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会学”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会学”的策略

马海荣

辽宁省北票市宝国老镇中心小学122100

一、激发兴趣,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

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气氛。哪怕一幅画,一个小故事……只要有的放矢,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了。如在教学课文《鲸》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然后叫学生议论,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鲸字有鱼旁,但鲸不是鱼。”有的说:“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都在猜教师的用意。我乘机让学生速读,浏览课文,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2、3、4、5、6、7。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在激发兴趣同时,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找课外书或到网络查找最小的哺乳动物,把最感兴趣的一点写出来。让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联结起来,开拓知识视野,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优良契机,把握好这一契机的“火候”,就为培养学生的“要学”与“会学”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引导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

引导学生自由谈论、自由讲述、自由提问、自由发表意见,是逐步提高阅读、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能结构,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为了更好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还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我在教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时,首先抛出趣味性浓的问题:“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孩子们听,创设了良好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教学操作办法如下:1.学生自由朗读。2.自读自说,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的啥办法?3.教师指导朗读: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关心、喜爱)4.大家练习,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表演动作)如此引导、熏陶,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既定思维产生发散与迁移: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啥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由表达中。本人认为:课堂上,教师不要作任何限制,只要学生能提问题就好。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提问,自由发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自主锻炼思维,拓展思维,使思维素质产生发散和迁移。

三、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而审美情趣不仅来自视、听等高级感官的感受,还要使这种感受贯穿到想象、情感、思维以及个性心理之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有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情境……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之所以对课文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升腾起崇敬之情、对祖国山河的壮美为之赞赏、对不幸人们的同情……都是为情所驱动而产生的体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的情感(包括审美情感),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这得靠教师有目的的培养。我在教学中有如下体会:

1.因势利导,善于点拨。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

2.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作者的生花之笔,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饱含丰富的情感。如教《桂林山水》时,我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配乐朗诵,让学生寓乐于景,领悟“秀丽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意境。升腾起自豪感,而这秀丽的河山又来自于作家的妙笔,所以我注重从多个角度去熏陶学生感受各种美。当然,脱离学生的实际去灌输美,无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我觉得诱导从现实中发现美,才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从现实的感性中到达理性的审美观,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养成良好道德情操的一项长期性工作任务。

四、注重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阅读一向是语文教育的重头戏。阅读文章时,我要求学生能利用各种工具书及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查阅各种信息。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体会学习所带来的满足感及成功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教《只有一个地球》时,我根据教材目的,让学生联系实际,就关于如何保护我们这一美丽的家园谈谈个人的观点及保护措施。大家通过多种渠道查阅信息,准备充分材料。演讲时落落大方,各自观点不同,提出措施具有一定的实效性。这不仅是一种知识掌握的检验,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来源期刊

素质教育

相关关键词

引导学生自由谈论 自由讲述 自由提问 自由发表意见,是逐步提高阅读 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能结构,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为了更好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还得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我在教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时,首先抛出趣味性浓的问题&ldquo 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rdquo 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孩子们听,创设了良好的情景。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ldquo 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rdquo 教学操作办法如下1.学生自由朗读。2.自读自说,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的啥办法?3.教师指导朗读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关心 喜爱)4.大家练习,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表演动作)如此引导 熏陶,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既定思维产生发散与迁移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啥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引导学生自由讨论,自由表达中。本人认为课堂上,教师不要作任何限制,只要学生能提问题就好。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朗读,自由提问,自由发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自主锻炼思维,拓展思维,使思维素质产生发散和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