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82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吕华1李芙蓉1李佳1李惠2

吕华1李芙蓉1李佳1李惠2

(1辽宁省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116021;2辽宁省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CT116021)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脑血检形成早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82例急性脑血检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并对患者的康复结果进行研究,2组患者均住院治疗2周。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综合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明显低于观察组,在数据上各项评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结论对于突发急性脑血栓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合并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还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分数,对临床护理实践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急性脑血栓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024-02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类型。血栓形成早期及时对患者实施规范化、系统化、个体化的康复护理可以很好地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生存质量,延长寿命[1]。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急性脑血栓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已经取得了了非常满意效果,现详细描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年龄在43到70岁(平均年龄为(53.43±12.15)岁)的8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强调这些患者都为首次发病。对这些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在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修订通过的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3]。随机把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组,每组人数相当。对照组包括男、女患者各21例,观察组包括男患者23例,女患者18例,并且已经经过CT或核磁共振证实,患者血压在200/120mmHg以下,没有出现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也没有出血性疾病。所有患者已经排除了短暂性脑缺血的发作。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给予抗血小板、营养神经及改善循环等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依据神经内科的护理原则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从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和饮食护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继续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脑血栓形成的急性期的早期,待其生命体征稳定1天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咽部训练:尽可能让吞咽困难,呛咳的病人坐起进食,自己动手,小口慢食。为减少呛咳,病人可进食一些性质比较单一的食物,梢稠一点的糊状液体食物。(2)体位的摆放:对待急性期患者要注意使其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同时还要注意变换体位,平卧以及左、右侧卧相交替进行。(3)心理康复: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医生要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时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内心的想法,消除患者的孤独感、自卑感和恐惧感。(4)语言、智力训练:可以通过看电视、读报纸和听收音机等听、说、读、写、看的综合方式教患者发音,锻炼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每天训练1h以上,若患者不能理解别人的信息或者理解后不能正确发音或者不能依从对方指示,都会增加患者与别人交流的难度[2]。(5)肢体功能锻练:康复早期患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对降低病残程度、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积极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练。根据患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循序渐进慢慢来,不急于求成,要遵循机体运动发育的规律,学习运动训练,可以慢慢从翻身开始,到逐渐坐起来,再到站立、步行的顺序慢慢的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切莫操之过急,反而加重病情。(6)日常生活锻炼:正确的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协调训练和肌力增强训练,逐渐训练患者穿衣、洗漱、吃饭、如厕等一些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活动,再逐渐让患者参加一些室外活动,由全部被人照顾向只需要协助照顾过度,争取最后患者生活可以自理,减轻家属的负担。每名患者在治疗2周后进行效果评估。

1.3效果评价(1)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5]进行评定,大于60分为良,41~60分为中,小于等于40分为差;(2)神经功能: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判,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l~45分为重型;(3)运动功能: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4]进行评定,95~99分为轻度,85~94分为中度,50~84分为重度,小于50分为极其严重;(4)抑郁程度:按照汉密顿抑郁程度表[3]评分评定,8~17分为轻度,18~24分为中度,高于24分为重度。

2结果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从神经、运动功能、抑郁程度以及生活能力等方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变化,观察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效果良好。差异显著(P<0.05),有临床可比性。具体记录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进行比较

组别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抑郁程度生活能力

观察组护理前19.5±5.236.7±11.018.9±5.230.2±25.7

护理后10.5±3.360.1±10.08.6±4.445.3±29.1

对照组护理前19.8±4.237.4±11.719.0±4.929.5±17.8

护理后15.1±5.046.3±16.313.7±3.734.7±27.9

3讨论

中老年人最常发生的脑血管疾病就是脑血栓,发病急,导致患者不同程度运动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为使病人在语言沟通能力、意识清醒程度、吞咽及肢体功能等方面尽早恢复,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的康复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6]。急性脑血栓患者入院抢救成功后,除了必须给予患者抢救药物以外,还应给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普及肢体康复和心理康复等健康教育知识,能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尽早恢复。从而顺利地开展治疗和康复计划。报道称,脑血栓急性患者中90%病例存在狂躁易怒、恐惧焦虑或悲观抑郁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机体免疫系统作用,而且会严重影响脑血栓患者的治疗进程。运用交流技巧,在心理上给患者以支持,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患者的斗志,增强其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积极做好家属工作,使其从精神、生活上鼓励和帮助患者。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和神经轴突的建立,帮助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重组和代偿。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练和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指导,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及肢体功能位置,广泛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时,在病情允许条件下,可以训练站立和行走的基本动作,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患者出院后必须遵医嘱服药,家属积极配合功能锻炼,预防各种可能的并发症,定期到医院复查。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达到非常显著的效果,可有效降低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BI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早起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有必要在护理实践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伟,杨敏等.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276-277.

[2]赵伟,杨敏,郭春妮,等.管『惟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4(3):276~277.

[3]高凤荣,赵彤.健康宣教对脑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11,22(9):55~56.

[4]吴翠萍.康复锻炼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4(07):108~109.

[5]吴翠萍.康复锻炼配合中药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11,4(7):108-109.

[6]张苟芳,郑彩娥,余丽珍.脑卒中患者ADL评定及康复护理干预[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l(12):1132~ll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