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土地资源恶化的因素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2

影响土地资源恶化的因素及防治措施

张雨姝1刘娜2

张雨姝1刘娜2(1.齐齐哈尔市地产管理所;2.齐齐哈尔市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本文通过影响土地资源恶化因素的分析,指出了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恶化可持续发展

0引言

土地资源是农业的主要依赖资源,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不能持续利用,农业的持续发展也无从谈起。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研究对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影响土地资源恶化的因素

1.1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质量下降,土地生产力降低

1.1.1由于在土地利用方面长期是重用轻养、重产出轻投入的掠夺式利用方式,导致土壤中大量元素缺乏。

1.1.2由于保护力度不够,每年流失的水土面积达4×107km2,流失的土壤带走大量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使耕地质量迅速下降,从而造成土地生产能力变弱。

1.1.3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逐步向农村地区蔓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各种污染源对土地资源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威胁不容忽视,如酸雾、酸雨、水质污染等,是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的又一主要因素。

1.2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1.2.1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呈急剧下降趋势。据统计,我国的耕地总量从1957年1.12×108km2减少到1996年的9.59×107km2,每年以近4.67×105km2的速度锐减,使我国原本就较少的土地资源更显紧张。

1.2.2由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尽完善,乱搭、乱建、乱占或占而不用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闲置土地为6.5×105km2,其中,耕地约6.28×104km2,相当于1996年占用耕地的1/3。国家建设闲置土地的总面积、废耕地、可耕地分别占闲置土地的79.13%、69.04%、79.92%,表明在过去的几年中,因建设项目盲目上马等原因造成土地闲置浪费的数量之大,这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1.3人均土地资源数量少,后备资源不足

1.3.1我国土地资源短缺,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的1/3,且耕地总量每年还在以6.67×105km2的速度递减。据测算,至2030年我国耕地将减少2.07×107km2,即减少近1/6,而人口将达到16亿,人地矛盾将更加严峻。

1.3.2我国已被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2%,有66%的耕地分布在山区、丘陵和高原地区,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的耕地只有耕地总量的40%。适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可以新增一部分耕地。根据1993年全农业后备资源调查结果,全国现有农业后备资源1.97×108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0.6%但是,考虑到生态保护的要求和水资源的短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要受到严格限制。

1.4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且效率低在我国土地资源中,约2/3是丘陵山地,中低产田占耕地的60%以上,耕地障碍因素多,分布不均匀,造成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而未利用和难以利用的土地比例同样大,占全国总土地的25.3%,达2.43×108km2,据1996年调查,全国未利用土地中,沙漠、戈壁、石质山地和荒漠等难以利用的土地约为1.74×106km2,占了70%以上,尚可开发利用的(包括滩涂、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仅7.06×105km2,不足30%。

2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1.1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政府行为,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和有效的组织措施,是难以搞好的。因此,只有真正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工作加强领导,才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2.1.2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生态农业的根本措施。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只有长期不断地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解决人地矛盾,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才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才能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才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才能真正保持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水土、植被资源,才能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

2.2控制建设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2.2.1加强耕地保护立法。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要抓紧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修编工作及抓紧编制各项专题规划,并根据规划划定不同级别的“耕地保护区”,将耕地面积和区域相对固定下来。

2.2.2强化全民保护耕地意识。要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的方式强化各级干部和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培养节约用地观念,并使之尽快转化为保护耕地的自觉行为。

2.3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土矛盾

2.3.1在土地资源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人地平衡的根本措施。对于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预计2030年前后将达到16亿左右的人口高峰。同时关于国内土地承载力的研究表明,在高投入水平下,以人均500kg粮食计,人口承载量的根限为16.6亿人,这是中国人口控制工作,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人口增长,缓解人地矛盾。

2.3.2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人口增长将成为土地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瓶颈”。为此,我们必须推行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尤其是做好农村地区的人口控制工作,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人口增长,绥解人地矛盾。

2.4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生产力

2.4.1建设农田水利。要兴建一批大型骨干调水灌溉工程,修复、更新和完善原有的水利设施,提高抗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要注重发展节水灌溉,缓解农田用水供需矛盾。

2.4.2改造中低产田。应以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为主要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中低产田,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基本消除制约土地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培肥地力,改善农业基本条件。

2.4.3促进农田装备的现代化。要继续推进机械化进程,大力推广适合于不同土地类型和经营方式的实用机械。

2.5开展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

2.5.1“四荒”地开发。荒山、荒坡、荒滩和荒沙是最具开发价值的后备土地资源,要根据其个体特征,因地制宜地加以开发利用,使之变成能为人们带来效益的耕地、草地、林地或者建设用地,以便增加土地资源的存量。

2.5.2水土保持。大力开展大江大河及小流域的合理工作,启动各项防护林工程的绿化工程,最大程度地消除由于洪水、风暴和人为破坏带来的各种水土流失对土地资源的危害。

2.5.3土地污染防治。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首先要堵塞土地污染和农业用水污染的源头,杜绝城乡工业“三废”的超标准排放;其次要采用生物、化学和工程措施对污染土地进行治理土地进行治理;对于农业生产环节中农药、化肥、农膜和农产品废弃物所带来的土地污染,则要采取生态技术手段加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