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学龄前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初探

李兴华

李兴华甘肃省高台县光彩幼儿园734300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陈鹤琴先生指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时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习惯决定人的一生,习惯铸就未来。幼儿园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习惯培养得好,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至关重要。

一、学龄前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注意力差,容易分心,难以完成任务,在幼儿园坐不住,来回走动;偏食挑食,吃饭慢,不肯吃硬食物;明显多动;过分依恋,缠人;不适当的吸吮行为(吸吮手指、被角等物品);孤僻,难与同伴交往;过分好强,处处争第一,受不了一点挫折和批评;每天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游戏机;违拗性严重(不听指令,与家长或老师对着干);有睡眠问题(难以入睡、夜啼、夜惊、梦游)等。

二、学龄前儿童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幼儿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诱因

当今优越的生活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生活学习,但另一方面无形中也隔绝了幼儿与外界的接触,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幼儿与邻居小伙伴几乎没有交往机会,渐渐地容易产生孤独感,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压力大且又要忙于应付学习,与孩子分离的时间较长,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环境和社会家庭片面方式的熏陶下不少幼儿养成了任性、固执、依赖、挑食、胆小、多动不安、好斗等不良行为习惯,使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道德面貌的形成受到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2.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根本原因

(1)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不恰当。由于几千年传统观念及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影响,大多数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不少家长盲目地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能一鸣惊人,忽视了孩子们的正当需求,更不愿让孩子去干能干的事、去克服能克服的困难。

(2)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心理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很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

(3)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说谎的原因很多,比如学龄前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象,家长把孩子说出来的想象误以为是说谎,这实际是幼儿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长需要检讨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师找家长,父亲回家批评一下让下次改正就可以了,找母亲的话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便总结出来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孩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说不一样的话,在老师面前和在家长面前也说不一样的话,说谎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三、不良习惯的矫正与良好习惯养成的基本对策

1.教师耐心引导幼儿,让幼儿慢慢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歌《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能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平时的教育中,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地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领会。

2.教师在日常生活反复训练幼儿,让其慢慢形成习惯

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一点一滴地进行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及时帮助同伴等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要仔细地示范,通过手把手、不厌其烦的说教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可通过当众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总之,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幼儿做到持之以恒。

3.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作为教师应时刻记住“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如要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有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在进行教育引导的同时,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言行对幼儿具有权威性,幼儿会不加选择地加以模仿。因此,教师良好的表率作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仪表方面,教师要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方面,要让幼儿感到亲切;行为上要热情大方,经常给幼儿以帮助,提高其自理能力,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