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习题的布置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习题的布置策略

温新勇

温新勇

山东临清戴湾镇陈官营小学山东临清252000

摘要:课后习题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后习题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们更加快速的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课堂中老师所传授的新知识。而且课后教学也是检验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方法之一,不仅如此,课后习题也是能够很好的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所以,课后习题帮助学生们在熟练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在帮助学生们巩固之前学习到的知识。而且,课后习题的设计也是经过编排人员深思熟虑的,它也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计算能力、综合能力等。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习题的布置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学;课后习题;布置策略

前言:

在小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关于课后习题的教学是老师每一节课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课堂教学,由此就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课后习题的重要性。课后习题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们掌握在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新知识,如果小学数学老师能够合理的利用数学课后习题,能够有效的提升课堂效率,而且也能培养学生们的计算能力、思维逻辑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们今后的发展。

一、深入理解、拓展提高

其实,很多课后习题都如果老师经过深入的理解,就会发现,课后习题不仅仅是帮助学生们熟悉课堂知识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知识的延伸,如果老师能够在研读课后习题,并能够深入理解后,通过课堂教学将这些扩展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不仅仅会有利于今后的课堂教学,也能帮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道课后题为“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后剪开,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教学老师仅仅只是按照课后习题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那么也就是帮助学生们认识到一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或者是三角形,而且正方形的两条对边都相等。如果经过深层次的思考那么就会发现,通过正方形的对边对折会发现正方形的两条对边都相等,而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后会发现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也相等,这就说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长都相等。如果在进行进一步的延伸,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用长方形的纸进行对折,然后进行对比,总结出相似和不同之处。通过对折长方形的对边,可以得出其结果与正方形对折的结果完全一样,说明长方形的两条对边也是相等的,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发现相邻的两条边并不重合,这说明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是不相等的。通过一个简单的课后题,老师可以将之延伸到长方形与正方形一部分的性质,不仅仅能提高学生们等学习兴趣,掌握课堂知识,也对学生们今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放手联系,联系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大胆的发挥出自己的想象,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想、去做,有时候也会收获一个惊喜。比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一道课后习题为“1元钱能买什么?下面给出:一盒饼干4角、一粒纽扣1角、一支制动铅笔1元、一块橡皮5角”这道课后题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元和角之间的关系,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着做这道题,而学生们给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如:有的学生给出一元钱可以买一支制动铅笔,有的学生给出一元钱可以买一盒饼干加一块橡皮还有一粒纽扣等。然后通过学生们给出的答案了解到学生们对元和角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这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结合生活,然后进行讨论一元钱还能还到什么。这时学生们给出的答案会更加的多。比如:有的学生说:“一个棒棒糖5角,一元钱可以买两个棒棒糖”。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们了解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同时老师还可以将这道题进行延伸,比如:老师通过自己的调查,得到,一千克大葱2元钱,一千克西红柿4元钱,一千克鸡蛋7元钱等,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谈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这样不仅仅能让学生们明白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帮助学生们对计量方面等知识进行了解,更有利于今后计量方面的教学。

三、数学游戏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更有利于数学教学的进行。比如:课后习题的猜数字的游戏,老师来出一个数字,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猜测,哪个小组猜等次数少,哪个小组获胜。游戏不仅仅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比赛的方式,使得学生们在进行猜测时,更加的谨慎合理,这个游戏还可以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区间套”的逐步迫近的思想方法。而且老师可以在学生们进行猜测时,适时的给出学生们一些提示,比如:老师给出的数字是“27”,老师可以根据这个数字的特点进行一些描述,然后在让学生猜测,老师可以对这个数字进行这样的描述“它是一个两位数,而且能被3整除”,这样就减少了数字的范围,同时学生们猜测的数字也都是可以被3整除的两位数,这样老师也可以很好的进行延伸,帮助学生们找到可以被3整除的数字,然后总结出规律,有利于今后课堂教学的开展。

四、适时实践拓展,提升思维高度

知识的形成其实就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所以,老师在进行课后习题讲解时,可以适时的进行实践拓展,提高学生们的思维,使得知识能够更快的被学生们掌握并灵活运用。比如:有一道课后题“比较12*12与16*8的大小”,通过计算,可以得出12*12得到的数字比较大,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们可以发现两者的和是相等的,所以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们总结当两个数的和是一样的时候,两者相差越小,所得的乘积就越大。同时老师也可以将这一结论通过适时的引导,让学生们认识到这个结论同样也适用于比较周长相等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通过适时的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思维,可以更好的使得学生们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总结:

小学数学课后习题对学生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加熟练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并且如果老师加以适时的引导和延伸,能够帮助学生们掌握课本之外的知识,同时能够帮助学生们可以充分的发散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课后习题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平丽.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作业的布置探究[J].教师,2014,31:100.

[2]马峰.小学数学新编教材课后习题的解读与教学尝试[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5,Z1:110-111.

[3]丁肖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习题设计策略[J].江西教育,2015,1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