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3

浅谈小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程蓉

程蓉

(宜昌葛洲坝中心幼儿园,湖北宜昌443000)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并促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

3~6岁的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的习得都要靠学习。他们可塑性强,爱模仿,爱探索,但自控能力较差,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较弱。这个时期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同时,现在的父母大多数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特殊技能的培养。他们花钱给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却忽视了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相对我国现有的独生子女家庭状况来看,幼儿被包办与宠爱程度仍是上升趋势,很多孩子普遍存在一些习惯较差的现象。有的孩子不按时作息,好睡懒觉,上幼儿园迟到;有的乱花钱,好吃零食,影响身体健康;有的孩子挑食、偏食现象严重,有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常哭闹,不合群;有的孩子懒惰,不爱动手,常依赖大人等等。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有意义。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的内容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小班年龄段侧重于生活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卫生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的培养。

1.卫生习惯包括进餐、擦嘴、漱口、洗手、入厕、擦鼻子等。

2.爱惜物品包括玩具、书包、图书、桌椅等。

3.自理能力包括会主动喝水、洗手入厕、会穿衣裤、鞋子会认正反、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要让小班孩子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言语习惯,培养幼儿谦让与合作的习惯培养幼儿谦让与合作的习惯。让幼儿去与同伴友好相处,体验分享的快乐;让幼儿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帮助别人,并能为别人服务。

小班幼儿能够做到不挑食,不洒饭,不玩耍,安静地进餐;能够独立穿脱衣服,并在午睡时做到按时入睡,不影响他人休息;能够主动入厕,独立整理衣裤,并能够做到饭前便后主动洗手;学会轻拿轻放,及时整理玩具等。

二、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训练

小班幼儿主要是生活习惯的培养,把它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进行培养。从幼儿入园开始就要求幼儿按一日生活作息制度进行。早上来园用英语与幼儿问候,入班淡盐水漱口,喝水、挂毛巾、入厕、洗手,站在洗手间帮幼儿挽袖子,提醒幼儿洗手后在水池甩三下,保持地面的干燥。早操分四路纵队,整理音乐时训练幼儿变成两路纵队,训练幼儿的秩序。进餐时准备好音乐、渣盘、毛巾等,提醒幼儿起身放小椅子时,要双手轻轻抬起来放进桌子里,端饭时一个跟着一个在等待线上,不推不挤,现在孩子们看见等待线上的小脚丫就知道不往前挤了,排队更有秩序了。放碗勺时,提醒幼儿按一个方向摆放勺子,碗放五叠,饭后擦嘴的纸也折叠得整整齐齐的丢在垃圾桶里,经过训练孩子们基本都熟练了。午睡环节是教幼儿先脱裤子,再脱衣服,起床先穿衣服再穿裤子。教幼儿蒙氏穿衣法,双手交叉举到头顶,幼儿拿衣服的下端,正面对着小肚子,衣领朝下,先钻头再钻袖子,孩子们基本上已学会自己穿衣。看到杯架上的一个个的小杯子,毛巾架上的一条条毛巾,摆放整齐的小椅子、小勺子,笔者感到非常高兴,希望他们坚持下去,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礼貌、有修养的人。

笔者现在带的就是一个小小班,这些孩子年龄最小,有的刚满两岁,什么都不会,有的孩子话都说不清楚,走路走得也不是很稳。笔者观察每个孩子在每个家庭中的习惯培养都不一样,有好的,有不好的,不管好与不好都没关系。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配合,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我们班的小草,她是个女孩子,上幼儿园时刚满两岁,是我们班最小的。当她妈妈报名时,老师就问她妈妈:“你们的孩子这么小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呢?”她妈妈说:“小草在家太调皮了,像一个男孩子一样,习惯最差,拿她没办发,所以送她来上幼儿园,让老师来教育她,帮助正确引导她。”这位家长就意识到自己孩子的习惯很重要,也很相信老师的教育。小草上幼儿园前喜欢打人,这不吃,那不吃的。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和鼓励,小草有了很大进步,渐渐养成了好的习惯。

