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网络舆情的特点与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新时期网络舆情的特点与应对

张静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0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发展,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表达诉求和想法的主要媒介,成为思想文化的聚集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深深的影响着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行为。网络舆情应运而生,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舆情成为当代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鉴于此,本文对新时期网络舆情的特点进行了阐述,然后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关键词:网络舆情;互联网;政府

一、前言

作为人类最重大的进步之一,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并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统计,截止到2018年8月,中国网民总数已经突破了8亿,其中手机网络用户达到7.8亿,占全体网民总数的98%。由于互联网具有普及性和便捷性的特点,社会问题、国家政策以及突发事件都第一时间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并迅速扩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表达个人诉求、发表个人见解的重要平台。尤其是微博、微信、视频APP等自媒体媒介的普及,给了人们极大的言论自由,民众参与社会热点话题、参与政府事务管理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网络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也是政府和群众沟通联系的重要纽带,随之产生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舆论中一股最重要的力量。所谓网络舆情是指在网民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在网络上的集中表现。网络舆情的出现往往伴随着重要社会事件和公共政策而生,对整个社会事件的发展和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思想工作讲话中明确提出:今后各级部门要将网络舆论工作当做最重要的思想工作来抓,我们要将群众路线搬到网上,民意上了网,我们的思想工作也要上网,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老百姓的诉求,这也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二、新时期网络舆情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网络舆情处于大爆发的阶段,各种网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甚至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经过网络的发酵的传播,也会形成一场严重的网络舆论风暴,引发全民性的网络参与。新时期我国网络舆情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突发性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具有快速传播的特点,网络舆论自然也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在自媒体时代,当某一公共事件发生之后,网民们自发的进行转发、评论和传播,每个用户既是新闻事件的传播者,也是新闻的发起者,这种由点到面的信息裂变传播模式是任何人都无法控制的,最终导致新闻事件滚雪球似的迅速蔓延,令人猝不及防。例如在2016年,明星王宝强在微博上突然发布了离婚声明,迅速引起社会的轩然大波,在网民自发的转载和传播下,该事件成为全国街头巷尾都在热议的话题,网络上的新闻评论也超过271万,这种突发性的传播是传统媒体根本做不到的。

2、广泛性

网络舆情的广泛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传统范围的广泛性。互联网是没有边界的。网络舆情发生之后,会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国籍的人们都可以参与进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发更大范围的激烈讨论。其次,传播主体的广泛性。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社会新闻的发布者和产生者,这与个体的专业、年龄、学历都无关,只要能够使用自媒体工具,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与参政议政。最后,内容的广泛性。近年来,我国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内容不仅仅涉及公共政策、社会问题等领域,还包括个人隐私等多个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讲,任何公众关心的话题都有成为网络舆情的可能。

3、互动性

传统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单方向的,受众很难参与其中。在互联网媒介下,网民之间、政府与网民之间、网民与媒体之间很容易形成互动。某一社会事件发生之后,众多的网民参与其中,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同的观点在交锋和碰撞,制约网民参与的不是专业、能力等因素,而是参与的意愿和兴趣。2013年,南京市有两名女童被父母遗弃在家,最终被饿死。南京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其官方微博对整个审理过程进行了同步直播,很多媒体和网民都参与其中,大家纷纷评论、转发,引起极大的社会影响,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场全民法治教育,也彰显了法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

三、网络舆情的应对之策

1、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

做好网络舆情监测是网络舆情管理的首要环节。在自媒体时代,网络传播的速度远远高于政府反应的速度,当网络舆情发生之后再进行应对就非常迟缓了,因此做好网络舆情监测、防范于未然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网络舆情监测是指有关部门对有可能发生网络舆情的重点事件、敏感时间等要素进行预判,为快速处置网络舆情抢占先机。目前,有的地方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的信息服务机构来进行网络舆情监测,信息服务机构通过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搜集、汇总、跟踪和分析,从而能够及时捕捉网民关注的热点事件,尤其是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网络舆情事件,并将其上报政府有关部门,及时进行引导和化解。

2、降低网民的关注度

网络舆情有生命周期,从初始的发展到最后的衰减有一个过程,网络舆情的周期与网民们的参与热情是分不开的,如果能够合理转移和降低网民们的关注度,网络舆情的周期自然大大缩短。首先,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某一社会事件发生之后,众多的网民参与其中,其中绝大部分原因是出于好亲心和窥察欲,如果社会事件本身遮遮掩掩、不够透明,网民们的好奇心就越大。因此,政府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以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公开所有的信息,满足社会大众的知情权,那么网民们自然会失去好奇心,进而降低网络舆情的热度。其次,转移网民的兴趣。当某一社会事件持续发酵,并有可能引发社会稳定或道德危机时,通过宣传和营造新的事件有助于转移网民们的注意力,例如当社会类事件形成网络舆情后,有关部门可以适时发布政治、经济、文化类的新闻热点,来转移网民注意力。

3、重视主流媒体的作用

自媒体时代,海量的网络信息充斥在互联网上,但普通民众对主流媒体依然保持着较高的信任度,网络舆情的引导离不开主流媒体的参与。因此网络舆情发生之后,主流媒体要及时发声,发布最权威的报道,还原整个社会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化解网民对网络舆情事件的猜疑和误解,将网络谣言和不实消息扼杀于萌芽之中。从这个层面来说,主流媒体相当于政府部门对网络舆情的态度和观点。目前,很多网民在网络舆情事件中越来越理性和冷静,都在“坐等真相”,而这所谓的真相通常指主流媒体的声音。

4、做好网络舆情衰减期处置工作

网络舆情的引导应该贯穿整个网络舆情生命周期,所以网罗舆情衰减期的引导工作同样重要。如果在网络舆情衰减期没有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就避免不了是否会出现新的网络舆论观点对衰减期网络舆情造成影响,形成二次的网络舆情关注度高涨和二次的网络舆情扩散。如2018年“滴滴司机奸杀空姐事件”,在网络舆情进入衰减期时,由于自媒体“二更食堂”的不当文章的发布,导致事件关注度再次上升,该网络舆情生命周期也因此延长。因此,在网络舆情进入消减期后,严格做好其他相关、相似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避免同类舆情发生连锁反应,造成网络舆情的大爆发。

5、做好宣传教育,提升网络素养

网络舆情的传播主体是人,网络舆情的爆发和传播与广大网民的网络素养是分不开的。很多时候,一些并不重要甚至虚假的信息得到迅速的传播,并形成网络舆情,与广大网民素养不高、信息甄别能力差是分不开的。为此,为了控制网络舆情,政府要加强网络普法教育,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具体宣传形式可以在线上各类网站设置宣传飘窗,组织各社会单位进行网络答题,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工具进行大力宣传教育;线下采用设置宣传专栏,开展宣传讲座、知识竞赛,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总之,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升网民的网络素养,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网络舆情的引导也会变得容易。

总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国外一些反动的、落后的观念也在互联网上蔓延,互联网成为各种观念、情绪宣泄和碰撞的舆论场。正因为如此,我国各级政府应准确把握移动互联网舆情的特点,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引导,充分保障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和政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孔建华.国内网络舆情治理研究综述[J].电子政务.2018(12):87-89

[]张亮.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信息控制路径[J].电子世界。2018(12)52-56

[3]唐忠强.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8(12)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