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从严中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爱从严中来

张春丽

张春丽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063000

初为人母再踏上班主任讲台,对学生多了些爱,多了些宽容,对家长多了些理解,更多了些责任。总在不停地想,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摸索,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爱得从严中来

“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表扬是爱,批评也同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

教师只有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为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

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有一些学生因为一时的疏忽,犯了一些错误,但他马上又认识到了,并要求老师不要在班里批评他,他保证以后会改正。学生既然有这样的认识态度,做老师的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当然绝对不会违背他的意愿,而且当他看到老师这么尊重他,下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他也会愿意与老师交流,那么老师做起思想工作也就容易许多了。

比如有一个同学自习课趴桌,给班里减了分,我还没找她,她反而先找到我承认错误,鉴于她的表现,我只是询问了一下趴桌的原因及她错在哪,以后应该怎么办做了简要的批评便没再说什么。可是她以后再也没犯过类似的错误。相反她的学习状态比原来要好得多。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作为老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地引导,那么,你将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

有一次,班里的一位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丢了60元钱,就在教室里,只有某某知道我放钱的地方。于是马上把那位男生叫到办公室,追问钱的下落,结果他却坚决不承认拿了钱。因为他很清楚,拿走了同学的钱,这一罪名可非同小可,弄不好是要处分的。但另一方面,我发现他其实也很心虚了,一直低着头。我想,他也是一时的贪念吧,也不能说他的品行能坏到哪去。于是我就很诚恳地对他说:“老师知道你也是一时的糊涂,根据老师平时的观察,你的品质还是不坏的,老师给你一次机会,只要你以后保证不犯了,这次的事情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还是可以的,但老师也要看你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希望你好好想想,也给自己一次机会,如果你将来有好的表现,老师保证只字不提这次的事。”听了我的劝告以及对他宽容的做法,他表示要好好改改自己的这一不良行为,并拿出了钱。以后他的表现也证明了这次对他的宽容的处理方法是正确的,因为再也没听说他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了。

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留下这样的感觉:你仍是我的学生,犯了错不要紧,我相信你一定会改正。

当然,在执行宽容这种批评方法时,我们一定要明白:什么时候可以宽容,什么时候绝不姑息,是悄悄地宽容,还是明明白白地告诉学生事不过三,这些都是要有尺度的。

心理学家莫勒比恩有一个公式值得借鉴:感情表露=7%的言词+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在进行个别谈话时,教师亲切、真诚、自然的表情,不仅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和对立情绪,而且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与爱护,从内心萌发和增强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所以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时,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和不同的环境与气氛恰当地、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开学初班里有两位男生没上课,也没让家长请假,肯定是自己逃课玩去了。我知道了很气愤,平时我对他们太好了,也太相信了,他们竟做出这样的事,我感觉很伤心,不知道从哪和他们谈起。只能把他俩叫到办公室反省,我一句话也不说只是表现出很难过的样子。放学了,我让他们先回家。第二天也没找他俩。一连几天他俩都心事重重。最后忍不住找到我说:“老师,你怎么不批评我们呀”。我说:“你们俩已经知道错了,以后不犯就达到目的了,还用得到我多说吗?”现在他俩还说呢,老师越是不说,我自己就越是想得多,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无声批评”的巨大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并不是所有的批评都必须有声地进行,有时无声的静场反而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也不妨试试无声的批评或惩罚。比如当你步入课堂,看到喧闹不止的情景,不妨静静地站一会儿可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当然,批评一定要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学生在某件事上做错了,就一棍子打倒,将整个人都否定掉了。

我们的严厉应该是善意的,而非恶意的;

我们的严厉应该是激励的,而不是打击;

我们的严厉应该是维护人的尊严,而不是辱没人格;是爱而不是恨,是藏在严峻的外表下深沉的炽热的爱。

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园丁,把学生比喻为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小树苗想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园丁不停地为其浇灌、施肥、剪枝和除虫。

假如我们把表扬当作施肥、浇水,那么批评就是剪枝、除虫。

要想让你的批评成为点石成金的魔戒,要想让学生们因你而从执迷不悟中豁然开朗,那么,你的严厉中必须蕴含着爱、蕴含着真正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