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诗美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中学古诗美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傅腾平

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关键词:古诗意象;大语文资源;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作者简介:傅腾平,任教于江西新余孔目江区观巢中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能拓展古诗课堂教学的空间

“课标”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背诵240篇诗文。学生是最可塑的诗人,教师要着力发现培养。在古诗教学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大多是“依照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叶圣陶《文学作品的鉴赏》),而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可是,该如何教学,怎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对古诗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呢?在以往的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教师翻译、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长此以往,学生也就适应了这一模式,逐渐失去了对古诗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得到了教师学生的青睐。通过教师们的实践,他们发现,只要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利用多媒体,将多媒体与教学合理的结合,就能使学生感受的课堂教学的轻松愉快。

案例一:观巢中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位教师教学时随手画出句中出现的几种景物,勾勒出一幅简笔画,但这还只是让学生进入理解场景,距离感悟诗意还为时甚远,还需要教师进一步激发、引导学生。曾小郡老师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展现了精心选取的几组能代表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游子思归图三组意象,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再配上徐缓忧伤的古筝曲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则有助于学生进入音乐渲染、教师激情描述的情景,对于营造特定氛围和审美空间,有立竿见影之效。

二、强化古诗教学中学生的感悟能力

谈到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强化作用,自然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弱点而言的。传统的古诗课堂教学是以直接教学为基础的,基本上限于依靠口语和黑板表达教学内容。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厚实的语文功底,用对古诗词的喜爱,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带着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带着对古诗词的崇敬之情,去学习、口评、赏析,从中汲取文学营养。现有的语文古诗课件,可以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要部分,重新组合加工,提高多媒体的使用价值。引导学生找到进入古诗的钥匙,当然,这把钥匙可能是历史的回放,可能是景色的联想,也可能是学会和古人交友。

案例二:优质课学习《游山西村》。本案例由鹄山中学的彭冬根老师设计。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来导入新课,出示“三山乡西边的村落当地的风俗”这一主题;第二步是明确问题(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这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第三步让学生上网寻找资源,鼓励同学之间共享找到的资料并交流看法,进行同题材诗文阅读(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王安石《江上》),教师巡回指导;第四步是教师小结。由于本案例以情景化学习材料作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媒介,我们称之为情景化启导学习法。本案例在情景化、学生探索、交互性指导、教师作为帮促者等方面体现了教学革新的精神。在学习《游山西村》这首古诗时,我们就是带着“游”的心态,和作者结伴而行,一路见古人之境,自然也就体会到古人之情。

三、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模式探索

一堂多媒体语文教学课采取什么形式进行,要取决于内容的难易、多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媒体状况,以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等因素。而这些也正是对多媒体和语文教学顺利整合的影响因素。教育技术专家在长期的实践中提炼出一系列关于利用媒体技术强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如播放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等。

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味的过程,也同时是向诗人学习习作的过程,这些隐性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品评、鉴赏的能力,将使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受益匪浅。因此在大语文观理念的指导下,古诗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力,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领悟语言文字之精妙。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认真去研究、敏锐地捕捉,我们就会拥有多种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用好多媒体,关键就是语言的转化。

案例三:笔者在教《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时,以电视片《杜甫》片段导入,背景黯淡、满目萧瑟的秋景,伤感的音乐,播音员语调低沉,语速缓慢的讲述,使得课堂气氛立即凝重起来,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体会到杜甫一生坎坷,穷愁潦倒,远离家乡孤独寂寞的百感千愁。

四、架起信息技术桥梁,领学生进入艺术殿堂

笔者觉得,在一个农村学校,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一门艺术,其方式不是“立竿见影”式的教育,而是一种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我们要合理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教学,对于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其现代性特点。利用多媒体努力开拓学生的境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味。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达到对诗歌意象内在意义的正确把握,并进一步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诗歌鉴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忠仁.中小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

[2]陈晓秋.新理念指导下的古诗教学—试论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4(10).

[3]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作者单位:江西新余孔目江区观巢中学邮编:33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