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策略分析

曹轩哲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

摘要:目前,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普及,高职教学的发展也逐渐迈向一个新的高度。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各个高职院校逐渐开展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培养出计算机专业人才。此前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一般都是参考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模式,以传授理论和掌握知识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但是就实际的市场情况来看,一味地模仿高校课程体系进行高职教学的话并不符合实际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水平不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因此,当前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教育必须要走上改革的道路,促进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相一致。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学改革;高职院校

1导言

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日趋深化,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之中没有使用电脑。这样的情况之下,社会对高精尖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始终是很大的。高职学生虽然掌握了更加实用的计算机技术,但是由于学历上相对全日制大学本科生比较低,在就业市场上不占优势。

2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

2.1教学模式“一刀切”缺少专业针对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上,仍然以通识性教育为主,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产业对人才的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如果一味地进行通识性的计算机教育往往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高职院校广泛吸纳了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收入群体的学生,所以,不可避免地会有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情况,如果只进行通识性的教育,没有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所学专业来分配学习任务,会导致学生学习不到有价值的内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其无法获得更进一步的知识,而部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则会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2.2教材内容与行业企业需求有所偏离

区别于其他的理论性课程内容,计算机信息课程的调整更新速度十分快,但在高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中,其使用的教材、教学的理论等都普遍存在更新较慢的情况,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到最为前沿的计算机知识,学习效果也较差。尽管部分学校自身进行了教材的调整和创新,但由于教师的能力相对较为有限,无法涉猎每一个产业和专业。此外,还有部分学校一味追求在教材上的革新和调整,但缺乏实际应用的针对性,尽管学生进行了相应的学习,但由于其缺乏针对性,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2.3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高职学校就计算机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自行出题组织期末考核;二是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取代或部分替代传统的考试。尽管其考核方式相对传统的方式较为丰富,但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应用性特点而言仍然较为单一。首先,由于高职阶段的教学相对较为简易,会造成学生在考前突击的不良学习习惯,难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动手能力较差。而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方法,尽管该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学生考前突击的现象发生,但计算机考核的内容相对较为有限,且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学生针对自己的专业无法进行定向学习,只采用“题海战术”的方法,最终引发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考核效果不好的现象。

2.4实践操作有待增强

根据我国目前使用的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教材来看,我国高职阶段的计算机教学仍然以基础的计算机操作、互联网应用及一定的OFFICE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其相对较为简易,学习要求也相对轻松。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民生基础水准也迎来了更好的增长,对计算机操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形势之下,高职学生通常情况下都有一定的计算机使用基础,能够较好地操作和使用计算机,但计算机课程的内容过于简单,学生能够加以学习的内容较为有限。同时,目前的计算机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脱节相对较为严重,学生往往只能学习到理论性的知识,无法进行实践性的操作和练习。

3教育改革策略

3.1调整课程结构

由于计算机技术属于一种对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技术,因此必须要将教学重点从理论转移到实践上来,尤其是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理论建设方面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必须要在教学中重视实践的作用。此外,在教材选择方面要注意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尽量脱离出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模式,创新出独属于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并且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市场接轨。

3.2以学生为主体

在高职院校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必须要集中凸显出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出来创造力和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会自省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出来自己的引导作用,设计出合理的课堂,选择合适的学习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社会实际情况引入到课堂之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也能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

3.3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高职院校的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必须要集中体现这一点。由于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异较大,并且普遍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教师必须要进行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教学,可以制定出多元化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周期,使得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基本水平。

3.4加强专业水平的建設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大环境影响,很多学校都把教学的重心都放在了考证上面,因此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应试性,专业性不强,学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一些计算机知识,但是没有考虑到日后长远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时候必须要设立出较为理性的教学目的,使得学生能够掌握长远的专业技能。

