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变电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吴建新

(广东电网潮州饶平供电局)

摘要:在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是一个执行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以及事故处理的岗位,作为一项特殊工种,如何对其运行模式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关乎供电安全可靠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变电运行管理模式阐述,提出了变电运行中有关强化人员分配、改造老旧设备、利用新技术的方法。

关键词:变电站;值班;运行管理

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运行是一个执行电网运行管理、倒闸操作以及事故处理的岗位,负责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与管理,根据调度指令对站内电气设备进行停送电的操作;监测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与健康状态,包括正常情况下的交接班检查与定期巡视检查,以及在气候剧变,设备异常或信号发出的情况下进行的针对性重点巡视、结合政治任务、过负荷情况、运行方式变更、无法及时消除的重大设备缺陷等的巡视;负责相关设备的日常维护,如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打开箱门检查、简单清扫维护的工作。作为一项特殊工种,如何对其运行模式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关乎供电安全可靠的关键问题。

1、潮州电网现状及变电运行特点

潮州电网现有一个地市局、两个区县局、一个代管县级子公司。全局下辖1座500kV变电站、6座220kV变电站、29座110kV变电站(其中县级管理6座),13座35kV变电站,共102台变压器,共627.725万kVA。电网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新建变电站大多在山区等偏远地方。输电线路共1478.3341km。

变电运行自有其特点,因此衍生出了若干种管理模式。

1.1设备众多,专业涉及范围广。变电站内设备繁多,从一次设备到二次设备,涉及到的元件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互感器、避雷器、继保设备、通信设备、直流系统等,要求对电网运行、设备操作、高电压、继电保护、通信原理、直流系统、油务、计量仪表、测量原理等有一定的认识。

1.2技术体系基本成熟,对人的依赖性降低,人员工作日趋标准化。事实上,在美国,电力专业大多数只在专科等级上才有设相关专业、课程,本专业的架构、理论的研究已定型,有新的突破大多数是靠其它领域的新材料的应用,如光纤的开发及工业化生产,以及现在还未完全普及的光电互感器等。同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人员作业流程标准化,降低不同地市局间工作的差异性。

1.3工作内容重复性高,枯燥乏味,人员心理容易松懈。在值班期间,周期性地对同样设备进行监控,在设备日益可靠的情况下,人员容易产生“不过如此”的想法,降低工作质量。

2、变电运行管理模式

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在不断地变化,从“有人值班”到“少人值班”,再到“无人值班”,在此我们对这几种值班的方式进行阐述。

2.1“有人值班”模式。有人值班运行方式要求变电运行人员24小时在站值班,并负责对变电站内有关一次、二次设备的监视、维护与操作。这种模式下,运行人员能对调度命令进行迅速反应,开展有关操作,在发生事故、异常后能迅速到现场处理。然而,随着电网的发展,变电站数量不断增加,要求配置的人员也不断增加,根据有关规程要求,一个110kV变电站的有人值班人员配置要求为7人,220kV变电站的配置要求为12人,人力成本过高。

2.2少人值班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变电站内每值设一个工作组(最少2人)值班,负责现场的操作、维护、巡视等工作,变电站内的监控职能由远方监控人员负责。这种情况下,现场反应迅速,安全性相对较高;人员配置较少。但对现场运行管理的掌控程度会降低,不利于其长期管理。少人值班模式是在变电站管理模式从“有人”向“无人”转变过程中的一个暂态模式。

2.3“集控中心”模式,这种模式下,变电运行人员负责所管辖范围内,各个变电站有关设备的监盘、遥控、遥调、巡视、操作、维护的任务,对运行人员总体素质要求较高,有时运行人员任务还包括了环境卫生的维护以及兼职司机等工作。这种模式下,人员工作其实与单一的有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时基本一致,甚至还多了兼职司机在内的任务,因此对兼任这一工作的员工来说,加重了工作负担,增加了安全变数。该模式仅适合于变电站较少的情况下的工作。

2.4“监控中心+巡维中心”模式。这种模式下,监控中心负责所辖范围内有关变电站的监视、遥控(开关)、遥调操作(变压器档位),即其主要对变电站进行远程监视,同时,根据有关调令,通过调度自动化系统对变电站里的开关进行遥控,同时,在发生紧急事故的情况下,转发调度令给现场。而巡维中心则是负责对这些变电站进行现场巡视、倒闸操作及设备管理,根据分区域原则,就近对邻近变电站进行操作、工作许可、巡视、验收启动、事故处理及其它运行管理。这种模式下,职责分工明确,变电运行专业内部职能划分更有条理。此外,监控中心的人员不需随着变电站的扩增而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当电网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减员增效的效果越发明显。

