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及护理

李薇璐

李薇璐(遂宁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四川遂宁629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5-0351-02

【摘要】骨科患者手术后麻醉作用消失,疼痛常常难以自控;敷料包扎过紧也可引起患肢肿胀和疼痛。良好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骨科术后疼痛的患者非常重要。本文笔者主要探讨引起骨科患者手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提出相应对策,期能缓解患者痛苦。

【关键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对策

疼痛被称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疼觉感受器位于皮肤和其他组织内的游离神经末梢,各种伤害刺激作用于机体,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受损部位的组织释放致痛物质,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产生痛觉冲动,并迅速传人神经传导至脊髓,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一定部位而引起疼痛。疼痛提示个体的防御功能或人的整体性受到侵害,常伴有生理、行为和情反应。[1]骨科患者手术后麻醉作用消失,疼痛常常难以自控;敷料包扎过紧也可引起患肢肿胀和疼痛。良好的临床护理工作对于骨科术后疼痛的患者非常重要。

1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

1.1病理生理因素:由于手术、创伤、炎症、急性缺血、恶性肿瘤、截肢等引起的疼痛。

1.2心理因素:患者出现的焦虑、恐惧、烦躁等情绪均能减低对疼痛的耐受力,如有的患者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机体的功能是否能够完金恢复,担心老人、孩子无人照料等。此外,患者对患处的注意程度增加也会加重对疼痛的感觉。

1.3环境因素:病房环境,如噪音、患者之间的相互干扰直接影响患者的睡眠,导致患者睡眠不足、疲倦而降低痛阈;社会环境,如亲朋好友关心的程度,对患者伤情的评价等直接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感觉。

1.4自身素质:不同年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对疼痛刺激的耐受性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长者较年幼者耐受疼痛,性格内向者对疼痛的主诉较少,性格外向者同等程度的疼痛反映更强烈,主诉更多。

1.5体位因素:骨科患者的体位要求非常严格,多采取被动体位,使活动量减少,不能有效的对抗疼痛。[2]

2疼痛程度的判断

准确评判患者的疼痛程度,是进行有效护理的基础。判断疼痛程度的标准,依据以下三方面综合评定:(1)患者主诉:采用口述评分法(0-10分让患者自行评分)。(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给患者一直线,分成十等份,一端为无痛,另一端为无法忍受,让患者自行分段评分)。(3)医护评估:采用针刺法。疼痛得分取3种方法的均分。疼痛程度按卡诺夫斯基计分统计:0:无疼痛;l:轻度疼痛;2:中度疼痛;3:剧烈疼痛;4:无法忍受。[3]

3疼痛的护理

3.1药物镇痛

WH0推荐的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方案同样适用于骨折患者的疼痛:轻度疼痛用非阿片痛药,如:消炎痛控释片—吲哚美辛;中度疼痛用弱阿片止药,如:曲马多缓释片;剧烈疼痛用强阿片止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等。另外,镇痛药物与镇静药物联合使用,可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也能有效提高痛阈。

3.2技术性镇痛

包括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镇痛。

3.3对症治疗

申金顺[4]研究了107例骨科患者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疼痛的护理,指出应该按照不同的引起疼痛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如外伤后因组织缺血,创伤组织肿胀压迫神经末梢产生疼痛,可将受伤的肢体抬高至高出心脏水平,以利静脉血液回流。对骨折患者,应用夹板固定制动,以减少肢体活动,减轻骨折端摩擦引起的疼痛。如为复合伤,骨折同时怀疑有脏器损伤时,诊断未明确前不能随意使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症状,延误病情,同时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化,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对于炎症性疼痛,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脓肿并冲洗。而对于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祛除导致缺血的原因。如祛除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

3.4心理护理

骨科术后疼痛非常常见,但也不是不可避免。传统的单纯药物止痛护理是有一定价值,但是同时重视身心感受的综合护理方式可提高患者痛阈,增强其耐受力和抗痛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患者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采取相适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整体护理的质量。

3.5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疼痛健康教育是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要让病人认识到,术后疼痛不仅使病人感受痛苦,还可引起情绪反应,尤其是剧痛可引起心血管、呼吸等方面生理功能紊乱,严重者可致休克。而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改善切口组织的氧分压和血液供应[5]。要加强交流和有效沟通,让病人及时向护士诉说疼痛.积极参与术后疼痛的治疗,以利于伤口早期愈合。这就要求护士掌握足够的疼痛护理知识和人际沟通技能。然而马颖,马志琼等[6]对137名在岗骨科护士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骨科护士缺乏足够的各科病人疼痛护理知识,不同年龄段、护龄段和不同的工作意愿的护士得分由显著差异,建议加强骨科护士对骨科病人疼痛管理知识的培训及在校护生的疼痛知识基础课程的教育,鼓励护士积极参与疼痛管理实践,共同促进疼痛管理实践标准化。

3.6综合护理

徐志慧[7]的研究探讨了综合护理方法对于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作用。将100例术后疼痛的骨科患者随即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式,而护理组采取及时有效地解除疼痛的对症综合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采取综合护理方式的患者术后的疼痛感较低,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取有效的综合疼痛护理方式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合护理方法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镇痛泵护理,以及恶心、呕吐、昏迷嗜睡、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护理。

综上,疼痛是骨科患者常见症状之一,也是术后护理的重点。认真分析引起疼痛的原因,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措施对症综合护理,良好的临床护理工作是骨科术后患者减轻疼痛,恢复健康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段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翟爱玲.骨科患者夜间疼痛135例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989-4990.

[3]宋文军,吴凤英.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6):170-171.

[4]申今顺.107例骨科疼痛患者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9,7(5):131-132.

[5]张丹参.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6]马颖,马志琼.护士对骨科病人疼痛知识掌握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临床医学工程,2009,6(16):69-71.

[7]徐志慧.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6):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