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镇痛及安抚用于小儿术后麻醉复苏期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镇静镇痛及安抚用于小儿术后麻醉复苏期的临床分析

刘珅伶

(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分析镇静镇痛及安抚用于小儿术后麻醉复苏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7月本院收治的53例行全麻手术治疗患儿,全部患儿术后均进入麻醉苏醒室接受镇静镇痛及安抚干预,采用改良客观疼痛评分量表(MOPS)和大学镇静评分(UMSS)评价干预前后患儿的疼痛程度和镇静效果。结果:干预后患儿的疼痛评分为(1.51±0.53)分,低于干预前的(2.74±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儿的镇静评分为(1.56±0.22)分,低于干预前的(3.12±0.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术后麻醉复苏期实施镇静镇痛及安抚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术后疼痛感,提高镇静效果。

【关键词】镇静;镇痛;麻醉复苏期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5-0108-02

临床研究发现,小儿全麻术后在苏醒期内容易出现躁动,引发伤口出血、呼吸暂停等风险事件,影响患儿术后恢复效果[1]。麻醉苏醒室作为临床监测术后患儿生命体征恢复至平稳状态的医疗场所,有必要加强患儿苏醒期镇静镇痛干预,安抚患儿躁动情绪。为了探讨科学合理的麻醉苏醒室干预方案,本文以我院2018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行全麻手术治疗患儿53例为研究对象,就麻醉苏醒室应用镇静镇痛及安抚方案的预后效果展开了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53例行全麻手术治疗患儿,患儿男29例,女24例;年龄1岁~12岁,平均(4.13±0.58)岁;包括腹部手术20例,眼科手术12例,骨科手术11例,尿道手术5例,喉部手术3例,耳鼻手术2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儿家属均获知情权。纳入标准:(1)患儿均接受全麻手术治疗;(2)术后均进入麻醉苏醒室实施镇静镇痛干预。排除标准:(1)精神病;(2)手术禁忌症;(3)临床资料缺失。

1.2方法

镇静镇痛及安抚干预方案:(1)药物干预,待患儿进入麻醉苏醒室后,根据患儿疼痛情况,遵医嘱给予患儿镇静镇痛干预,包括静脉使用镇痛药物、镇痛和镇静药物联合用药、口服5%葡萄糖溶液、镇痛泵镇痛。(2)坠床防控,为了防止小儿苏醒期躁动引发的小儿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应采用约束带约束患儿躯体,实时守护患儿,主动为患儿家属解释使用约束带的必要性。(3)呼吸道管理,待患儿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后,为了防控呼吸系统并发症事件发生,医护人员应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情况,做好呼吸道管理工作,密切观察患儿呼吸、口唇面色变化情况,一旦患儿出现喉痉挛、呼吸暂停等情况,应立即开放气道,给予患儿高流量吸氧,遵医嘱完成救护工作。对于低氧血症患儿应给予有效吸氧,协助医师完成再次插管处理。(4)基础护理,根据患儿恢复情况,满足患儿各项生理和心理需求,比如对于非胃肠道患儿,在其全麻清醒、吞咽反射恢复后,予以患儿少量饮水,减轻患儿口渴引发的不适感。(5)优化干预流程,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家人安抚陪同服务,邀请家属参与到麻醉后复苏期阶段的干预工作中,由家属陪同患儿一同度过麻醉复苏期,缓解患儿家属术后等待的焦虑情绪,使患儿在家属的陪伴下减轻躁动。(6)误吸防控,为了防止患儿围术期内因食物反流发生误吸情况,术前固体食物禁食8h,非人乳类禁食6h,母乳禁食4h,清液禁食2h。

1.3观察指标

采用改良客观疼痛评分量表(MOPS)评价干预前后患儿的疼痛程度,满分10分,评价项目包括哭闹、活动、情绪、姿态、口头表达5个维度,采用3级评分法评为0~2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剧烈;采用大学镇静评分(UMSS)评价干预前后的镇静程度,清醒警觉记0分,轻度镇静记1分,适度镇静记2分,深度镇静记3分,无法唤醒记4分,镇静满意为0~2分,镇静过度为3~4分[2]。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处理53例小儿术后麻醉患儿的临床数据,以t检验疼痛评分、镇静评分等计量资料(x-±s),P小于0.05,表明有差异。

2.结果

干预后患儿的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详见表。

表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疼痛和镇静评分对比(x-±s,分)

3.讨论

由于全麻速星期患儿术后1~2h受肌肉松弛药物、各类麻醉药物的药效影响,在麻醉苏醒期内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呼吸抑制等呼吸不畅情况发生。本文采用镇静镇痛及安抚干预能够结合患儿术后疼痛情况,给予患儿相应的镇静镇痛干预,同时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一旦出现异常事件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对患儿实施干预,通过家属陪同安抚、并发症防控等干预措施,缓解患儿苏醒期疼痛感,获得预期镇静效果。有学者[3]研究后发现,给予全麻手术患儿镇静镇痛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事件,降低患儿躁动引发的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为患儿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创造有利条件。经本文实践发现,干预后患儿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镇静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提示采用镇静镇痛及安抚干预方案能够有效减轻患儿术后疼痛感,获得预期镇静效果,有利于患儿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

综上所述,在小儿术后麻醉复苏期实施镇静镇痛及安抚干预,可充分结合患儿的疼痛程度给予患儿相应的镇静、镇痛干预,同时邀请家属积极参与患儿苏醒期干预工作,促使患儿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共同陪伴和支持下进一步改善患儿苏醒期躁动情况,缓解患儿术后疼痛感,因此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郭能起,吴论,黄莉,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7,28(9):1421-1423.

[2]缴宝杰,姚忠岩,马志红,等.麻醉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术后瑞芬太尼镇痛镇静的影响[J].实用疼痛学杂志,2016,12(2):132-135.

[3]李铭,崔旭,潘楚雄.小剂量镇静镇痛药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术后躁动的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2016,38(6):547-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