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创新问题

姚香云

姚香云(满城县满城镇中学河北满城072150)

1.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观念是教学过程的灵魂,它宏观上制约着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学科任务的全面完成;在微观上影响着教案的构思,教法的设计和教案程序的实施。因此,要创新就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树立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我们知道,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教学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应试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真正树立素质教育观,充分认识上好历史课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并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对象是学生。因此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中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为主线的思想。我们知道,初中生掌握历史知识,都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获得的,没有学生对历史知识是主动感知的。由于现在传统的讲授法仍主导着历史课的讲台,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巧设有序的课堂结构,运用具有魅力的方法手段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历史教学在师生积极努力下,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在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初中历史教学所培养的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阅读能力,即阅读一般资料和史料的能力;②表达能力,用文字及语言表达的能力;③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强调创新思维精神,并非否定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二者缺一不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能力的培养,一般说来,能力发展水平与知识储备多少及认知结构完善程度有密切关系,如观察力发展了获得的信息会既广且快;记忆力发展了,储存信息就会既多又牢;思维能力发展了,理解掌握知识会更加深刻。轻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最终将会使创新思维意识的训练流于形式,而忽视创新精神训练也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总之,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依赖的,在教学中,只有克服了重知识轻能力的错误观念,历史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把握教材特点,注重知识层次

初中历史教材,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新教材就必须钻研它,熟悉它,把握其特点,分清知识层次,浅化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深入浅出地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课任老师要把握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新教材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它考虑了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历史教学的目的要求,在纷繁浩瀚的史实中,选出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概念和具有思想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使教材成为易教易学的课本。二是新教材突出了能力培养的内容。它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为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方便。三是新教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有利于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总之,新教材的特点既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又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充分把握这些特点,才能上好有历史课。

课任老师要区分好教材的知识层次。由于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往往使教师难以招架,甚至每节课的任务都很难完成。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分清知识层次进行教学,注意知识深浅、难易的程度和繁简的处理。其作法有三:一是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教好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大字部分,要求掌握的图表、原始资料等);二是灵活处理小字部分和一般资料,可要求自学。三是大字部分好要突出重点、解释难点。重点内容要详细,一般内容只需勾勒出轮廓,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例如“三国鼎立”一课,重点讲曹魏方面的内容,而蜀吴方面只作简单介绍即可。

课任老师根据教材特点,努力浅化教材内容,就是把较深的知识点讲得浅显易学、易懂。做法是①要提纲挈领地讲,不要较多、较深的发挥,因为小字部分均为补充说明;②多讲具体知识,少讲抽象理论;③对难度较大的思考题,不适合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组织好讨论,并启发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如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3.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讲授法。教师在课堂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听的索然无味,这种传统教学法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全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提供形象生动、直观新颖的教学材料,吸引、感染学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大量的历史知识信息。

优化讲授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利用新教材图文并茂,易于自学和特点,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去讨论,努力做到重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说,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学习的好习惯。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很重要,其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多疑、多思、多问,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思”的学习习惯。

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和各种文物、图表等教具,再现或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情景之中,去体验、解决历史课题。这种方法既能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和求知欲望,又能培养学生能力。

历史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汲取先进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为提高教学的课堂效益,努力探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