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篮球运动中常见的关节损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2

浅析篮球运动中常见的关节损伤

王红(安徽理工大学体育部安徽淮南232001)

【关键词】篮球;关节;损伤WangHong

(Dept.ofPE,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iogyHuainanAnhui232001)

【Abstract】Byinvestigatinginjuriesinbasketballstudents'competitionandtrainingofShanghaiSportsInstituteandstudyingtheinjuriesinjointsofkneeandankle,thearticleputsforwardsomeopinionsandsuggestionsaboutthereasonandpreventionoftheinjuries.

【Keywords】OnBasketball;CommonJoint;Injury

1.引言篮球运动从1891年起至今,已有一百年多年的历史,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从50年代开始的重视和发展高度,逐渐发展成高度和速度齐备,身体与技术相结合,进攻、防守和篮板球三者并重,智力、意志与技术相统一的高强度的现代运动。现代篮球比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争夺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掌握协调多样的技术动作,而且还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如突然变向、突然改变速度、急停起跳等。而且篮球运动所需要的这些跑、跳、快速起动和急停,很容易导致各种运动损伤,如膝关节的各种情况下的运动中快速启动或制动,关节处于半屈位,当运动量或强度超过了膝关节的负荷能力时,常使膝关节局部负荷过大而导致受伤,运动损伤对于每个运动员来讲,不仅直接影响倒运动水平的发挥,而且可能会限制运动寿命,随着现代篮球运动中对抗的加强,比赛和训练中出现的各种损伤的程度也在加剧。如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这将对篮球运动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前人曾对篮球运动中出现的损伤及其原因,预防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例如美国国家电子计算机创伤监测系统的调查报告,显示篮球运动创伤大多集中于这几个部位:踝关节(34.3%)、手指关节创伤(18%)、膝关节创伤(8.4%)、面部创伤(7.3%)。本文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本院专项班学生在训练、比赛中出现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和访问,对踝、膝关节进行研究,提出我们对这两处易伤关节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方面的一些意见和看法。希望在篮球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对预防运动损伤有所帮助和启发。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上海体院05、06、07、08四个年级的篮球专项班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篮球运动损伤的理论,结合所调查的实际情况,总结原因及预防措施。

2.2.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篮球运动员的调查、访问将受伤种类及原因进行数据统计、归类。总共发放64份调查表,收回61份,其中1份空白,60份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3%,有效率为93.8%。

3.结果与分析在收回61份问卷中,有43份有踝关节或膝关节损伤(其中踝关节31人次,膝关节16人次),17份无踝、膝关节损伤。另外,还有6份问卷上没填受伤,这6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他们从进校后才开始接触篮球运动,经调查其训练、比赛情况,其训练中的强度对抗都较弱,以上场比赛的次数比较少。

3.1踝关节的综合分析。在46份踝关节损伤中,三种类型共有51人次损伤,其中外侧副韧带35人次,骨折4人次。

3.1.1损伤原因及病理。外侧副韧带损伤是踝关节损伤中最常见的,主要是由踝关节内翻扭伤,其损伤机制为:当踝关节位于踝骨中间和外侧时,因踝骨向外侧强有力的位置改变而发生,当运动员在腾空时,由于足的屈肌力量大于伸肌,是自然屈而内翻,落地常以足的前外侧先着地,所以很容易造成踝关节内翻扭伤。其原因有以下四点:

(1)走、跑、跳着地前,脚处于跖屈位,距骨车较窄的后部进入叉状关节窝,脚易产生测向运动,且脚的前外侧先着地,易造成脚内翻;

(2)踝关节内侧的三角韧带,强于外侧的跖腓前、后韧带,因此限制了脚迅速外翻的能力,使内翻的牵制能力较弱;

(3)使脚内翻肌肉长屈,伸肌和胫骨前后肌,而使脚外翻的肌肉只有腓骨长、短肌,以数量和力量上使脚内翻的肌肉要多于脚外翻的肌肉;

(4)内踝与外踝不在一个水平面,外踝低于内踝,故脚外翻的幅度大。

这几点原因从生理、解剖的角度,说明踝易内翻造成外侧副韧带苏损伤。踝关节的突然外翻能引起内侧副韧带损伤,如运动员因足落地时姿势不正确,身体重力继续向足内侧偏移,使踝关节突然外翻,从而损伤内侧副韧带,这类损伤占20%,踝关节损伤中骨折只占7.8%,这都是因为在激烈对抗中,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自我保护意识较弱,腾空后踩到别人脚上造成的。

3.1.2预防。根据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及踝关节损伤主要以内翻损伤的原理,我们认为在篮球运动中注意以下几点,是可以达到预防目的的。

⑴、运动员腾空后踩到别人的脚上,损伤机率最大,建议运动员在身体腾空下落时,有意识地使左右脚向外展成30-60度角。这样能距离骨的最宽部分记入关节窝内,可以限制踝关节的活动范围,且较稳定,不至于极度内翻而受伤;