有关运行管理模式见图1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简图。

图1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简图(少人值班是临时模式,不列出)

我局自2007年开始实施主要变电站的综自改造,以适应无人值班化的管理模式转变,2009年开始实施无人值班,成立了第一个巡维中心,负责两个220kV变电站、11个110kV变电站的维护及操作任务。至2010年,基本实现本局各变电局无人值班化:成立了4个巡维中心,分别负责6个220kV变电站、20个110kV变电站的维护及操作。起初,各巡维中心全面负责对有关变电站的开关操作、倒闸操作、运行监视、信息监控、事故处理、日常维护等工作。

之后,为了降低运行人员工作负担、提高操作效率,将开关操作及信息监控等工作移交至调度人员负责。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在人员相对减少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有关变电站的安全生产工作。

3、无人值班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探讨

有人值班模式是传统的运行管理模式,在电网没有大规模发展、自动化技术、继电保护技术没有达到较先进水平,一次设备工艺较为落后的情况下,是必然之选,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无人值班则是以变电站设备安全性、可靠性为前提,以操作自动化为保证,以通信系统为载体,借助四遥技术,通过远程监视、远方操作取代现场值班员,对变电站的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进行有效的监视、控制及管理。其主要优点有:

3.1.1将监控、操作、巡视、维护等运行类工作任务集于一体,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有上进心的员工的培训及成长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3.1.2巡维中心对应变电站范围相对集中,操作、许可、事故处理时能在规定时间段内到位。

3.1.3值班及排班相对固定,对工作分配及人员管理来说相对简单。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且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一些问题也突显出来。

3.2.1任务范围较广,对大部分运行人员的技术掌握能力形成一定的不适。

3.2.2当电网不断发展,则监控中心的选址及管理有必要随着变动。

3.2.3实现无人值班后,运行人员所需要掌握的工作量增加:需要熟悉的设备数据量增加约5至7倍、操作任务量增加3至5倍、维护工作量增加3至5倍、车程方面更是从原来的零增加至现在的日均80公里;负担明显加重。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基础一般、甚至没有专业基础的人来说,明显感到学习和适应的速度赶不上电网发展速度,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容易产生懈怠情绪。

3.2.4部分值班人员疲于应对各种巡视、操作,容易造成巡视质量下降,不能及时发现缺陷,巡视标准容易流于形式。

3.2.5大部分工作现在都需要纳入计算机有关的系统、软件中,要求值班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于部分年纪大的运行人员来说,掌握其基本运用就已经很吃力了。

4、运行管理模式优化探讨

变电运行工作要求稳定,运行模式如果经常发生变动,对安全生产则不利,容易产生事故隐患甚至导致事故。因此运行管理模式的变更要求是平稳过渡,在无人值班站运行管理的优化过程中,宜考虑以下几方面:

4.1根据运行人员年龄结构、计算机熟练程度、身体情况、工作经验、业务素质、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等相关因素进行人员分配,确保专业分工情况下,人员各展所能,减少有关工作流程以及工作复杂程度。

4.2运用可靠性高、工作性能良好、售后服务到位的厂家设备,是实现无人值班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对于220kV及以上变电站,多数是作为枢纽变电站存在的,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必须及时处理,电网内部对有关设备缺陷有考核,此外,若不及时处理发展成事故,会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因些,必须重视对老旧设备的改造;同时,重视设备选型、通信通道的建立、电网架构的规划,提高设备性能,减少运行操作、事故处理时的工作量。

4.3强化新技术的利用,从而减少无人值班工作量。比如,进一步强化遥视功能,装设图像监控系统,实现全站监控;推进生产、办公、管理的计算机化,无纸化,减少统计以及相关的基础工作量;强化AVC功能,将原来的VQC装置退出运行,集成至AVC软件中,实现电压及无功的自动化调节。

4.4强化岗位培训。针对运行人员的技能情况,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有关培训措施:

●在新站投运行时,采取提前介入的方式,在设备出厂时就派人至厂房见证,现场安装调试时,即派人进驻,通过现场跟踪学习,尽快掌握新设备性能,强化职工技能。

●推广“人人上讲台”的方式,争取让员工针对部分工作技能、理能知识等开讲,增强彼此交流,对授课人以及听课人有不同的提升。

●开展仿真培训,将运行人员送往有关培训中心培训,提高理论知识及事故处理能力。

●开展竞争上岗,提高值班长、站长技能标准。

结语

随着电网不断地发展扩大,值班运行管理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可以通过强化人员分配、改造老旧设备、利用新技术等方式,提高变电运行的运行管理能力水平。通过平衡地推进,适时地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电网的发展与管理运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华东电业管理局.电气运行技术问答.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年.

[2]变电运行及生产管理技术问答/李坚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