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疲劳骨折的影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65例疲劳骨折的影像分析

金晓凤方波唐俊

金晓凤方波唐俊

(解放军第100医院影像科江苏苏州215007)

【摘要】目的通过对65例疲劳骨折的影像分析,以提高疲劳骨折的诊断率。材料和方法65例疲劳骨折,全部为现役军人,年龄范围17-25岁。54例有超强度长跑、行走等运动史,3例有人工掘土作业史,余8例无明显剧烈活动史。病程为7天-2月。65例均作了X线平片检查,其中8例行CT检查,5例行活组织检查,其余均经1月-5月的随诊观察。结果骨折部位以胫骨最多(36/65),跖骨次之(21/65),肋骨4例,股骨、腓骨各2例。影像所见: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膜增生。52例见有明显的骨膜或/和骨痂增生,骨膜增生的形态有平行型、花边型、不规则型等,2例呈codman三角表现。40例可见模糊的骨折线。本组病例中,疑诊骨肉瘤2例,低毒感染5例。结论疲劳骨折多发于青少年,尤其是军人、运动员、警务人员应作为高危人群。常规X线平片检查应作为首选方法,必要时辅以CT等影像检查。少数病例骨折早期影像检查往往不能发现,易致漏诊,应进行复查。个别不能作出诊断者则需进一步作活组织检查。在影像学诊断中应密切结合临床。

【关键词】骨折疲劳性骨折骨损伤影像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134-02

疲劳骨折是骨的一种慢性损伤,与暴力引起的骨折有所不同。当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其表现则呈多样化,甚至引起误诊。本文收集65例疲劳骨折,对其进行影像分析,以提高疲劳骨折的诊断率。

材料和方法

收集65例疲劳骨折,全部病例为男性,年龄范围17-25岁,均系军人。54例有超强度长跑、行走等运动史。3例做过人工掘土半月余。余8例无明显剧烈活动史。临床主要症状为患处酸痛、运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有5例诉夜间痛明显。病程10天-2月。

65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8例做了CT检查。5例做了活组织检查,其余均经1月—5月的定期随访观察。

结果

一、骨折的部位

65例疲劳骨折,其中胫骨36例(上1/3段21例,中1/3段12例,下1/3段3例),跖骨21例(第二跖骨16例,第三跖骨5例),肋骨4例(第二肋骨2例,第三肋骨及第六肋骨各1例),股骨下1/32例,腓骨中1/32例。

二、影像学表现

52例见有明显的骨膜或/和骨痂增生,骨膜增生的形态有花边型(19例)、平行型(11例)、不规则型(20例),呈柯氏三角表现有2例。其余骨膜增生轻微。40例可见模糊的骨折线。

本组病例中58例影像诊断为疲劳骨折,疑诊骨肉瘤2例、低毒感染5例。

讨论

骨组织是一实性结构,承受应力时遵循Wolff定律,能适应压缩、分离、扭转及剪切力等各种应力的变化,通过调节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实现应力均匀分布[1]。如果超过骨骼所承受的应力极限时,则发生骨的微小骨折或骨小梁断裂,应力不断积累,造成骨小梁的断裂大于出现修复能力,而发生应力骨折。本病的病理基础首先是骨骼的应力集中,其次是肌肉的疲劳,再次是骨骼微小裂纹产生最终导致应力性骨折[2]。胫骨是最好发部位,其次是跖骨、股骨、肋骨等。本组65例中胫骨、跖骨占87%(57/65)。

疲劳骨折属于应力骨折范畴,是一种慢性骨损伤,多发生于青少年,尤其是军人、运动员、警务人员应作为高危人群。本组病例均为军人,工种有通讯兵(从事野外有线电话操作)、步兵(经常进行急行军训练)、工程兵(从事手工掘土工作)等。绝大多数无明确外伤史,多与超强度运动以及长期剧烈运动有关。

疲劳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发病部位、特定人群、运动史、疼痛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影像上的骨折线及横形致密线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重要依据,也是与感染及肿瘤鉴别的要点。常规X线平片检查应作为首选方法,必要时辅以CT、MR等影像检查。该类患者疼痛初期X线检查常为阴性。一般情况下从患者出现症状到X线平片出现阳性征象需2-3周[3]。部分患者早期影像检查往往不能发现,而致漏诊,此时应进行复查。个别患者因为其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而易误诊为骨肉瘤、骨髓炎等,需要进一步作活组织检查。本组有5例因不能作出肯定性诊断而进行了活检得以确诊。另外在影像学诊断中应密切结合临床。

参考文献

[1]KiuruMJ,Pihlajam?kiHK,AhovuoJA.Bonestressinjuries[J].ActaRadiol,2004,45:317-326.

[2]刘涛,邵增务,李健,等.应力性骨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28(1):43—45.

[3]王林森,王植,王淑丽,等.应力性骨折影像诊断[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4(4):29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