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中暑患者的救治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急诊科中暑患者的救治及效果分析

曾状元

邵东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中暑患者的救治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的50例急诊科中暑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救治组给予传统救治,综合救治组开展综合救治。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内环境恢复稳定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救治前后体温;肾损害、脑休克发生率。结果:综合救治组救治成功率、体温、内环境恢复稳定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对比常规救治组有优势,P<0.05。综合救治组肾损害、脑休克发生率更少,P<0.05。综合救治组肾损害1例、脑休克有0例,而常规救治组肾损害5例、脑休克有2例。结论:急诊科中暑患者实施综合救治效果确切,可缩短内环境恢复稳定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并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肾损害、脑休克发生率。

【关键词】急诊科中暑患者;救治;效果

近年来,急诊科中暑患者人数增加,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是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导致机体出现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且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相关神经症状。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中暑人数增多,可威胁居民的健康,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预防,降低致残和死亡率[1]。本研究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的50例急诊科中暑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救治组给予传统救治,综合救治组开展综合救治。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内环境恢复稳定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救治前后体温,分析了急诊科中暑患者的救治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的50例急诊科中暑患者随机分组,综合救治组年龄32-78岁(52.34±1.21)岁。男19例,女6例。其中,高温环境工作导致中暑的患者有18例,因在关闭门窗高温室内睡眠导致中暑的有2例,体温调节中暑失衡的患者有5例。肥胖的患者有16例,正常体重6例,偏瘦3例。昏迷的患者有10例,短暂意识障碍的患者有10例,昏迷抽搐的患者有3例,呼吸衰竭的患者有2例。

常规救治组年龄32-78岁(52.27±1.27)岁。男18例,女7例。其中,高温环境工作导致中暑的患者有19例,因在关闭门窗高温室内睡眠导致中暑的有1例,体温调节中暑失衡的患者有5例。肥胖的患者有16例,正常体重6例,偏瘦3例。昏迷的患者有10例,短暂意识障碍的患者有11例,昏迷抽搐的患者有3例,呼吸衰竭的患者有1例。

两组资料P>0.05。

1.2方法

常规救治组给予传统救治,综合救治组开展综合救治。第一,环境干预。保持室内适宜和空气流通,室内温湿度适宜,适当通风,保持室内安静。第二,病情监测。给予急诊科中暑患者密切监测病情,记录瞳孔、呼吸、抽出、面色情况,监测脉搏和血压等,若出现皮疹和腹泻等异常,需要及时处理。第三,饮食救治。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进食,确保饮食具有丰富营养,并注意合理搭配营养。给予富含维生素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第四,中暑救治。中暑严重时应迅速积极采取综合抢救措施:①迅速将中暑患者置于有空调的监护室,调节温度在20~24℃,体温升高者给予物理降温,将患者放于冰毯上,戴冰帽,同时颈部、腋窝、腹股沟处可放置冰袋,冷水或酒精擦拭全身,4~10℃氯化钠液体洗胃或灌肠,采取以上降温措施无效时应用安痛定、赖氨匹林、地塞米松等药物降温。②保证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如遇昏迷者,应使其头偏向一侧,注意清理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防止舌后坠,积极给予大流量吸氧(6~8L/min)治疗,监测血气,认真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及节律的改变,注意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及缺氧,必要时气管内插管并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翻身拍背(1~2h/次),预防肺部感染。有误吸者及早应用抗生素治疗,完善胸片或胸部CT检查,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待细菌结果回报后及时调整抗生素。③尽早迅速建立液体通路,先给予5%葡萄糖液快速补液,再根据电解质检查结果给予葡萄糖氧化钠注射液和生理盐水,输液过程中注意补钾、补镁、补钙等。若有休克状态患者,应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加快输液速度,必要时给予多巴胺等升压药物稳定血压,若建立静脉通路困难者,可行深静脉置管保证输液通路通畅。④积极预防肾衰竭和脑损伤。少尿者在充分补充血容量基础上适当给予呋塞米利尿,酸中毒时及时给予碳酸氢钠纠酸治疗,定期监测肾功能、血气分析、电解质,无尿者可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或腹膜透析治疗。出现剧烈头痛、嗜睡、意识障碍者,尽早给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等皮质激素降颅压、促醒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抽搐患者尽快给予肌注安定或苯巴比妥钠,必要时静脉泵点丙戊酸钠。⑤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凝血试验,严重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明显延长、有出血倾向时及时补充血小板、血浆,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⑥重度中暑者及时给予营养支持,以清淡饮食为宜,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静脉补充维生素、氨基酸等,保证机体营养需要。

1.3观察的指标

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内环境恢复稳定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救治前后体温;肾损害、脑休克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SPSS16.0软件,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救治成功率

综合救治组的救治成功率更高,P<0.05。综合救治组的救治成功率是96%,常规救治组的救治成功率是76%。

2.2体温

救治前两组体温接近,P>0.05;救治后综合救治组体温优于常规救治组,P<0.05。如表1

2.3内环境恢复稳定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

综合救治组内环境恢复稳定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优于常规救治组,P<0.05,综合救治组内环境恢复稳定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分别是46.52±0.13分钟和12.21±0.21小时、7.46±0.57小时。常规救治组内环境恢复稳定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分别是65.14±0.64分钟和17.21±2.42小时、11.21±2.01小时。

2.4肾损害、脑休克发生率

综合救治组肾损害、脑休克发生率更少,P<0.05。综合救治组肾损害1例、脑休克有0例,而常规救治组肾损害5例、脑休克有2例。

3讨论

急诊科中暑患者的临床表现是昏迷、休克等,需要给予有效的救治。综合救治的实施可从体温干预、用药、环境和优化护患关系、中暑救治等方面进行救治,充分考虑到急诊科中暑患者的病情和其家庭的需求[2-3],制定了科学的救治计划,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4-5]。总体而言,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降低中暑的发生率,若出现中暑,需要尽快确诊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实施有效降温,并尽快给予静脉通路建立,对内环境紊乱进行纠正,积极实施降低颅内压和抗休克等治疗,预防和减少肾功能衰竭、脑损伤等的发生,以更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维持重要脏器功能,促进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6]。

本研究中,常规救治组给予传统救治,综合救治组开展综合救治,结果显示,综合救治组救治成功率、体温、内环境恢复稳定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对比常规救治组有优势,P<0.05。综合救治组肾损害、脑休克发生率更少,P<0.05。综合救治组肾损害1例、脑休克有0例,而常规救治组肾损害5例、脑休克有2例。

综上所述,急诊科中暑患者实施综合救治效果确切,可缩短内环境恢复稳定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生命体征稳定的时间,并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肾损害、脑休克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裴君霞,谭明明,张丽丽等.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在重症中暑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7):93-94.

[2]邱晨,邱孝丰,王肇进等.基层部队中暑标准急救流程及检核表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4):312-316.

[3]张冬青,袁福斌.马里诺阿犬中暑的急救治疗及讨论[J].畜禽业,2018,29(11):110,112.

[4]谭明明,童泽文,丁建俊等.重症中暑患者的院外急救策略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8,(44):329.

[5]杨和平,刘艳民,李晓欣等.天津8.12危化品爆炸救援部队批量中暑原因及防治[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5):493-494.

[6]闫永红,张超,徐俊蛟等.重症中暑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5):45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