3.5重视实践环节,强化上机操作训练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光是要掌握好理论知识,还要更加注重实操能力的训练,因此学校的课程安排上要做好调整,为学生们留出足够时间来组织他们进行上机实践操作,目的就是使学生可以掌握大量的动态性技能,熟知与掌握部分带着运作潜力与再生功能的技术,把理论知识和有关运用有机结合,使得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与实训课程轮流开展,不断巩固对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训练,高职院校应该有效的进行“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计算机课程里面一些相对笼统的难以让学生们理解的问题,如果上机时能够迎刃而解,这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对其的熟悉程度与操作技能。

3.6增加实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们的实验与动手能力,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计算机通用的word、excel等的使用,也不能只是停留在编写较为容易的计算程序的程度上,要做的是使学生们运用学过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进行对计算机的新功能进行研究与创新。应该在计算机教师的辅导下开展开放性与设计性的相关计算机实验,做一些带着新理念的课题探索。计算机的实验方法可以考虑选取开放教学,由学生组成不同小组来独立进行实验项目的分析和规划及分工协作等等。高职院校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能让学生记牢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们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这不仅可以有效的强化计算机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创新能力与应对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实验方法中想出的更加方便、更容易的实践方法,教导学生利用多种角度分析实验,探索上机实验的多种方法。

3.7提高硬件设施质量

某些高职院校之中仍旧受限于原先的教学模式,并且经费投入不足,因此学校里计算机教学的硬件设施明显落后,使得教学质量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某些授课活动也会相应受到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的机房普遍比较落后,且计算机里搭载的程序也不符合教学的需求,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另外还有些院校未能对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和维护,导致某些设备出现故障之后无人维修,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学生的学习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

3.8改变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

此前的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占主导,学生服从教师的教授,而新的教育环境中必须要求要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尤其是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要明确“学生为主,教学为辅”的教育原则。在改革工作中,首先就是要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这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受教育质量才会得到根本的保障。对于在职的教师,必须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并且进行考核,使得教师也能够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水平,了解社会对高职人才的实际需求,并最大拉应力为4.12MPa,最大压应力为9.98MPa。可见最大拉、压应力均分布在坑角的冠梁处,因此坑角处冠梁在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出现开裂或者破坏。

支护桩的最大拉应力发生基坑长边距离坑角17m的后排桩向坑内一侧的桩顶处,其最大值为1.43MPa,此外基坑短边前排桩向坑内一侧的桩身也有较大的拉应力。最大压应力则发生在基坑短边在坑角处的第一根后排桩桩身背侧(深度为地表下-9.0m左右,即坑底下2m),其最大值为1.61MPa,此外基坑短边的前、后排桩背侧均分布有相对较大的压应力。可见,与冠梁相比,支护桩的最大拉压应力要小很多。

5、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施工

该工程基坑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具体施工顺序为:

(1)整平场地,测量放线,按设计要求确定桩位。(2)先施工大直径水泥搅拌桩,然后施工双排冲(钻)孔支护桩及结构桩基础。(3)施工完成桩顶冠梁及600mm厚混凝土板且达到强度要求后,开挖基坑至设计坑底标高。(4)向上施工完成负一层底板结构,做好外墙防水,回填粘性土,压实。(5)完成地下室结构至±0.00m,做好外墙防水,回填粘性土并压实至地面。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均处于安全状态,支护结构的位移监测值均未超过报警值,且与计算值相符合。

结语

(1)结合数值分析软件MIDAS-GTS,对软土基坑板梁式双排桩与止水帷幕复合支护施工全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双排桩结构与止水帷幕复合支护的作用机理,评估设计参数的安全性及合理性,同时为下一步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提供指导。

(2)根据施工场地的地质资料,针对项目基坑地下水位线高的特点,采取先行止水帷幕施工,再合理地安排基坑前、后排桩的施工先后顺序。该施工顺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赵倩蕾.双排桩支护基坑边坡的工程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5.

[2]易星,何成燕.双排桩支护运用于淤泥质软土基坑的实践研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5,42(02):79-81+84.

[3]郑金伙.双排桩支护在软土深基坑中的应用[J].福建建筑,2013(11):88-90.

[4]林鹏,王艳峰,范志雄,黄涤宇.双排桩支护结构在软土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S2):33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