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联合麻醉在高龄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椎管内联合麻醉在高龄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

高卫东

高卫东

(江苏启东第七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启东226222)

【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联合麻醉在高龄前列腺电切术可行性。方法总结近几年来30例高龄前列腺电切术应用椎管内联合麻醉资料,评价其方法可行性。结果30例高龄前列腺电切术在椎管内联合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高龄前列腺电切术只要掌握老年人生理特点、控制麻醉阻滞平面是可以进行椎管内联合麻醉。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高龄前列腺电切术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3-0199-01

2011年1月以来,我院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高龄男性前列腺电切术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30例ASA分级小于IV级行前列腺电切术.年龄70~89岁,体重52~82公斤。并发高血压9例,糖尿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例。术前完善各项检查,积极治疗合并症、调节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

1.2麻醉方法术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5毫克进入手术室行常规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开放静脉通道,30分钟内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50~350毫升,同时鼻导管吸氧3升/分钟,常备麻黄碱、阿托品。患者取侧卧位,穿刺点选择腰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进入硬膜外腔后,腰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内腔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后见脑脊液流出[1]后自腰麻针以1毫升/分钟的速度缓慢注入0.75%罗哌卡因6~8毫克再向头侧置入导管3~5厘米,即可开始手术,术中所有患者均未给予镇静剂。

1.3疼痛评定标准:0分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

2结果

30例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法)所有患者评分小于3分,术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轻微。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氧饱和度均高于麻醉前,手术时间15~45分钟,出血量小于300毫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均无头痛、恶心、呕吐、寒战等并发症。

3讨论

3.1近年来椎管内联合麻醉综合了脊麻显效快、可靠性高、毒性作用小和硬膜外阻滞的时间可控以及术后镇痛等优点,使麻醉和镇痛时技术和麻醉药品的选择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主要适用于肚脐以下部位的手术。缺点是操作技术要求高,需要专用的穿刺针、偶有硬膜外间隙药物或硬膜外导管自脊麻针孔进入蛛网膜下隙的可能;平面较一般硬膜外阻滞广泛。而前列腺手术阻滞范围为胸10~骶4[2],平面正是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和硬膜外联合麻醉的可控范围,故椎管内联合麻醉适合前列腺电切手术。

3.2老年人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液中为结合游离药物增多,对麻醉药耐受能力降低,易出现麻醉药物过量或药物不良反应,围术期血压的急剧波动,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3];况且前列腺增生的高龄患者经常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多系统疾病,老年患者脏器储备功能减退,耐受性差,手术和麻醉风险高;因此选择对生理干扰小、安全范围大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尤为重要,作为CSEA拥有完善阻滞?优秀的镇痛效果等优点,手术过程无明显应激反应,特别对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3由于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为其首选手术方式;但手术创伤、气囊导尿管气囊压迫、持续生理盐水冲洗等原因反复刺激膀胱三角区、前列腺窝,术后常引起膀胱阵发性痉挛,出现疼痛加剧、下腹会阴部坠胀、尿意迫切等症状,并可致出血增多,患者痛苦不堪。而持续硬膜外麻醉和术后镇痛的应用减少了伤害性刺激的传导,使膀胱痉挛的次数明显减少,出血、疼痛、感觉不适明显减轻,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更利于患者的顺利恢复。

3.4前列腺电切术为内镜微创手术,特点为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CSEA将腰麻的可靠性和硬膜外麻醉的灵活性相结合,可在短时间内完全阻断交感神经、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有效地抑制伤害性刺激向中枢传导,减少了机体的应激反应[4]。本组高龄前列腺电切术时间均在1小时以内完成,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脊麻)即可供完成手术,硬膜外阻滞麻醉为脊麻失败备管,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椎管内术后镇痛,解除膀胱痉挛、出血、疼痛等问题。

总之,综上所述椎管内联合麻醉在高龄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控、可行的麻醉方法,同时也要在抢救设施完备,抢救药物齐全的条件下开展。

参考文献

[1]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北京.292~293

[2][3]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97~798,855~859

[4]肖晓山,刘瑛,廖秀清,等.双针分间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肾移植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麻醉杂志,2004,24(5):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