住宅空间种类及色彩表示

2.4.2行为色彩设定

依据中国背景5户家庭的现场采访,以及以上行为分类和表2,总结出在住宅空间中发生的12类型行为,用餐;零食;料理;照顾;打扫;工作;玩耍;学习;个人;对话;休息;睡觉。每一种行为名称都是归纳性的,由一种或多种行为活动组成。

并用色彩进行区分表示。

图2行为种类及色彩表示

2.4.3以子女为中心的生活方式行为,空间,时间的分析基准

依据图例1的空间种类,图例2的行为种类,结合时间和使用者制定出,以使用者为中心的住宅空间的生活方式,行为;空间;时间;使用者的分析基准表格。

图3以子女为中心的住宅空间生活方式行为,空间,时间的分析基准

分析基准表格内容有,儿童年龄;户主名;户型;安装CCTV日期;安装日的星期几;CCTV周期;研究者;研究者观看录像的日期;24小时时间表用于时间和空间色块填充表示(按照一小时一个方格子,每个小数点间隔表示10分钟,上方是行为下方是空间);子女的行为时间表;母亲的的行为时间表;父亲的的行为时间表;其他人的行为时间表。

3.0-12岁儿童住宅空间生活方式研究案例分析

本文作者自2015-2017年间先后在中国北京地区进行了35家(核心家庭)的入户调研工作,最后选择其中五户为例做了为期十五天的CCTV摄像的深度观察工作,第四章以这五户家庭的摄像数据记录为研究依据,针对前面提出的问题运用大数据进行对比分类分析,科学求证,本章主要运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数学计算与占比及社会学研究中的insight分析法分析出中国0-12岁儿童在住宅空间中生活方式状态及所存在的问题点,用以证明儿童健康发展过程中在住宅空间中存在的问题。

3.1个人基础信息与户型信息采集

使用者信息数据调查前要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范围,比如:国家、地区、使用者职业、年收入、爱好、职业、户型等基本信息情况,清晰准确的设定基础数据的目的是为后面大数据同类对比打下坚实的基础,是研究结果后期进行对比论证分析的基础的核心数据之一。

使用者户型信息收集归类,主要目的是为后面进行分类信息对比时基础数据的同比相同,

表格3B-01,B-02,B-03,B-04,B-05户型的使用者信息数据采集

本论文案例为二居室三居室公寓住宅空间,以其内部的空间功能分布分为公共空间、私密空间,如客厅、餐厅、厨房、门厅等为公共空间、其他相关则为私密空间,本案则以住宅空间中的公共空间为研究分析主题,表格2中户型为本论文研究分析之案例,01、02、03、04、05户型平面图及各功能分区的分解图。

表格4(5)套户型9种空间类型分析图

3.25户家庭CCTV数据采集

本论文作者依据以子女为中心的住宅空间生活方式行为,空间,时间的分析基准,分别对5户家庭进行的公共空间部分,进行24小时不间断CCTV,为期15天总计1800小时,以分钟为单位的CCTV数据采集。

表格5户家庭的CCTV的15天24小时不间断录像数据采集表

表格的数据内容是,中国北京五户案例家庭核心成员行为和空间记录整理,15天24小时不间断CCTV的色彩数据表格,总计75张详细丰富的数据信息表格。

3.3小结

以上是本案研究的基础数据采集整理标准,此部分将时间、空间、行为、使用者之间的立体关系在一个平面中进行分类整合,说明数据求证的科学性及严谨性,此部分数据收集整理是本论文研究的数据支撑,有如建设一栋高楼,高楼是否会建成而且完美,那么此部分即是这高楼坚实的基础,我们严谨、慎重的对每一个阶段的数据采集,进行反复的核对,直到所有提供信息与最初模板设定一致,这样后面的分析工作才会如期待中顺利进行,而且确保分析的结果真实有效。CCTV观察法是目前数据研究工作中难度比较大的一种方法,信息获取难度大,使用者面对摄像头会有抵触心理,人看人或人被观察,都是心理上的一种承受,隐私会有很多暴露,同时对使用者短期的生活也会有一种无形的限制,CCTV观察记录是对人长时间的生活方式行为观察的最好的一种研究数据获取方式,人在自然生活状态下会暴露行为习惯,通过对一个惯性的生活习惯的大量数据分析研究,利于发现问题,对整体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研究价值。但录像CCTV记录是一个需要充分与采访对象协调的研究方法,要有合理的理由说服研究对象愿意配合,不要产生排斥的心理,同时CCTV研究法需要大量的设备、辅助人员的配合及安装拆卸,并且需要研究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录像进行反复的观察记录整理分类,表格6是数据整理的结果,此表格背后每一笔都是具有意义的,通过研究人员的大量计算,最后使得数据形成可以量化分析的形式,辅助研究人员以分类对比的形式进行研究,笔者在此部分信息收集整理过程中反复的摄制及整理耗费近两年的时间,最终整理提炼出按照设定标准所需的科学数据成果,下面一章主要是运用此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

