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高效复习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高效复习策略

许文会魏荣峰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五中学253100;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二中学253100

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步骤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高效复习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夯实基础知识,建构思维导图、直击时政热点,强化训练、实战演练分别为高效复习提供理论、能力和实践支持,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策略

新形势下,“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是教育部关于中考命题改革的基本要求。这就意味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本文通过对中考命题的不断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高效、实用的复习策略。

高效的复习策略需要统筹安排好整个复习的过程。按照复习时间,可以把复习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夯实基础知识,建构思维导图

1.抓主要观点。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理论来源,是实现中考目标的基础。在复习中,学生首先明确复习目标,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并提炼单元的关键词;其次,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呈现主要观点,摒弃了以往“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的呈现方式,直击中考,减轻学生负担;最后,制定出导学案,强化学生全面、牢固、准确地把握知识网络和主要观点,为中考奠定坚实的理论支持。

2.灵活检查。基础知识的复习重在落实。利用小组检查,是事半功倍做好复习的第一步“记忆关”。一方面组内采用“一帮一”、“一对一”的帮扶制度,另一方面采用组与组“PK”的竞争机制。得分低的小组,可以通过唱、跳、说等小节目作为“惩罚”,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提高课堂参与度。

3.建构思维图。中考复习不是重复以往的知识,而是将所学的知识加以再现、提高、归纳,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在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教师大胆打破教材单元、框题、目题的顺序,依据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将三个年级有内在联系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突出教材知识间的系统化、逻辑化,用不同颜色将关键词“串联”起来,建构相对应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建构要做到简练有概括性、宏观性、层层清晰,切忌面面俱到。

第二步,直击时政热点,强化训练,提高能力

在中考改革的形势下,中考复习绝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关注时事热点,这是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的一大特点,体现了本学科时代性和实践性。复习中,教师整理国际、国家、本省、本市与教材知识点紧密联系的时政热点,多视角挖掘与教材切合度较高的素材,归纳与整理成相应的专题复习资料,再结合中考说明精心设计新颖、灵活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社会现象,提高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为中考奠定坚实的能力支持。

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理论指导下,重点关注2018-2019年的大事件,2019年“两会”、宪法修正案、习近平2019年新年贺词、科教兴国等专题。教师根据这些复习专题搜集具体资料,结合往年中考考查的重点设计成复习问题。如“科教兴国”专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设计问题:1.列举我国2018年科技成就。2.我国辉煌科技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主要原因有哪些?3.国家表彰奖励科技工作者说明了什么?4.党和国家为什么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地位?5.我们怎样建设创新性国家?这样针对性的复习,能提高复习的质量。

第三步,实战演练,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在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剩余的、有限的时间精选具有综合性、有跨度且时政性强的中考模拟试题进行实战演练,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答题规范性和应试心理素质。

演练前,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划出并反复读关键词、关键句,回归教材,运用教材中的政治观点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演练后,教师一方面及时地阅卷,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做到讲解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试卷的讲解放弃教师“一言堂”,而是采用加分的方式,以“组”为单位鼓励学生充分讨论,大胆发言,分享解题方法。在这一点上,教师要始终坚信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学生的“满堂彩”比老师的“一言堂”更有效果;最后,教师针对阅卷中发现的问题和学生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回归课本,重新复习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分析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等。

综上所述,在复习过程中,统筹安排好复习过程是关键,把握以学生为本、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核心、以素养为目标,全方位地迁移、提高,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赖恒伟《试论如何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复习》.《中学教育》。

[2]刘夕容复习课也要“课改”——论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的教学策略[J].林区教学,2014,(0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