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例抗菌药物临床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40例抗菌药物临床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张荣

张荣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12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的相关因素,预防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ADR监测中心统计的40例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涉及多种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表现中多见皮肤、消化系统、全身性损害、过敏性休克等症状。结论药剂师及时的掌握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及时对患者加强合理用药,可以提高用药安全,预防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达到正确的给药途径,促进合理用药的效果。

【关键词】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给药途径过敏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194-02

抗菌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患者疾病,有目的地杀菌或抑菌活性,调节患者的生理机能[1]。抗菌药物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痛苦,还会成为患者继续治疗的又一难题,这是需要引起重视[2]。为了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药剂师应探究引起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从而找到合理用药方法。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ADR监测中心统计的40例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ADR监测中心统计的40例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25例患者为男性,15例患者为女性;患者的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为(41.5±4.2)岁。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和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进行分析和总结[3]。

2结果

40例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及药品种类分布如下。

表1不同年龄段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统计

年龄段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合计(40例)

40岁以下6410

40-60岁7512

3讨论

3.1给药方式与ADR关系

40例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事件中,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的占65%,这种方式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对此,药剂师应该考虑选用合理的给药方式,如尽量让患者口服药物,遵循“可口服不注射”的原则对患者实施给药可有效避免抗菌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4]。

3.2患者年龄与ADR关系

患者中年龄在65岁以上的占45.67%。年龄在40岁以下的患者有10例,年龄在40~60岁间的患者有12例,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患者有18例。从该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年人是出现抗菌药物临床不良反应最多的人群,这是由于老年人肝、肾等生理功能弱,且常服药多,增加了老年患者发生ADR的风险[5];医师在对该一类人群用药时应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

3.3合理用药

从表二可以看出,引发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的种类较多,但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药物是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两类抗菌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抗菌药物,其优点是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临床用量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为避免使用这两类药物引发ADR,用药人员应该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做到严格把握临床指征、合理用药。

3.4临床不良反应

从表三可以看出,抗菌药物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较为多样,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对此,医护人员应使用正确的药物配置方法,避免因药液配合不当、滴注速度不当等引起不良反应[5]。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临床不良反应,但药剂师在临床用药中,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对症下药”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避免抗菌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闫启光.32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08):1220-1222.

[2]翟丽,高蕾,姜新道.我院90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02):40-43.

[3]古力努尔?多送别.药物不良反应139例报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8):25.

[4]陈春枚,朱金平,费燕.106例抗菌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08):116-119

[5]吴登科,高杰,郑晓娴.2010年我院604例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的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1,08(04):29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