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表演要有特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1

演员表演要有特色

张立新

演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但需要有外表上的形象要求,更主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悟性。例如,在我国影视剧作品中、小品舞台上,屡获表演大奖的赵本山、宋丹丹,就是以特殊气质魅力和高超的演技创作了众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而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由此,我们要努力在普通人的基础上发现、选择极富特点的并有着极强个性色彩的演员作为重点培养和发展的对象。培养出一名合格的演员不容易,而培养出一名个性色彩较强的演员就更不容易了。每一名演员都要正确认识自己,不断培养和训练自己,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努力。

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个性色彩的演员,永远也不能成为明星大腕。

声音和语言是演员创作形象的重要工具和材料。声音和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构成因素。也就是这个演员所塑造角色的原声再现。无论是影视剧还是舞台剧的演出,演员的声音和语言都决定着艺术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退一步来说,就算是能后期依靠其他配音,也无法达到演员角色原始创作的真实、生动和准确。演员要说好角色的语言,处理好角色语言行动的准确性,把握好角色的性格化语言,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就必须具备标准训练有素的声音和气息、清晰流利的口齿、准确纯正的语音标准的普通话。应在这基础上掌握语言表达人物思想情感的创作规律,通过语言的外部技巧和内部技巧的训练达到更深层次的语言表现力。另外,演员的形象气质与其声音的协调统一同样是判断演员外部素质条件的要素之一。演员的内部素质,独具和谐的气质魅力,是指演员稳定的个性特征,也是指演员的舞台活动类型特点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人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强弱、快慢、稳定性、灵活性。人的情绪的强弱、意志把握的强弱、知觉强弱、思维的快慢、注意力集中的强弱、思想感情是倾向内部还是外部事物等都是一个人气质和个性化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修养往往流露于眉宇之间、言谈话语之间和行为动作之间。

实践证明,培养一名气质和个性较好的演员,要从学员入学就开始着重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和美学观。在学员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学员习作上积极引导正确的创作思想,培养学员对艺术无功利的追求,对艺术创作的忘我精神;而个性化和“怪癖”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我们要坚决摒弃表演创作上的玩世不恭、自以为是、自我欣赏以及卖弄技巧的不良的创作思维。要不断地强调正确的创作观念:要真实不要虚假;要自然不要做作;要生动不要僵化;要个性化不要一般化;要人物形象的鲜活不要纯自我的本体;要生活中常见但是舞台上少见;要艺术的真实不要自然主义的真实。教师要用心去培养并唤起学员具有恒定性的最佳创作状态,唤醒学员的创作天性和创作个性。作为表演艺术教育,需要教会学员掌握不受任何人为的干扰或抑制,并能迅速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的最佳状态的方法和技巧。心要真,性要诚。

在表演实践中,演员要形成丰富活跃的想象力。想象力就是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和空想,而是生活经验的联想,不是单一的成分,它是以多种因素符合而成的智力结构。敏锐的观察力、坚强的记忆力和丰富的联想力是想象力构成的基础。分析力、综合力、判断力、推测力和注意力是想象构成新形象的创作环节。想象力的产生、开发和构成的推动力来源于个人的需求、欲望和目的。想象力构成的强弱主要是依靠后天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一个演员在表演创作中最活跃最需要的创作能力来源于该演员通过生活经验的联想、迅速地创造新形象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培养个性化色彩的重要环节。在训练学员时,将在时间、空间、色彩、形象、物质和自我等元素上进行想象力的训练和测试,用不同的办法、手段打开学员想象力之门和生活记忆之库,激活他们的想象力,调动他们形象思维的能力,训练他们在想象力活跃的情势下发展自我的创作欲望。在创作欲望的冲击下使想象既要符合行为规律,又要合乎生活逻辑,最终将一般化的想象练就成艺术想象。

责任编辑王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