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写好作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写好作文

唐洪

(梓潼县仙峰乡小学校梓潼622150)

小学生作文有两道难关:一道是素材关,一道是表达关。也就是需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可遗憾的是,大量的作文指导书,把方法放在第一位,而把内容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有不少的教师往往也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写,对写什么倒注意不够。而小学生每逢作文,总是喊没有素材,觉得没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什么”就成了他们首遇的难关。

这些年,以电视、网络媒体等为主的音像媒介普及之后,小学生知道的事情越来越多,按理说,写作素材会源源不断,可他们仍说无材料可写。问题是许多可供他们写作的素材,他们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云烟,或认为不合老师的要求而置之不用,不去拾取。

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第一步就是感知觉。而作为感知觉的高级形式的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窗口。因此,许多作家都把观察作为创作的第一需要,作为创作的基础和起点,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规律。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是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突破作文第一难关——素材关,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拙见,愿与同仁共探。

一、创设情境,指导观察

成功的作文指导经验告诉我们:在小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要尽可能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指导学生观察,给学生学习语言提供良好的坏境。情境主要指实物情境和模拟情境(如图片、录像、现场表演等)。创设情境,指导观察,这是课堂观察,它集中了观察的对象,激发了感情,渲染了气氛,有观察者(学生)观察指导者(教师),这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

如我校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写《家乡的梨》,就将梨带进教室,让学生看看、摸摸、尝尝、闻闻,再说说写写,学生兴味盎然,观察细致,充满了说写的强烈愿望。有的教师让学生现场表演洗红领巾,有的把一些花草或小动物带入课堂,让学生观察……如今,多媒体教学的介入,有声有色的画面更是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情感,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去深刻体验和感受所观察的事物,以言其心声,不为文造情。

把观察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创造说写的氛围,切切实实的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推而广之,从课堂延伸扩展到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时时留意、处处留心,习作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哪还会“无话可说”呢?

二、“问题”导向,训练观察

“问题”导向是将课堂观察延伸或扩展到课外,主要是为指导学生写好教材上的“规矩文”而做的。其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教师根据教材中作文训练的进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的在观察中寻根朔源,边观察边思考,直至逐个弄清这些问题为止。如观察事件时带着这样的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有什么人参与了?起因是什么?过程怎样?结果和意义如何?人们(或你)有什么看法?等等。有了精心设计的“问题”导向,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会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进而有目的的、有重点、有顺序的观察,从而使学生作文的素材得以涌流,写起来就言之有物了。

三、写好观察日记,养成观察好习惯、积累素材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好观察日记,是训练学生运用所学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帮助学生养成观察好习惯,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措施。这是课堂观察的扩展,为学生积累的素材是大量的。

观察日记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事、人、景、物、场面等。观察事情,主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起因、经过和结果,你的感受(中心);观察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外貌、思想性格,所做的事(做事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你的感受;观察景,主要抓住景物的形、色、大小,静态、动态(表现出景的特点),你的感情;观察物,主要抓住物的外形、内部结构、用途,你对物的感情;观察场面,主要从面和点去观察,观察面抓住环境气氛,人物表现,观察点要抓住几个人物活动中的动作、神态、语言等。

语文教学目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让学生乐于表达,增强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和自信心。观察日记,就是人们所称的“放胆文”,学生写这类文章,可以自己选材,立意和命题,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不限篇幅的大小,不限时间的长短。可以海阔天空的想,可以自由自在的写,还可以去反复观察体验,这样的写作有利于练顺笔头,活跃思想发展健康的个性。学生会更多的尝到写作的甜头,养成写作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这项训练让学生到真实的生活当中去采撷素材,提高了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改变了学生“习作素材是自己脑子想出来的”这一错误想法,帮助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使学生迈过了作文的第一道难关——素材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