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治疗65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恩替卡韦治疗65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观察

张靖凯王玉恒

张靖凯王玉恒(大连市金州区传染病医院116100)

【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0117-02

【摘要】目的观察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经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3例,治疗组32例,全部患者均接受降酶退黄、利尿及支持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恩替卡韦片0.5mg/d,疗程24周。结果在治疗12周及24周时,两组肝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4周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恩替卡韦抑制病毒作用强,耐药率低,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恩替卡韦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可加速病情进展,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主要是核苷(酸)类似物,笔者用恩替卡韦(ETV)治疗该类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结果报道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2009年5月-2011年3月门诊及住院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5例,男性56例,女性9例,年龄28-66岁,平均48.3岁,诊断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1]。全部患者HbsAg及HBV-DNA均阳性,排除其他病毒重叠感染。患者随机为:ETV治疗组32例,男29例,女3例,年龄28-65岁,平均47.5岁。22例伴腹腔积液(中等量或少量)。半年内出现过自发性腹膜炎患者5例,肝性脑病者3例,消化道出血者2例。对照组33例,男29例,女4例,年龄30-65岁,平均46.9岁,21例伴腹腔积液(中等量或少量)。半年内出现过自发性腹膜炎者6例,消化道出血者3例,肝性脑病者3例。两组患者均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半年内未接受过免疫调节剂或抗病毒药物治疗。

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降酶退黄、利尿剂支持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恩替卡韦0.5mg/d,疗程24周。

1.3观察项目用药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每治疗4周检测肝功能1次,每12周查HBV-DNA、肝纤维化四项及肾功能各1次。同时观察Child-Pugh分级,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1.4检测方法hBV-DNA定量检测采用美国ABI7000荧光定量扩增分析仪,试剂盒由广州中山大学达安基因有限公司提供。ALT、AST、Tbil、ALB采用速率法试剂由柏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HBeAg检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肝纤维化四项定量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试剂由北京源德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5统计学处理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测;阴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肝生化指标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完成24周的治疗,无停药及死亡患者。在治疗12周及24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有改善,治疗优势明显优于对照组,24周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肝功能情况变化(x-±S)

2.2两组HBV-DNA及HbeAg的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HBV-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2周时,治疗组HBV-DNA水平明显下降,有29例转阴,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两组患者HBV-DNA及HbeAg的变化[n(%)]

2.3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清PC-Ⅲ、Ⅳ-C、HA值均增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2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但差异不显著。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在治疗24周时,治疗组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下降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x-±S,μg/L)

2.4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情况比较治疗组患者Child-Pugh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4。

表4Child-Pugh评分比较(x-±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10±25±2

对照组10±310±2

2.5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恩替卡韦相关的肾功能异常,血常规、尿常规检查两组均未发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变化。恩替卡韦组有1例出现头昏、腹胀,2例出现恶心、慢性腹泻,但均能耐受,未影响治疗。

3讨论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与乙肝病毒复制有密切关系,此时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存在肝细胞免疫损伤、坏死,纤维化不断加重的过程,应及时应用有效抗病毒药物,迅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和改善肝功能,才能减轻及阻断病情的进展,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HBVDNA持续阴转可提高生存率,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干扰素应用是禁忌,核苷(酸)类药物疗效肯定[2]。恩替卡韦是一种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在体内通过抑制HBV-DNA多聚酶,发挥抗病毒作用[3],减轻或终止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病变,阻止向肝功能衰竭,肝癌发展,具有起效快,抗病毒效果好,变异率低的特点,能显著提高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安全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在目前的四种上市核苷类似物中,抑制病毒作用最强,速度最快,耐药率最低的恩替卡韦,其5年耐药率为1.2%。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核苷(酸)类似物,达到长期抑制病毒的目的。一旦出现耐药,病情会出现反复,甚至肝功能衰竭,故选择耐药率低的核苷(酸)类似物是取得长期疗效的关键。笔者用ETV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4周疗效显示,肝功能指标、HBV-DNA水平下降及阴转、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分级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与ETV相关的肾功能受损及血、鸟常规方面的变化,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初步证明ETV治疗失代偿期乙肝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联合制订.

[2]姚光弼.临床肝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63-467.

[3]邓丽宁,侯宏波,李纯平等.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7(58):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