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 2

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李梅心林清丽周丽情郑丽琴黄晓君林小玲

福建省永春县医院362600

【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术后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对缓解疼痛程度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法分组:Ⅰ组70例术后行常规护理,Ⅱ组70例术后行疼痛护理,应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估两组疼痛严重程度,并记录两组对干预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①Ⅱ组干预优良率94.29%显著高于Ⅱ组81.43%(P<0.05);②Ⅱ组干预总满意率92.86%显著高于Ⅱ组78.57%(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后应用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提高身心舒适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普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

普外科手术后一般伴有疼痛症状,疼痛是机体组织损伤后修复的一种生理反应[1]。然而术后持续性疼痛不仅会增加患者心理痛苦,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症状,而且剧烈疼痛会降低机体抵抗能力,造成生理功能紊乱,引发多种并发症,延缓患者康复时间[2]。因此,普外科术后应该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来缓解疼痛,减轻疼痛对机体的损害。我院应用疼痛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报告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排除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疾病及交流障碍、认知障碍者。采用掷骰子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Ⅰ组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肝胆手术者28例,胃肠手术者21例,乳腺手术者11例,其他手术者10例,年龄22-76岁,平均(47.6±18.5)岁;Ⅱ组中,男性37例,女性33例,肝胆手术者27例,胃肠手术者22例,乳腺手术者12例,其他手术者9例,年龄23-77岁,平均(48.2±18.2)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Ⅰ组: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即患者术后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药。

Ⅱ组:护理人员术后给予患者疼痛护理,操作如下:①加强宣教力度: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机体正常的应激反应,耐心向患者详解普外科术后疼痛产生的原因、程度、持续时间及止痛方法等,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使其能积极配合临床工作。②做好心理疏导:疼痛会使患者产生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会加重疼痛程度,形成恶性循环。故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温言安慰患者,科学应用移情法、疏泄法等手段,帮助患者纾解不良情绪。非语言交流是拉近护患关系、获取患者信任的重要举措,护理人员可适时腹膜患者手、肩部,来给予其心理支持。③落实行为干预:指导患者摆放舒适的体位,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每隔2h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改善切口局部血供;为患者播放轻快、舒缓的音乐,使其能放松心情,或者为患者播放电视节目来转移其注意力;按摩可舒张局部毛细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致痛因子吸收,故护理人员应定时按压患者皮肤及皮下组织,指导患者按摩期间平静呼吸,放松肌肉;患者术后第1天疼痛感较为剧烈,护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患者适量镇痛药,以免患者因忍耐疼痛引发血压、心率异常。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干预后疼痛感进行评估,即应用长度为10cm的游标卡尺,卡尺两端分别标注0、10,0分表示未感觉疼痛,10分表示最剧烈的疼痛。使用时将标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来标出代表疼痛程度的位置,分为优(0-2分)、良(3-5分)、可(6-8分)、差(9-10分)四个等级,记录两组干预优良率。

②自行设计问卷来分析患者对干预效果的满意程度,140份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达到100.00%。问卷中包括20项问题,各项计分为0-5分,调查问卷满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90分)、不满意(50-70分)、非常不满意(0-40分)四个等级,满意、非常满意患者占比表示总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结果

2.1两组干预后疼痛缓解情况观察

Ⅰ组干预优良率为81.43%,Ⅱ组干预优良率为94.29%,组间比较,差值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因组织损伤产生的一种情绪上不愉快的体验被称为疼痛,随着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缓解术后急性疼痛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对疼痛医学的研究不够深入,护理人员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术后只需给予患者止痛药即可,患者应尽量忍耐疼痛[3]。有学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4-5],疼痛会使患者生理、病理发生变化,增加高血压、冠脉痉挛等发生风险,且持续性疼痛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可能引发肺炎、心脏缺血、反应性精神障碍等严重病症发生风险。

在传统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严格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镇痛处理,护理干预比较被动,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6]。疼痛护理干预可从认知、心理、行为等层面为患者提供系统化干预措施,最大程度缓解疼痛:①认知方面,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正确看待术后疼痛,以免因认知不当而产生应激行为;②心理方面,通过心理疏导等消除患者不良心理,这有利于提高患者疼痛阈值;③行为方面,通过体位变化、音乐干预、按摩手法、镇痛药合理应用等综合手段来减轻术后疼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Ⅱ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Ⅰ组,即干预优良率及干预总满意率均高于Ⅰ组,表明疼痛护理干预可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缓解疼痛,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达到提高护理满意程度的目的。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干预对缓解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代红权.普通外科手术后疼痛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2,02(8):224-225.

[2]韩玉霞.普通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9):3851-3852.

[3]吴霞.普通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5,24(z3):345-345.

[4]姚玉杰.普通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5):279-279.

[5]程妍.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3):1549-1550.

[6]刘润红.综合护理干预对普通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J].现代养生B,2014,30(8):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