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在科学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何红琴

浙江省义乌市望道初中何红琴

众所周知,在烦恼与反感、紧张与压力下进行学习,学习效果很差,相反,在愉快心情下进行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善教乐教,学生乐学,实行愉快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和要求,这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办法。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愉快教学,本文就兴趣的诱发和情境的营造两方面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兴趣的诱发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教师的应付和对学生的强制,而是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兴趣,教师以自己的乐趣激发学生的乐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看到自己的栽培收益很大,教师会更加充满信心在课堂上精心授业,在课后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开拓进取,并以此来感染和激励学生。

精心设计导语,诱发学生兴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将学生推到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的进攻学习状态。常用以下方式导入:

(1)以故事导入讲浮力时,以阿基米德故事导入;讲平面镜成像时,用“猴子捞月”故事导入;讲重力时,用苹果落地故事导入。

(2)悬念式导入讲“安全用电”时,可设下悬念:有一只小鸟落到几千伏的高压输电线上,将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

(3)以生活中的魔术导入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电视媒体演示一个气功表演:气功师平躺在地面上,身上压一大石头。随即问学生:气功师身上受到的压力多大?如果让他的助手用大铁锤打击石板,身上受到的压力如何变化?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让学生看到石板碎了而气功师却安然无恙。这种物理情景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冲突:身上压一大石头且被锤打怎么不受伤?学生兴趣倍增,再问学生:如果让大铁锤直接打在身上会怎样?与刚才打在石板上比较,身上受到的压力及压力的受力面积如何变化?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继而让学生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感受手指夹铅笔的感觉,进入探究课题的过程。

(4)以奇妙的实验导入讲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准备三个漏斗与三只乒乓球,分别让三个学生对着漏斗使劲向下吹乒乓球,发现乒乓球竟然不下落。

引入新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还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事例导入,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导入等。

二、情境的营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消极、被动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处于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

1.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情感情境

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是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应该以实际行动去关心全体学生的成长,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发挥情感功能,为学生提供愉快的环境。教师应该把微笑带进课堂,和蔼可亲的形象、亲切的语言、自然的教态、友善的表情、适当的手势、信任的眼神、幽默的讲述、和谐的情调,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勇于开拓进取,以此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乐学。

2.善于质疑,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无疑则不思,疑为思的动力。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常见的现象中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索性的疑难问题,从而诱发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归纳、去总结,自觉地获得知识。

例如,笔者在讲“光的反射”内容时,一上课就说:“记得我刚当老师上课时,有一个顽皮学生用小圆镜在教室的天花板上照亮一个光斑,且不断的东窜西游,是哪个学生干的呢?最后,我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将此学生揪了出来。于是全班学生都笑了,并且议论着光的反射遵循什么规律呢?课堂活跃了起来,这样处理比直接提出要讲的内容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