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解剖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1

舞蹈解剖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陈静

舞蹈,主要是借助人体本身来传情达意的展示艺术,所有的舞姿、动作、技巧都是通过人的身体,即人的骨骼、关节、肌肉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协同配合而完成。所以舞蹈解剖学知识是舞蹈训练的理论基础,不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的舞蹈训练,只能是盲目的凭经验的训练。不懂得人体结构规律的舞蹈训练,不仅使舞者的技术、技巧、技艺受到限制,而且容易造成身体损伤。

学习舞蹈解剖学可以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相互关系,了解舞蹈训练对人体形态结构产生的影响,并结合舞蹈训练实践,初步掌握运用舞蹈解剖学的基础知识分析舞蹈动作的能力。而且可以为舞蹈教学、舞蹈表演、舞蹈训练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不管是在舞蹈的教学中还是在表演的过程中,都需要运用舞蹈解剖学的基本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训练水平和工作能力,使舞蹈系统化、规律化、科学化。

通过几次课堂上的初步学习,我对舞蹈解剖学这门课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了解了一些舞蹈动作运动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亲身体验,运用到平时的舞蹈训练当中,不仅能够对我们的舞蹈动作起规范作用,而且不必惧怕因某些不科学的训练而造成损伤。而我们作为舞蹈理论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舞蹈解剖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从具体而科学的角度去体会欣赏舞蹈作品,提高我们对舞蹈动作技术的综合分析能力。

舞蹈由许许多多美妙的动作组合而成。就单一的动作而言,是由肢体的各部分协同配合而成的姿态。例如“探海”舞姿,古典舞中,“探海”这一动作的基本要求是:将动力腿向后上方抬到最大限度,上身逐渐向前弯曲,直至腹部和主力腿之间形成九十度角。要做好这一动作,除头颈、眼神、手臂及身段等需要和谐以外,还要着重探讨解决控制重心和平衡稳定性等问题。

控制力:控制力属于肌肉静力性的工作范围,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肌肉的张力显著增加,并支配着人体若干个环节及整个身体保持某种姿态。控制力的两种工作方式是:支持工作和固定工作。

重心:重心就是力量的集中点。要完成各种舞姿技巧,人体就要随时改变姿态。为此,人体的重心的位置也随着变化。

平衡和稳定性:稳定(静止)和平衡的力学条件是合力等于零,“合力矩”也等于零。人体平衡的条件是使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合力矩等于零。从力学上讲,只有重心落在支撑面内,身体才能保持稳定。如果重力线不通过支撑面就必然产生重力矩,从而破坏平衡,人体失去了平衡也就是失去了稳定性。

在“探海”中,控制力主要体现在上身前屈时,腰方肌和竖脊肌在下固定的工作条件下所作的克制工作。要求舞者具有良好的腰背控制力,不至于出现塌腰或上身不能与支撑腿形成九十度角。舞者可以通过俯卧背起,俯卧背腿,俯卧两头起等,来加强腰腹肌肉的力量。下肢向后前伸时,腓骨肌、胫骨肌、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臀大肌等,在近固定的工作条件下所作的支持工作,其原理与抬后腿这一动作相似,所以演员初学“探海”可以从抬后腿这个动作开始练习。

在“探海”中,重心主要体现在随着后腿向后前方抬起和上身的逐渐前屈,重心逐渐向前。动作腿的趾长屈肌、踇长屈肌、股四头肌在近固定的工作条件下所作的支持工作。在做“探海”这一动作时,重心的把握关系到整体姿态的正确与否。

在“探海”中,平衡和稳定性贯穿于整个身体的运动配合当中:在上身向前弯曲同时,人体的总重心随着向前移动。这时,要求整个身体在支撑腿的踝关节向后移动,以便重心通过支撑面。“探海”这一舞姿的支撑面在主力脚上,支撑面小,所以稳定性小。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亲身感受到重心在变化时身体的各个关节、肌肉,是怎样运作保持整体的稳定平衡的。

责任编辑王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