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旗帜下的农民素质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生态文明旗帜下的农民素质教育

吴主经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新晃419200)

摘要:农民素质教育应具有时代特征,生态文明是时代发展的主题,生态文明理念应渗透到农民素质教育之中,并成为指导农民素质教育的理论旗帜。

关键词:“三农”新问题;农民素质教育;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016-0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党的十七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农民素质教育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民素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特征,让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农民素质教育之中。

一、当前“三农”新问题

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千年难题。然而不同时代“三农”问题却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当前“三农”问题呈现如下一些新特点:一是从事农业的青年农民越来越少。据国家统计统计局统计,我国从事农业人口的比例呈现如下变化:1970年:80.8%;1978年:70.5%;1979年:69.8%;1991年:59.7%;2002年:50.0%;2003年:49.1%;2007年:40.8%;2008年:39.6%;2009年为23.4%,呈逐年递减趋势。也许从“城市化“道路的角度看,农业人口下降是好事,然而从另一组数据看:80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占80后农民的3.5%,而90后则不到0.3%。据调查,现在的农村孩子,能读书的读书,不能读书的外出打工,及使在家的也没几个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真正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农民,普遍认为,现在的青年农民根本就不懂农业,农业的可持续性令人担忧;二、新生代农民思想意识发生根本性改变。我国传统农民的艰苦创业精神受到挑战,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则因独生子女受惯养等因素,大多丧失了艰苦创业精神,重在追求个人享受,一些青年人的态度是“父母有靠父母,父母没有走绝路”。三、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村人口增长的压力及,农村能源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许多地方许多农民靠砍伐破坏森林以解决能源和生活问题。可见,“三农”旧问题尚未解决,新“三农”问题又摆在人们面前,极大地制约着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民素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多年来各地都在大力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因农民自身素质与农民教育培训机制等原因,农民素质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较多的困难和问题。较为普遍的主要有:一是农民自身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地方都在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但培训的农民推说有事而不愿参加。到场参加培训者寥寥无几,有的培训机构为了达到培训人数,只好花钱借农民身份证来复印并填号码充数。二是有的政府机构对培训的认识不足。政府一要有经费的投入,二要积极支持教育培训,三要深入农村第一线。然而有的地方政府认为,花这个钱却没什么看得见的效益,既不愿出钱也不愿出力,更不愿深入农村第一线。三是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机制混乱。现在许多地方在中央的支持下许多部门都投入资金支持农民素质教育与农民培训,然而资金的使用上存在较大问题。例如,农业部门有阳光工程培训,劳动部门有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部门有扶贫培训等等。这些培训项目,上面尤其是中央有资金投入,但下级却没有资金配套。这样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也就大打折扣,甚至只是走走过场。以上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民素质教育只能是停留在形式上,而没有实质的内容。

三、生态文明旗帜下的农民素质教育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的伟大战略部署,为此农民素质教育必须围绕生态文明来开展,让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农民素质教育中,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农民素质教育,让农民素质教育开出生态文明花朵,结出生态文明硕果。目前必须从总体上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1.农民素质教育必须有法可依

必须把农民素质教育的立法工作提到议事日程。近年来,各地农民素质教育正在大力开展,但因没法可依,导致有的地方政府没有足够重视,一些农民朋友也不积极参加。只有通过立法,使政府、培训机构和农民都有法可依,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实现农民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与实效性。

2.农民素质教育必须与市场经济接轨

我国农民人口最多,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良性运行不能脱离农民。然而农民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对市场经济知识知之甚少,不了解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十余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城市运行起来了,而农村却仍然“山也还是那座山,樑也还是那道樑”,广大农村市场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所以对农民实行市场经济的教育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农民素质教育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接轨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崭新的社会文明形式,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农村人口多,生态压力大,农村能源资源短缺,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关系到生态文明的成败。农民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对广大农民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对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⑤①

*吴主经,又名吴尚全,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