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定位对护理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教师角色定位对护理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的影响

王昕张伟宏

王昕张伟宏

(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从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在Seminar教学法应用中对自身的把握、对课程的把握、对学生的把握等方面,对护理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时教师应着重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教师角色定位对护理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的影响。明确只有从教师层面真正领会和把握Seminar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才能在护理教学中充分发挥Seminar教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护理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022-02

Seminar教学法是以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教学主体,学生为探究某一问题和教师共同讨论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1],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避免了单向式、垂直式和机械式教学的弊端。在国内护理教学中已经对Seminar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研究,下面针对护理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法时教师应着重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护理教学中更好地发挥Seminar教学法的作用。

1.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Seminar教学法是取其研究式讨论之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进行讨论的一种授课方式,其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主体(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教学和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和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2]。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这与我们对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近年来,我国在基础护理、临床护理、护理学理论研究等方面以及高职、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护理教育中逐步引入Seminar教学法。实践显示Seminar教学法的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教师在Seminar教学法应用中对自身的把握

虽然Seminar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传授—接受”单向教学模式中,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和中心地位,教师“以教为主”,常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主体作用的弱化。相反,Seminar教学法中教师要担负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监督者、协调者、评价者等多种职责[3],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和各种信息资源应用处理能力等。同时,Seminar教学中的小组学习的形式需要足够数量的教师来指导。教学要鼓励学生成为批判性、创造性的思考者,优秀的教学要求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学习者,以激励教学中学术的火苗生生不熄,使教学充满浓厚的学术性。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恰当地就教学内容和临床病例,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专题,要更加敏锐地洞悉学生的想法,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工具上的支持。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是相当大的,学生们争论问题,提出答案,相互说服,教师穿梭在学生之间,认真指导,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传统教学更强的驾驭课堂气氛和教学进程的能力。

3.教师在Seminar教学法应用中对课程的把握

实施Seminar教学法要根据具体课程特点,探讨适合本课程的Seminar教学法,某些概念性较强的课程不适合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例如,基础护理学与其他课程相比,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且系统性不强,概念性不强,可以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引入Seminar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4]。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Seminar教学法,并且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全程均使用Seminar教学法也不现实。在基础护理学一些结合日常生活和临床实践的章节可采用Seminar教学法,创设合适的讨论专题是决定整个Seminar教学过程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因此可选取部分适合Seminar教学法讨论的内容进行实施。而临床护理学理论知识体系繁杂抽象,难以理解记忆,学生学习压力大。但临床护理一般开设在护理基础课程之后,此时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护理学知识,与护生今后的工作关系密切,更有利于开展Seminar教学法。如在教授某种疾病的临床护理学课程时,给予护生典型病例,要求护生参考相关资料,分析病例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内容,讨论该病例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案例来自临床真实病例,护生研讨的问题或论题实际上就是“临床患者”身上发生的问题,内容真实,护生在研讨这些论题时,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有助于缩短临床与教学的距离,有利于培养护生临床实践能力[5.6]。通过对具体典型病例的分析讨论,了解和掌握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护理要点。但不能把Seminar教学法混同于一般的案例分析,课前,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主题,围绕主题提出案例,对相关的难点和重点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7]。在课堂教学中,同时控制讨论方向及范围,在讨论方向过于偏离主线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干预使课程进展顺利。在最后总结环节,教师应再次强调重点、难点,便于学生加深记忆。

4.教师在Seminar教学法应用中对学生的把握

由于年龄、生源、学历等因素的影响,对不同层次的护生采用Seminar教学法时应有适合其特点的把握。高职和专科护生在理论知识、综合能力、操作技能方面的领会可能会不及本科护生和研究生,更加依赖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对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更长的适应阶段,教师可以将Seminar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更加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地讲解课程的主要概念和基本内容,侧重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对于本科护生和研究生而言,求知欲更强,教学要求更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必备护理基本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无疑是造就高层次护理人才的要求。Seminar教学法则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有效手段,在本科和研究生护理教学中有效引入Seminar教学法,不断探索和创造生动、活泼、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效果得以提升,开拓专业知识的认知角度和视野,培养和掌握循证思维,密切联系护理专业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对于高层次护理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5.结语

Seminar教学法作为一种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学中逐步显现出特有的优势,也对护理学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学术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护理专业临床和教学背景,还要具有夯实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实践能力[8]。只有从教师层面真正领会和把握Seminar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才能达到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统一,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永杰,赵坤,吴强,等.Seminar教学法在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l0,27(4):203-204.

[2]沈文捷,朱强.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7-8):43-46.

[3]ErnestL.ScholarshipReconsidered:PrioritiesoftheProfessoriate[M].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91,23-24.

[4]贺棋,王惠珍.Seminar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5):62-64.

[5]樊辉娟,景钦华.Seminar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3,11(9):2580-2582.

[6]康华,梁萍,王佳琳.Seminar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4):64-65.

[7]李丹.Seminar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误区与对策[J].教法研究,2009,15:118.

[8]柯永红,CoraMunoz.美国护理教育中的seminar教学.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72-673.

课题资助:河南省卫生厅教改项目编号wjlx1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