⑵、培养良好的习惯。在运动训练前充分做好,使踝关节充分活动,减少其韧带的粘滞性。

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腾空着地时,如感到不稳,要快速顺势作缓冲,不要强行站立。

⑷、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的力量伸展性,稳固踝关节。

在平时多做踝关节的练习,如绕踝运动、提踵、摆踝、抖足放松等。使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增强踝关节的力量,协调、平衡和适应能力,从而更好的预防损伤。

3.2膝关节的损伤分析。

3.2.1调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在回收的问卷踵,有24人曾有过膝关节损伤,这些损伤的分布,我们可以从表4踵可看到,半月板和膑骨韧带各2人次和1人次占8.3%和4.2%,内侧副韧带7人次,外侧副韧带9人次。

3.2.2膝关节损伤的机理及原因。膝关节的屈伸是胫骨关节而沿股骨踝关节面而做环形滑动,其横轴心也隋滑动而移动,主要是屈伸运动(屈45度,伸180度),而屈到135度时,有明显的内旋和外旋,异常活动容易在半屈时发生,凡膝关节屈曲,小腿突然外旋外展,或大腿突然内旋(足和小腿固定地面)时,易损伤的内侧副韧带,反之易损伤外侧副韧带,在临场上表现有持球的突破过人,以及突发性的变向运动,这是造成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或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直接原因。

膝关节是一个复杂的椭圆滑车形复合关节,由胫骨、股骨和膑骨直绕在关节囊内组成,其中股、胫骨组成椭圆形关节,股、膑骨组成滑车形关节。在股、胫骨之间由内侧半月板,起到补充及缓冲作用,膝关节外侧由腓侧副韧带,连接胫骨和腓骨,内侧在胫骨副韧带连接股骨和胫骨,且与内侧半月板相连,这两韧带在膝关节伸直时被拉紧起固定作用,此时小腿不可作内旋及外旋动作,当屈膝时,这两韧带松弛,小腿可作小幅度的内外旋动作,当屈膝90度时旋转幅度最大。因此,膝关节在屈膝并在小腿干内旋或外旋状态时,突然伸直,内外侧副韧带或内外侧半月板将易受伤,而篮球运动中的膝关节一般处于半屈位,这在临场表现为半蹲时突然起跳投篮或原地拼抢篮板球,这时膝、胫两侧副韧带由放松到突然拉直,很容易造成韧带拉伤,还由于这两韧带连接两侧半月板,经常反复的运动,易使半月板损伤。因此,过多的双腿深蹲跳是造成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的直接原因之一。

篮球运动大部分动作是膝关节处于屈位的情况下完成的,膝关节的反复屈伸、扭转,对膝部的韧带、半月板很容易造成损伤。另外,关节囊反复的摩擦是产生各种膝关节急、慢性损伤的基本原因。

3.2.3预防措施。根据膝关节的生理结构以及调查结果踵的损伤原因,我们总结得到以下几点措施加以预防:

3.2.3.1在剧烈运动之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各部分发热,减少关节的粘滞性,增强其内部各组织的活动。

3.2.3.2养成正确的基本站立姿势:两脚半屈,足尖指向正前方(或稍偏内),这不仅使掌握技术的需要,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需要。

3.2.3.3培养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损伤原因中,落地不稳和身体失控占18.2%,因此,一定要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提高身体平衡的自我感觉和自控能力。猛力跳起后,注意适当收腹和力争两脚同时或快速依次落地,使身体尽快恢复稳定的平衡支撑。另外,在做跳步急停时,应使较落地时足尖方向与前冲方向一致。

3.2.3.4合理安排运动量。不让膝关节局部负荷过大,防止膑骨劳损,并且在训练后保证由足够的恢复时间。

3.2.3.5加强对膝关节的功能锻炼,除了增加膝关节肌肉力量外,还应加强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半月板的力量和柔韧。

4.结论与建议

4.1篮球运动中的损伤主要以踝、膝关节的损伤为主,在训练中应对踝膝关节的损伤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可能的避免和减少损伤的发生,这是实践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4.2在踝、膝关节损伤中,踝关节要以外侧副韧带损伤为主,膝关节主要以内侧副韧带损伤为主,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强调准备活动的作用,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减少因技术动作不正确而造成的各种急性损伤。

4.3在膝关节损伤中,半月板及膑骨韧带的损伤所占比例最大。这是由于膝关节长期处于半屈位的状态下反复磨损所造成的慢性损伤。在平时训练中,应注意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及负荷量,不使膝关节局部负荷过大,一旦发现膝部有压疼或隐疼,应及时改变训练内容,减少膝关节的负荷。另外,在大运动量后应有足够的恢复时间。让关节、肌肉能充分的恢复机能,减少因各种慢性损伤而引起的膝关节的劳损。

4.4搞好对篮球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是实现教学训练科学化,提高练习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这里提出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希望引起教练和运动员的高度重视。

收稿日期:200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