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喻钟

湖南省冷水江人民医院骨科湖南冷水江4175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医院收治的5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完成后比较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指标,以及术后1个月、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髋部的常见骨折之一,在跌倒、车祸等外力因素作用下,容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后愈合缓慢、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并发症多,甚至危及生命,一般主张手术治疗。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多种方案,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近端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广泛应用,但就是否选用人工关节置换仍存在争议[2]。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间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骨折58例(锁定钢板组2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9例),比较2种方法的疗效,为临床上的合理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5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确诊。致伤原因:摔伤32例,车祸伤20例,病理性骨折4例,其他2例;Evans分型:Ⅰ型12例,Ⅱ型14例,Ⅲ型20例,Ⅳ型1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9例(男12例,女17例),年龄69~85岁,平均(78.9±9.7)岁;对照组29例(男11例,女18例),年龄68~84岁,平均(77.8±8.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Evans分型、并发症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据美国麻醉师协会病情评估分级标准,对患者术前的健康状况及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两组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关节功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为实验组,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0~7d进行手术。

1.2.1对照组(锁定钢板内固定组):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在骨科牵引床上牵引复位,C臂机透视下见骨折复位良好后,固定下肢在牵引架上。采用外侧入路切口,暴露股骨大粗隆、粗隆间骨折处和股骨上端外侧。在粗隆外侧固定锁定钢板,锁定板近端用最少3个长的螺钉固定,螺钉经过骨折线进入股骨颈和股骨头部分,3个螺钉约成三角形分布;随后固定股骨远近端螺钉。透视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内固定位置情况。放置引流管,依层缝合切口,加压包扎。

1.2.1实验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患者取侧卧体位,采用经典的髋关节后外侧切口,于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间隙,沿股骨大粗隆前缘分离显露骨折部位及关节囊,尽量保留臀中肌止点。行股骨颈截骨,取出股骨头,保留大小转子骨折块及附着的筋膜。将小转子骨折块复位,用钢丝捆绑固定,但暂不将钢丝完全收紧。选用较小的髓腔锉扩髓,小心避免损伤股骨近段骨皮质。根据术中测量股骨头直径及扩髓最终使用的髓腔锉之大小选择合适的加长柄假体。采用标准第3代骨水泥技术安装假体柄,安装时要注意保持假体柄正确的前倾角和位置高度,以股骨小转子位置作参照确定前倾角,假体股骨头的中心必须与大转子顶端在同一水平线上。将关节复位时要注意避免扭转暴力,以防股骨近段骨折。将臀中肌止点缝回到大转子上,合并有大转子骨折时,需将附有臀中肌的大转子骨折块复位并用钢丝固定。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手术指标及术后1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Harris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坠积性肺炎1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对照组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坠积性肺炎2例,低蛋白血症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7%。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股骨粗隆可为体表触及,多为松质骨分布且应力较大,因此易被暴力损伤而致骨折。文献报道,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占髋部骨折的37.5%[3]。高龄患者往往合并有骨质疏松及内科疾病,因此骨折愈合较慢甚至不愈合,而长期的卧床休息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因此,临床主张采用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对于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粗隆间骨折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但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的增多及人们对人工关节认识水平及手术水平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对于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同一般的治疗方法相比,人工关节置换具有能迅速的恢复关节的功能、减少卧床时间、及早期的下地完全负重等优点[4]。粗隆间骨折特别是不稳定型的粗隆间骨折由于骨缺损较多,股骨大、小转子移位,术中安放股骨柄时由于缺少骨性标志难度较大,梁雨田等[5]的实践经验为:首先将大、小转子复位用钢丝固定,然后屈髋屈膝90°,插入的人工股骨柄在股骨髁的平面前倾15°~20°。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可用骨水泥充填、重塑。髋关节后侧关节囊只做T型切开而不切除,人工关节复位后需将关节囊缝合,切断的外旋肌短群也应固定在附近的软组织上,以保持髋关节的稳定和外展功能。尹庆伟等[6]认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较大、术中操作技巧要求较高且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目前,临床多采用DHS、PFN或Gamma钉进行内固定治疗,但由于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骨质对于内固定材料的固定作用不强,容易导致术后内固定材料退出等严重并发症。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卧床时间短、功能锻炼时间早、并发症少等优点。单旭彬[7]观察了6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高于DHS内固定组,术后可负重时间短于DHS内固定组,其他手术指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比较了内固定治疗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结果与报道基本一致。但本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也显著高于DHS内固定,对于远期的关节功能影响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YONEZAWAT,YAMAZAKIK,ATSUMIT,etal.InfluenceofthetimingofsurgeryonmortalityandactivityofhipfractureinelderlypatientsJ[J].JOrthopSci,2009,14(5):56-73.

[2]胡新阳.老年粗隆间骨折46例临床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7):565-566.

[3]RODOPO,KIRALA,KAPLANH,etal.Primarybipolarhemiprosthesisforunstable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s[J].In-tOrthop,2002,26(4):233-237.

[4]陈曙光,张旭鸣,何武兵.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44-45.

[5]梁雨田,陶笙,郭义柱,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95岁以上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28(3):167-168.

[6]尹庆伟,江毅,肖联平,等.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6):692-695.

[7]单旭彬.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