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古慧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3
/ 2

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古慧铨

古慧铨

东莞市力恒混凝土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极大地人们的生活。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建筑中的混凝土会出现裂缝,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质量。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大规模建设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的介绍,分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的原因,最后探讨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抑制措施

1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

1.1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的多发地区多在混凝土的大体积表面上或者结构内外温差大的地区。由于水泥水化会释放一定的热量,所以在混凝土浇筑硬化的过程中,会在大体积的混凝土内部聚集较多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年内部结构温度上升很快,,而表面温度由于蒸发效应温度急剧降低,二者温度形成了较强的温度对比。由于内部和外部的热胀冷缩效应不同,导致混凝土表面拉应力的产生。

1.2干缩裂缝

在混凝土养护结束一段时间之后,由于混凝土水泥浆内部和外部的水分蒸发严重程度不同,使混凝土结构变形,导致干缩裂缝的产生。混凝土外部接触空气面大,水分蒸发速度快,变形程度大,内部由于没有暴露在外,蒸发水分少,变形程度较小。由于内外变形程度的不同,在混凝土外表面产生了拉应力,形成干缩裂缝。通常而言,混凝土内外湿度相差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

1.3塑性收缩裂缝

如果混凝土在凝结之前就发生来了表面失水较快的情况,就会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当天气出现多风干旱的情况时,塑性收缩裂缝最容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的形状为两头细、中间宽的形状,通常不连贯,呈一个个小裂缝的形式出现。最短的裂缝有20mm,最长的可达3m,裂缝宽度为1到5mm不等。由于混凝土在凝结之前没有形成一定的牢固性,容易受到温度和风力的影响,此时由于混凝土失水较快就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急剧收缩,使还未凝结的混凝土无法承受收缩的强度而产生龟裂,形成塑性收缩裂缝。

1.4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

碱骨料反应裂缝和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裂缝。通常混凝土在搅拌后会呈碱性,产生一些碱性离子,并通过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而使混凝土内的水分增加,使其体积膨胀,进而导致混凝土酥松、开裂的现象。往往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是在混凝土使用期间产生的,所以修复过程非常困难,所以最好做到有效地预防。

2混凝土裂缝的产生的原因分析

2.1设计方面的原因

建筑在建造之前都会经过设计这一步,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影响到混凝土是否出现裂缝。由于一些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对载荷和温度的变化估计,错误估算了混凝土能够承受的强度和膨胀极限,导致混凝土在长期承受载荷的过程中受温度影响很大,进而出现裂缝。同时,混凝土在使用时间足够长时,会由于基层压实不够充分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2.2材料方面的原因

混凝土的材料是混凝土质量的根本保障。混凝土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来,如果在混合过程中没有进行严禁的分析和研究,就可能会在较低的温度下没有足够的抵抗力,从而产生裂缝。混凝土的配比和种类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否则会对混凝土自身的质量有严重的影响。

2.3施工方面的原因

建筑施工过程非常繁琐,往往包含了很多个环节,有些施工单位为了保证施工进度,按时完成施工任务,采取了偷工减料的行为,或者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而导致施工质量不佳。像混凝土压实不到位、接缝处理不够严密,施工过于粗糙等等,都会给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4结构方面的原因

混凝土在结构上必须均匀,组好地基碾压环节,否则会造成建筑各个部位压荷不一样,产生压荷不同的差异。在建筑使用过程中,会由于压荷不同而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5环境方面的因素

混凝土的质量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北方季节温差大的地区,建筑物的长时间使用会造成由于温度差异而带来的对建筑物质量的影响,是混凝土产生裂缝。

3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

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从根本上减少混凝土裂缝发生的可能性。本文在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裂缝产生的措施。

3.1设计方面

在设计建筑物时,要考虑好建筑物的各方面因素,包括建筑物的使用年限都要考虑在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物强度的承受能力以及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能力,使混凝土能够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同时,对于建筑物结构的设计要合理,应力不能够集中,在应力加强的部位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保护。

3.2材料方面

在混凝土的材料配比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比如混凝土材料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在配比混凝土时尽量采用低热水泥,降低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值,使混凝土的内部和外部的温差减小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减小产生拉应力的大小,从而使裂缝的产生可能性减小。同时,在配比混凝土材料时,要使用正确的材料配比,减少材料中较大的沙砾或石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3.3施工方面

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并且要做好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施工的质量要进行严格把控。具体而言,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浇筑温度非常重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来记性浇筑温度的控制。对于不同的季节,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措施是不同的,再加上搅拌机的一系列出料、卸料和运输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进行温度控制的步骤也是不同的。夏季的时候为了减少混凝土中水分散失,应该缩短浇筑时间,采取循序渐进的浇筑方法,使混凝土暴露在外的时间和面积减少。冬季的时候,混凝土结构在1米以上就可以进行施工,但是保温工作要做好,防止混凝土的强度不够而导致的冻害现象。可以利用混凝土自身的水化热来进行混凝土的养护。

第二,施工进度的安排要合理,应该按照一定的施工进度循序渐进的分层进行,尽量一次成型,缩短时间间隔,使间隔时间小于混凝土的成型时间。在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过程中,如果时间超过了初凝时间,应该对混凝土表面的沙子碎石等杂物进行处理,并用清水清理混凝土表面,把粗骨料露出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这样才能进行浇筑过程。

第三,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过程要注意。在混凝土进行搅拌时,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充分混合水、水泥和沙砾,然后在里面放入一定的石子,使混凝土的强度分布均匀,而且增强了混凝土的粘度。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采取的方式一定要正确,保证混凝土内部的均匀,应该进行两次振捣,保证混凝土表面尽量没有气泡。分别在混凝土浇筑和静置时进行振捣,而且振捣的深度不宜过深,5至10厘米即可,一直振捣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为止。

3.4加强日常养护

在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养护阶段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混凝土非常容易出现失水而产生色差或裂缝,因此对于其养护阶段的控制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在施工刚结束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混凝土的强度状况,在其强度达到一定的标准后,才可进行拆模,而且在拆模后要对其进行表面保湿的养护,通常时间不少于两周。其次在拆模时会不可避免的发现一些小孔和砂带,应该将这些松动的部分进行清理,利用同种标号水泥对这部分区域进行修补。最后在混凝土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自然环境的风化作用,例如太阳光、雨水、空气污染物等因素,均会对混凝土造成影响,因此通常采取在混凝土表面涂覆透明的保护涂料的方法,从而形成一个保护层,延长使用年限。

4总结

通过本文对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可以发现许多因素导致的裂缝通过控制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因此本文提出了在设计、材料、施工和日常养护方面的抑制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和建议,能够为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提高一些参考和借鉴,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章辉,赖添锦.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35):168-169.

[2]鞠丽艳.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混凝土,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