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你我同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师德师风,你我同行

王玉芳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城英才学校256651

摘要: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更需要内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用爱心关注每一个孩子;用敬业做好每一件事情;用不断进取做最胜任的老师。

关键词:爱心敬业进取

通过认真学习与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滨州市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也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更坚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现结合自己在工作和岗位的实际,进行系统的总结如下:

一、用爱心关注每一个孩子。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曾经我教过的一个学生,每天到学校后连书都不拿出来,一上课他就往桌子上一趴,开始睡觉,甚至考试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写。

我观察他一段时间后,又通过其他途径的了解,然后找到他谈心,了解到几年前他父亲出车祸后随母亲到了现在的家庭,现在的家庭有个姐姐很优秀,而他则无法相比,常感愧不如人,就越发产生了自卑、破罐子破摔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调整教育方法,与周围一些瞧不起他的同学谈话,告诉他们:他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帮助他。做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又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照顾、鼓励他。渐渐地,他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变成了一个能参与课堂、参与集体活动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出不可理喻的事来,无非是为了维护他那自卑和幼小的心灵。明白了这一点,我对他说:“老师不会因为一名学生的家庭背景而对他另眼相看,老师只在乎他是否真正想学会做人,想学到知识。让老师来帮助你,使你成为一个别人喜欢的、和别人一样优秀的孩子,好吗?相信你能行!”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他有时还会犯些小错误,出点小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毕竟在努力改变自己,毕竟在不断地进步。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的意识,有没有遵循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人格原则。教师只有真正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学生才肯接受教育。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神圣法宝。

二、用敬业做好每一件事情。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更是一种责任。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热爱自己的事业,专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千方百计将自己的事情办好。教师被称作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因为教师的责任不仅是培养目标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和视野开阔、胸怀宽广、言行统一、实事求是的人。要培养这样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首要的、最基本的素质。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可信赖的,在他们看来教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可见教师言行的好与坏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语,都会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当然教师的不经意中做过的一件错事(哪怕很小),或者说过的一句错话(哪怕很短),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教风、严明的教纪从教、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人为本、严格要求、耐心引导,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用不断进取做最胜任的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李镇西校长说过:“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终身学习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基础。丰富的文化知识及拓宽的知识面,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所以,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适应孩子的需求,做一位最胜任的老师。

参考文献

[1]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2]陈凯元《你在为谁工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