三、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我们可以把幼儿的教育渗透在有趣的儿歌、故事之中,比方说《我是一个大苹果》这首儿歌,可以教育小朋友吃东西之前一定要先洗手。《把玩具送回家》可以让幼儿知道小玩具玩了以后要物归原位,让幼儿有良好的收拾、整理能力。在盥洗间的墙面上贴上有趣的图片,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模仿图片学会洗手的方法。幼儿只要感兴趣,就会乐意去学习,不知不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如孩子的进餐、午睡、游戏等)都可以贯穿行为习惯教育。比如:小小班的孩子不会自己吃饭,还经常把饭撒到桌上地上;有的孩子从不睡午觉,也不会穿脱衣服等;有的不会搬椅子;有的不会洗手,喜欢吃手。我们正确引导幼儿,培养他们的习惯,开展大型洗手活动,给幼儿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配合儿歌如:清清水,哗啦啦,卷起袖子洗手啦,先洗小手心,再洗小手背,小手洗得真干净。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慢慢就形成了洗手的习惯。又如搬椅子的习惯,我们培养幼儿双手拿椅子,轻轻拿,轻轻放。这样,幼儿时间长了就不会再拖椅子到处跑了。

进餐时候的习惯。我们首先让幼儿养成正确的走路习惯,一桌端了饭后,另一桌再去端饭,端饭时候,先轻轻站起来,起身双手把小椅子放在桌子下面,再从两边的路走到开饭桌,在饭桌前的等待线等候,遵守秩序,不推不挤,双手端碗慢慢转身从中间的路回座位,把饭放桌上,再双手把小椅子拉出来,轻轻坐下。刚开始,小朋友不愿意这样做,觉得这样很麻烦,总是走错的路线,或者是起来就走,椅子也不收好,老师就用鼓励的办法,把一些做得好的小朋友提出来表扬,树立榜样。慢慢地,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小朋友有了较强的秩序感,行为习惯也加强了许多,细心的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走、站、坐都能够很规范,这样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老师长期鼓励、督促、帮助幼儿形成的。

每个班都有活动区,开始,老师在活动结束时候,一头钻进去收,收了一上午,耽误了带孩子。这样不但不能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反而让孩子没有了整理的习惯。我们就用拟人的方法告诉小朋友:“玩具很累,要回家,让我们把小玩具送回家吧!”小朋友会很乐意去收,在最初的时候,孩子的收捡很没有规律,我们老师可以指导幼儿去分类,再示范如何收拾。慢慢地,小朋友就模仿老师的样子,在游戏区结束的时候,会主动地收好各区角物品,养成很好的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我们老师又制作了各个区角的进区牌,小朋友也会很自觉地挂牌进区。

3.家园联系,共同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生活经验的发源地,所以家园配合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比如老师在幼儿园要求孩子上下楼梯靠右行,户外活动排队走。幼儿在幼儿园能坚持,但是家长一接回家孩子就拼命乱跑。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尽力想办法,加强家园沟通的力度和渠道,比方办家园直通车,通过橱窗的刊物,让家长学习和交流;还有就是利用家访、班级QQ群联系,直接把现代的科技引入到教育中来。QQ群就像一个联络站,把班级的教育,和大家的教育心得,以及班级的实事新闻等第一时间和所有家长共享。经常把一些好的儿歌、故事发表出来,给家长创造积极的教育条件,还有时间照一些照片发到群里让家长看看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好让他们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是很开心、快乐的,这样家长就会更放心。

4.制定计划,把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出规划

我们把行为习惯的培养做出规划,比方说小班第一学期的第一个月培养什么,第二个月培养什么,这个学期又能达到什么培养目标,到第二学期有能在前期的基础上培养什么习惯,坚持什么习惯,继续制定培养的规划,制定的计划要符合幼儿的年龄及身心发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善于观察和发现,及时调整和引导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为趋早性。人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于幼儿期,从小开始培养,易形成好习惯。二为渐进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为反复性。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社会的,他们通过不同的侧面、各种渠道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行为形成的渐进性、反复性决定了幼儿行为需要成人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教育。

在幼儿洗手的环节中,虽然老师给孩子们挽了袖子,可经常发现有的孩子袖子总是湿湿的,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有的孩子一伸手水管“哗”的一下就开的四出飞溅,于是要求幼儿挽袖子,开水管,水不能开得太大,水要像线,这样既节约用水,又可避免把幼儿的衣服打湿,水像线这样对幼儿来说即具体又形象;所以在以后的时间里孩子们都记住了,习惯也就养成了。其次,我们还发现有的幼儿手抬得高了,水回流到胳膊肘,也会把衣服打湿,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求幼儿小手伸直放在水池里洗,不要弯胳膊,这样洗手湿衣服的问题就解决了,家长也不担心幼儿袖子总是湿的了。

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幼儿成才、成人,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

总之,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也不是短时间就会成功的,而是贯穿于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地去引导。所有的老师都应该在工作中积极创设环境,抓住一切时机,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