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再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张胜荣

张胜荣河北衡水深州市兵曹学区

创新不仅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也是教育界改革的主攻点。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兴趣感到枯燥无味,一直是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难题,因而政治课中求创新更是必不可少的。恰当的实施创新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想法和体会。

一、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

二、在教材中挖掘创新教育因素

教材改革很重要,但教师如何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并利用这些因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务呢?学生思维定势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对教材理解的影响。政治教师不要受教材那种思维定势的束缚,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要从传统的模式中超越出来,大胆地对现有的教学常规及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进行挑战。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经验型政治教师已远远不能胜任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所以政治教师要密切关注时事、关注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学会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政治教材的艺术感染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行为

当前我国中小学存在的“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的情况,严重束缚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对学生的政治成绩的评定做出了调整。改变了过去单纯以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依据,而是建立了以书面作业、课堂参与、社会实践、行为规范等方面综合而成的新的评价体系。在作业布置方面,改变了过去的单一的书面作业,采取了灵活多样的作业布置类型:有定期的书面作业、短期的社会实践作业、长期的读书剪报和资料搜集作业、阶段性的课题研究作业等。这一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的热情,真正给学生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激发热情,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激发学生的热情,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非智力因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课堂的生命力来自学生对事件、事实的感受,来自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情不自禁的、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直觉。在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起来回答问题,到讲台做几分钟的演讲,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争论探讨,不仅分析教材上的结论,而且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这样课堂就充满了活力,对学生和老师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在和学生情感交流中要多用这样的语言:尽管说,对错无妨;你们是课堂的主人,走向讲台,就是你们的胜利;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自己走路等等。这些行动语言反复提到,会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自信,激发学生的热情。

五、正确认识创新的层次。

有的人对创新能力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创新能力高不可攀,创新就等于独创。其实创新是有层次的,并不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发明家、科学家、。第一层是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事物发展的能力;第二层是在科学理论知道下,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新技术、创造出新产品;第三层是“原始”创新,即根本性的创新,如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的创立、纳米技术的问世。目前的政治课教学,部分教师喜欢代替学生学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看到或者不相信学生的创新潜力,他们代替学生动脑、动口,而且意识不到学生的表现欲,不能使学生体验到探索与发现的乐趣,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事实上现在的学生综合素质都明显增强,他们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如果把学生当成襁褓中的婴儿,包办代替就大错特错了。

六、发散教学,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也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在创造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起主导作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展开不同的讨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向独特性发展。例如:我在讲授“人生价值观”时,提出问题: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牺牲的壮举值不值?学生反应强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部分同学认为:以牺牲一个大学生为代价换回一位儿童的性命不值得!理由是大学生比落水儿童有文化,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更何况国家培养大学生付出了很多财力物力。

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值得!理由是救死扶伤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准则,见死不救非君子。在讨论过程中,我们采用假设反证法,假设该大学生是一个见死不救的人,那么他的道德情操就不会高尚,也就很难想象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做出很大的贡献。再假设落水儿童是自己的亲人,你会不会因为他年纪小价值小而弃之不顾呢?这样使同学们认识到:救死扶伤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准则,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里的奉献既包括物质奉献又包括精神奉献,尤其是精神价值可以转化为物质价值,激励他人创造出更多物质财富,大学生的价值就在于此。这样就纠正了学生在“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创新教育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就会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探索出更新的“创新教育”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