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急诊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唐海林

(兴安县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1300)

【摘要】目的: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016年我院急诊科接收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0例为采取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急诊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均远远高出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肺炎患者急诊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效果突出,应该加大临床实践推广力度。

【关键词】重症肺炎患者;急诊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195-02

临床实践统计结果表明,重症肺炎的发病率并不高,但发病的患者普遍存在机体免疫力下降的状况,就会导致患者周围循环衰竭并引起感染性休克,该病的死亡率非常高[2]。本研究就对重症肺炎患者行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有60例患者被纳入到本研究中,患者均为我院急诊科在2010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6.6)岁,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7.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区间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本研究开展前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获得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自愿参与,也已征得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的同意,由患者本人或者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诊断标准[2]

主要标准:(1)患者需有创机械通气;(2)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需进行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1)每分钟的呼吸频率30次;(2)氧合指数250;(3)患者存在多肺叶浸润;(4)患者意识不清;(5)患者白细胞减少至于4×109/L以下;(6)患者血小板减少至100×109/L以下;(7)氮质血症:BUN≥7.14mmol/L;(8)患者处于低血压状态;(9)患者深部体温将至36℃以下。

患者存在上述症状的3种及以上,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患者,可以纳入研究。

1.3方法

接诊后,即对所有患者进行吸氧治疗,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行影像学检查,给予适量的甲泼尼松,行静脉滴注。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即保证患者处于呼吸顺畅状态,监测尿量等的改变,控制体温、痰液引流等,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治疗急诊治疗[3]。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两条或以上静脉通道,给予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或者相关抗菌药物以补充其血容量,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的致病菌,以此作为依据,选择患者相对较为敏感的适宜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多选两种或以上联合治疗,也可以单独用药,视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扩张血管药物改善酸碱平衡,尽量避免收缩血管药物的使用。治疗后4H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治疗后,给予两组患者同种规格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监测、抗感染护理和心理护理等。

1.4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

1.5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水平,患者可以出院或转离ICU病房。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命体征显著回转,患者可以转离ICU病房;无效:患者症状以及生命体征未得到缓解甚至恶化或导致患者死亡。

1.6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软件包来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通过例数及其所占百分比来表达,形式记为(n/%),比较两组差异时,应用卡方检验;判断差异的统计学价值时,以P<0.05来界定。

2.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治愈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讨论

重症肺炎是内科急诊中的一种常见感染性疾病,患者最初的感染部位为肺部,但是该病的病情发展较快,很容易快速引起患者周围组织和脏器等的衰竭,通常会合并感染性休克,多由肺炎双球菌感染所致。重症肺炎病发后,感染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快速下降,细菌将会对其运动中枢的功能产生抑制,进而导致患周围循环出现衰竭,患者体内的有效血容量就会相应降低,最终导致患者休克,这正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因素。若不能及时诊断并给予科学有效的治疗,会对重症肺炎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肺炎的病死率高达30%~50%,在感染性疾病中,其死亡率居于首位[4]。

重症肺炎的治疗,一方面是要杀死致病菌,一方面是要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环境,因此,给予患者抗感染和免疫支持等综合强化治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

临床实践中,治疗重症肺炎患者,首先要采取的措施多为机械通气,目的在于缓解患者心力衰竭或者呼吸衰竭等症状,在保证患者呼吸顺畅的前提下,通过机械通气给予患者呼吸支持,不仅可以纠正患者缺氧状况,还可以减轻酸中毒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进而防止患者出现更为严重的心、肾等的损伤。一般来讲包括面罩和人工气道两种方式。

但是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实施常规治疗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较低,还需要进行一些支持治疗,相对来讲,急诊治疗效果更突出。

首先是抗感染治疗,主要依据患者病情实际进行抗生素治疗。

其次就是循环支持治疗,主要措施就是补充患者血容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一方面保证患者的组织灌注,另一方面改善患者的周围组织和微循环,从而达到减少激发损伤的概率。

另外,在护理中还要注意给予一定的营养支持,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方式,给予患者一定的白蛋白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急诊治疗,相对于采取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突出,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缓解更快更彻底,统计两组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达到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相比较,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重症肺炎患者急诊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雪敏,李大亮.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6(1):1-2.

[2]魏晓兰.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1):1643-1645.

[3]雷元辉.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用于重症肺炎患者的效果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6(11):841-843.

[4]林显辉.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5(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