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务设备综合维护的研究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电务设备综合维护的研究与探讨

王银霞

(郑煤集团公司铁路运输分公司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452370)

摘要:电务设备状态良好是铁路服役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对电务设备综合维护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电务设备;综合维护系统;功能

电务设备维护综合系统,实现了各设备间的数据共享及网络统一管理,对设备运用状态进行综合分析,指导现场维修综合化体系,将是铁路维修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不但体现了科学维修新理念,节约了因设备各自为政而占用的广大网络资源,而且实现了设备的动态养护维修,为确保行车安全提高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电务设备维护的主要工作

电务设备包括铁路信号设备与通信设备,在管理列车运行,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电务维护工作范围广泛,既包括了对电务维护、故障处理,也包括电务方面的设备管理、成本管理。其具有技术集成度高、更新快,同时设备分布较为分散,控制网复杂,接口多,造成电务设备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因此,电务设备的维护工作不仅对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高,更需要维护人员之间的配合,保证维护工作的高效性和完整性。电务设备维护工作只有在统一调度指挥、严格按分级管理制度、分工负责、密切协作的制度,才能保证高水平的维护管理工作。

电务设备维修是对电务设备进行的一系列日常维护和集中检修工作,维修能保持设备性能,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设备故障,让设备经常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维修分为计划性维修和状态修。前者是针对日常点检、定期检查进行的日常维护或有计划的集中检修;后者是根据状态监测诊断发现的问题,根据状态对设备进行相应的维修,预防潜在的故障。

除日常计划性维修外,电务设备有时会发生事故或故障,与日常的维修维护不同,这些事故或故障经常会影响列车运营的正常工作,尽管目前的信号设备大多都采用冗余结构,但信号设备出现事故或故障的情况也不能忽视,当故障出现时,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尽快将设备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二、系统功能

远程接入系统,功能强大,解决了数据传输通道、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

1、远程帮助。实现数据的综合分析,将现有的设备数据接入电务段、控制中心;必要时将数据传输到设备厂家,由设备厂家协助分析。

2、安全隔离。物理隔离设备是采用经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为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可控,对数据传输通道进行安全隔离。

3、早发现。维修人员或控制中心可根据设备的基本信息、运行状态,及早发现设备异常和故障并分析其原因,以提高维修效率,确保行车安全。

4、智能诊断。首先以设备自身的监测数据及信号和微机监测系统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模糊推理的概念,利用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对海量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汇总和分析处理,对设备的故障和状态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故障定位,甚至定位到板卡级,减少故障延时,降低维护成本。将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处理措施及效果纳入统一的维修专家知识库,为日后设备维修和故障处理提供指导。

三、电务设备维护系统现状

随着铁路跨越式的发展,电务设备,即信号系统设备,也在设备的制造工艺和技术等级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电务设备的可靠性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和效率。然而电务设备具有结合部多、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使铁路各专业存在的问题,最终均要反映到信号设备上。因此,对铁路运输企业来说,减少信号设备故障,不仅要重视信号设备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中所处的位置,更要铁路全系统综合治理和维护。

电务设备目前的发展趋势是高集成化和多信息化,主要指电务设备的综合性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信息在整合的平台显示,这对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在电务设备的维修管理方面,却并没有将集成和信息化的优势体现出来。目前的电务设备维修管理体制还是以分散管理、个人独立完成维护任务为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在信号系统发展的早期能适应信号系统的状况,然而随着电务设备的不断进步,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跟不上发展的需求。主要弊端体现在:

1、管理模式的不正规。在目前的电务维护管理模式中,个人分散作业是常见的模式,往往缺少一定的监管措施,因此经常出现经验性分析处理设备故障的情况,长此以往,容易出现判断失误和疏忽,造成安全隐患。

2、维护效率低下。随着电务设备维护系统工作的逐渐复杂,个人完成任务相比多人合作往往在效率上有很大的差距。

3、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在人员分配上没有达到合理分配的目标,在一系列的业务中,将任务合理的分配给擅长其领域的电务维护人员,对电务维护效率的提升更有帮助。

4、缺乏管理信息系统。目前电务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规范,或是采用第三方管理系统,缺乏针对性,不能完全满足电务部门的需要。

四、电务设备维护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1、实行厂家、电务段、工区三级维护责任模式。现行的维护体制,新设备一经安装使用后,生产厂家既没有承担维护责任和设备故障连带的安全责任;也没有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承诺的售后服务落实不到位或干脆不落实。导致基层电务维护单位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设备维护效益不高、维护质量较低。同时现行维护体制易导致设备生产厂家没有压力和动机对其信号设备产品进行改进创新。建立生产厂家、电务段、工区三级维护责任模式,来保证电务设备在使用期间的良好状态。生产厂家是电务设备的源头,负责设备从生产加工到售后服务整个过程,及时满足现场对设备的需求,并为电务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帮助铁路一线职工掌握相关技能。电务段起着连接生产厂家和工区的桥梁作用,建立设备仓库,做到设备及时更新,同时做好工区职工的培训工作。工区是进行设备检测和维护的具体负责人,做好设备检修记录,若遇到重大问题,上报给车间、电务段相关人员,由电务段报给厂家,进行具体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这种模式有效地划清了厂家、电务段、工区的责任范围,既保证了电务故障设备的快速维护;同时也促进了厂家与工区的联系,使电务职工快速及时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技能。

2、实行运、管、修一体化模式。铁路运用、管理、维护一体化模式内涵丰富,总体上按照“设置精简,高效连接;统一机制,专业管理;集中优化,有机协同”的一体化思想,目前在站段、车间、班组三级都有相应的探索实践。站段、车间、班组三级运管修一体化模式实施的主要形式,如表1所示。

表1一体化模式实施形式与内容

实行铁路运管修一体化模式,能有效解决与优化业务流程的中间成本,节约协调成本,提高整体效率。实践中还需要具体考虑铁路发展阶段与电力设备维护实际,在铁路企业管理和社会化、市场化方面探索走出一条新路,通过全面推行维护科学管理,增加铁路各专业、班组之间的协同作业能力,高质、高效地完成综合维修天窗任务,从而确保铁路服役的安全。

五、结语

随着我国铁路维修体制向专业化、集中化、智能化方面发展,建立以铁路电务设备检查、诊断、分析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综合维护平台势在必行。依托平台,通过网络技术,统一接口协议,整合电务资源,建立设备综合维护系统,对设备运用状态检查、诊断、综合分析,从而指导现场设备维修、养护及故障处理,确保铁路运输生产。

参考文献

[1]古吟东.计算机网络[M].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李萍.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3]王相林.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