4.住宅空间CCTV生活方式特性研究的意义

4.1生活方式研究的意义

生活方式研究继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以来近二百年时间里,整个世界范围内也相继经历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工业文明的发展使得城市与农村生活方式的不断分离,城市化进程及快速的节奏改变了人们在农耕文明的生活节奏与社会需求,人们不仅仅依靠土地获取剩余价值,而是通过到工厂里劳动与交换获得剩余价值,生产关系的变化导致获取剩余价值的变化,生活方式也就随之产生了变化。例如:机器大生产代替了传统手工业,人的剩余时间得到了解放,人们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又如:交通工具的变化如汽车、火车、飞机的出现使得人与世界的距离缩短,信息更加发达,物与物的交换更加畅通,人们不再拘泥一方水土,不再拘泥左右邻居便可获得更多的信息及生活资料的来源,第四次工业浪潮的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智能化更加融入到人的生活中,人的需求会有更多的方式进行选择获取,人们可以吃着法式鹅肝,看着美国电影,坐在英国泰晤士河畔同时完成,这在200年前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生活方式的转换一定是紧紧跟随社会发展进程而变化的,所以,生活方式研究是具备深远社会意义的,生活方式研究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了解人、及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和谐幸福的未来。

4.2生活方式研究对室内空间设计的价值

室内空间主要是人(使用者)的生活空间,通过目标性人群的生活方式研究后发现核心问题,我们采取更适合的设计形式去改变人的生存空间。研究者与设计师的责任同样艰巨,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类创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而做更多的努力。首先:生活方式研究是一切设计的基础。其次,生活方式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就是人们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对生活方式深入研究过而做的设计是没有价值的,生活方式研究将是一个长久的课题,这个课题的持久深入研究必然会带动我们这个学科的进步与发展,会让设计回归到它本来的面目。设计不是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使用者在空间当中的行为转换。通过设计师的整理提炼,融入科学与艺术,最终还原回生活本身的一个过程。

室内空间环境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而差生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对室内空间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人类不再茹毛饮血,人类希望更加的改进自己的生活、生命状态、从岁月长期的发展积累,如欧洲鼠疫的大肆泛滥时期才使得整个欧洲人养成了经常洗澡会让人更加卫生的好习惯,于是洗澡就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印度人珍惜水源如珍惜生命,洗澡的方式自然会与水源丰沛地区截然不同,人的生活方式也会不同,生活方式的研究就是根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模式去再此基础上在空间内做到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改善,使人的生活空间更加宜居、便利、美好是生活方式应用于室内设计的主要目的与原因。

生活方式研究将是一个长久的课题,这个课题的持久深入研究必然会带动我们这个学科的进步与发展,会让设计回归到它本来的面目。设计不是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使用者在空间当中的行为转换。通过设计师的整理提炼,融入科学与艺术,最终还原回生活本身的一个过程。

4.3生活方式研究的未来发展

本论文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为历史研究背景,在这飞速发展的40年里,中国的人口政策、住房政策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用4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近200年的历史,从农业文明为主体的国有体制直接过渡到工业、后工业社会的历史时期,在这40年中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随着各种变化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及住房政策的改变使得人的居住空间发生了变化,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快速的生活节奏促使新的产业不断的产生,人们适应着新的生活方式,适应着社会的变革,同时也存在自身的多角度适应,本论文主要以中国北京地区0-12岁子女为核心的家庭生活方式研究,从生活空间到生活中的行为方式探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下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家庭问题等与空间设计之间的关系,通过第2章命题的假设到第3章的数据论证,从中求证出切实与人的生活方式为相关的问题,运用设计手法进行调整,目标是解决例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父母与子女的共同生活状态与对子女成长期待的问题等,2016年中国结束了为期34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中国未来的家庭成员状态将恢复到一个人口相对自然增长的状态,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目标具备良好的可持续性,生活方式研究是一个长效的课题,任何历史时期,任何时代都有其与其时代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的呈现,但方法是与时俱进的,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解决社会发展状态中的空间设计中的问题,为人类生活的更加和谐美好而做出一个生活方式研究者应该具有的前瞻力量。

参考文献

[1]([美]MihalyCsikszentmihalyi,陈秀娟译,发现心流:日常生活的最有体验(FindingFlow:ThePsychologyofEngagementwithEverydayLife),中信出版社,P45)

[2]([美]RichardE.Nisbelt,张媚译,逻辑思维—拥有智慧思考的工具[MINDWARETOOLSFORSMARTTHINKING,中信出版社,2018年1月,2017年8约1日,P74])

[3]([美]MihalyCsikszentmihalyi,陈秀娟译,发现心流:日常生活的最有体验(FindingFlow:ThePsychologyofEngagementwithEverydayLife),中信出版社,P75)

[4]([美]MihalyCsikszentmihalyi,陈秀娟译,发现心流:日常生活的最有体验(FindingFlow:ThePsychologyofEngagementwithEverydayLife),中信出版社,P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