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应对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应对策略研究

蒋群

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人民政府318058

摘要:本文从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面临的挑战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构建健全的城乡规划体系、创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社区环境、对现有住区的适老化改造、完善城镇交通体系的有效措施,旨在从根本上改善城乡环境,在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有效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关键词:老龄化背景;城乡规划;养老空间环境;城镇交通体系

【引言】在社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加剧,老年人在住房、社会服务与住房问题等层面需要得到提升。针对于目前在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面临的挑战展开分析,利用切实的有效应对方式,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逐步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服务体系。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城乡整体物质空间环境应对老龄不足,对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体系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基于此,要将城乡规划作为环境建设的基础目标,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面临的挑战

1.1老年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

在各个城乡区域中,普遍都存在老年人口空间分布不均的现象。老年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给老龄化背景下开展合理的城乡规划活动造成一定的难度。由于老年人口的分布不均匀,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开展规划活动之前,就要对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在了解老年人口占比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以养老服务为基础的管理目标,进而设置重点区域的服务设施。

1.2养老服务设施不足

在老年人的活动中,养老服务设施是最重要的设备,使开展城乡规划的重要基础。在城乡技术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在建立养老服务设施是要保证覆盖率。但是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在大部分的城乡社区中,都存在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的现象,对于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与生活需求造成直接影响[1]。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将建立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基础的规划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养老设施不足的缺失。

1.3养老空间环境缺失

建立适合老年人生活的空间环境是开展城乡基础设施的便利性要求。由于老年人的年纪较大,自身的活动机能已经减退,日常的活动范围比较固定。老年人大多数都希望能够达到与自身日常生活信息相关的公共设施、商业区的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基于老龄化背景下开展城乡规划工作,无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还会导致养老空间环境与老人需求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基于此,在构建养老空间的过程中,要注重休闲环境的设置与医疗环境的布设。

2.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应对措施

2.1构建健全的城乡规划体系

基于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建立老龄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体系应当含括区域性城镇规划体系,村庄规划体系等,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对城乡老龄化的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养老服务建设目标进行全面的掌控。另外,制定详细的管控性计划,在进行养老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要对工程规划的标准进行严格要求,并为优化老年人居住地区提供相应的保障,进而提高养老社区的高效性与可行性。

2.2创设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社区环境

(1)拥有能够进行通用性的改造条件

由于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住宅不仅仅要满足购买当下购买的需求,还需要满足针对于购买者各个年龄段需求进行改造的基础[2]。设计人员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逐步头回住宅设计及,使老年人能够在各个时间段根据实际的护理能力与实际需求,对室内设施与空间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整,将住房各个方面的使用能力体现出来。

(2)加强老年人之间的代际联系

由于老年人的年龄不断增加,身体机能的下降会与社会角色之间的落差,会导致老人出现既喜欢安静又害怕孤独的心理状态。老人在退休后的社会角色会发生较大的转变,从之前的工作环境转变为单一的生活环境,调节老年这种心态的方式就是加强老年人与同龄人之间的接触,尤其是针对于年轻人和小孩,为老年人的生活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建设独立性的老年社区,一般都是将老人圈禁起来,导致了老人与社会之间的脱节。与此同时,老年人的住区选址比较偏僻,与城市空间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无法保证生活质量。因此,要保证小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部分老年居住的住宅区,逐步构建亲情社区模式,也就是说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同一个小区内,可以选择不同的单元与楼层。小区的住宅室内外环境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不仅要保证室内外空间满足无障碍需求,还要满足老年人的出行特征[3]。

2.3对现有住区的适老化改造

(1)优化适老化布局模式

就现有住区的规模展开分析,设计人员应当利用分散多点化的公共设施模式代替集中化模式。在原有的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中,经常采取集中化布置的方式,其中到服务设施的距离不等,导致许多老人放弃使用自身的基本权益。由于老年人行动面临一定的不方便性,这种方式的基本特点就是在于利用组团级别的公共设施代替原有的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不仅不会产生服务设施公共资源的浪费,还会加大老年人使用活动设施的频率。在项目设置的过程中,现有的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设置应当采取集中建设的方式,例如,在小区内建立舞蹈活动室、老年人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等设施。在应对组团级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在降低等级的同时,满足老年人各个方面的需求,例如,锻炼身体、生活便利店及各种活动室。

(2)促进老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加强老年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有着重大的意义。老年人能够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更多的理解。大部分的老人都拥有智能设备,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可以为老年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拉近老人之间的距离。

2.4完善城镇交通体系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城乡规划的合理性,就要将建立城镇交通体系作为基础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在符合机动车同行条件的基础上,完善城镇道路,还要对老年人的综合性需求进行分析,从多方面的角度了解到完善城乡不仅完善道路结构们还要对新建的道路进行掌控,农村地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务必要注重提升道路硬化率。②优化交通体系,开展合理化的设计,在道路的设计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要对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设置无障碍设施,避免老年人在交通中出现安全问题,对于已经成型的楼梯,可以设置无障碍的斜坡,进而方便老年人通行[4]。在公共交通设施中,也要进行无障碍的设计。例如,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不能轻松的上下车,针对于老年人较多的地区可以引进无障碍公交车,老人不需要上下台阶,而是能够通过升降台、斜坡等方式。另外,为了有效减少老年人等车的辛苦,在进行车站环境的管控过程中,可以设置作为、扶手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等车环境。在城乡调动规划过程中,激发老年群体的参与激进型,进而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稳固基础。

结束语:总而言之,基于老龄化背景下,开展城乡规划的设计工作,不仅要对适合型的养老社区进行合理的规划,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与此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优化区域内部的休闲设施与交通设施,为提升老年人的公共设施服务质量提供相应的保障。在老龄化背景下进行城乡规划的过程中,要对于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关注,并将社区养老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管理,合理的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为我国的健康长远发展打下稳固基础。

参考文献:

[1]宋冬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老龄化的城乡规划转型应对[J].低碳世界,2017(19):159-160.

[2]衡元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及对策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3]董仕利.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困境及解决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5):153-155.

[4]周建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住宅与养老社区设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