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康复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烧伤康复治疗

周丽娜

周丽娜(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650101)

【摘要】烧伤康复治疗是烧伤救治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治疗效果及康复。为探讨烧伤康复治疗的方法,本研究就烧伤体液渗出期、急性感染期、创面修复及康复期三个阶段的康复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烧伤康复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011-0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烧伤患者对于临床治疗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病理生理康复层面,对于身心功能及自我生活能力康复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烧伤治疗技术的发展仍不协调,尤其是在烧伤康复质量方面明显滞后。因此,康复烧伤治疗应包括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等各方面的康复治疗,以真正实现家庭、社会的复原。

1体液渗出期的康复治疗

烧伤后体液渗出期又称为休克期,对这阶段的患者实施早期救治的重点在于良好的肢体拜摆放、关节活动范围的维持以及感染控制等。

①肢体的摆放

深度烧伤患者入院后需绝对卧床休息,由于关节处于非功能位,致使创面尚未痊愈就发生功能异常,很难纠正挛缩畸形。为防止发生挛缩以及功能受损,必须加强烧伤早期防治,使患者的肢体保持功能位以及对抗挛缩位。患者入院后,应由其家属陪护并协助进行肢体摆放,应根据具体烧伤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对于颈部烧伤者,应取去枕卧位,并于颈肩部垫小枕,使患者的颈部轻度过伸或处于中立位,切忌旋转侧屈,以防止颈部屈曲挛缩;对于肘部烧伤者,应使肘关节处于伸展位,如果患者为背侧烧伤,应使其肘关节屈曲70°-90°,并保持前臂中立位,避免发生畸形屈曲及前臂旋前;手部烧伤者,若为背部烧伤,腕关节应背伸20°-30°,MP70°,PIP和DIP均为0°-10°,拇指外展及对掌位,若为掌部烧伤,则MP,PIP和DIP均为0°,并使拇指外展,腕关节应背屈20°-30°;对于躯干烧伤,应取伸直位;髋部烧伤者应使其髋关节保持中立位至外展15°位;膝部烧伤者应取完全伸展位;踝部烧伤者可保持足部背屈位。

②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

休克期患者的病情不稳定,不宜过度活动,因此应以被动运动为主。对所有非烧伤区的关节进行屈伸、内旋外旋以及内收外展等被动运动,应尽量进行关节全范围活动,活动度以患者不觉疼痛为度。

③物理因子疗法

采用红外线照射疗法可有效促进创面及早干燥结痂,并可减少血浆的渗出,同时可杀菌、预防和控制感染。

2急性感染期的康复治疗

2.1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

急性期患者的病情已基本稳定,但仍无法下床活动,此阶段的关节活动应以主动运动以及被动运动相结合,进行全关节范围的活动,以防止挛缩畸形。脸部运动包括皱眉、眨眼、张口、鼓頬等;颈部运动包括前屈、后仰、侧倾、旋转;肩部运动包括前屈、后伸、外展、耸肩;胸部运动包括扩胸及顶胸后仰;背部运动主要是抱胸、弯腰、侧弯及转体;肘部运动主要包括伸直、屈曲、旋前以及旋后运动;手部进行背屈、背伸、桡偏及尺偏运动;手指进行伸展、握拳及对指运动;髋臀可进行伸直、顶腹后仰以及外展运动;膝部运动为伸直及弯曲;足部运动为背屈、背伸。

2.2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长、慢的胸式呼吸,通过胸廓活动,可有效协调患者各种呼吸肌的功能,并可增大肺活量,增加吸氧量,从而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同时,应配合体位引流,以促进患者有效排痰,并可保持患者的肺活量,确保有效呼吸,从而达到预防或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目的。

③可塑性夹板治疗

增生性疤痕可自然挛缩,常导致关节畸形甚至脱位,采用可塑性夹板外固定,可以对抗创面及关节挛缩,从而预防并治疗关节畸形。

3创面修复期与康复期的康复治疗

3.1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能够通过力学因素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可改善活动功能。修复期创面瘢痕紧缩,进行关节功能活动难度大,应瘢痕进行缓慢持久的牵伸锻炼。牵伸方法可用重物、徒手或系列石膏夹板辅助牵伸,牵伸的部位应外露可见、可触摸,以确保牵伸过程中皮肤不被损伤。

3.2物理因子疗法

3.2.1水疗

水疗也成为浸浴疗法,有利于彻底清创,且借助水的浮力更便于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注意控制水温应不超过40℃,可兴奋交感神经,具有扩张血管、加速血循环加速、消肿散疤以及改善表皮营养等作用。初始水疗时间为15min左右,待患者充分适应后可延长至30min,1次/d。

3.2.2音频疗法

音频疗法又称为幅中频正弦电疗法,主要是通过采用1-5kHz的正弦电流作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并调解微循环,具有消肿、抗感染和镇痛作用。同时,可以软化瘢痕及硬结,并可松解粘连。

3.3作业疗法

手部及肢体深度烧伤将导致活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加强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功能性作业训练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3.3.1社会作用治疗

主要包括社会娱乐活动以及就业前的技能训练(即工作生产活动)。应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程度、受限程度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选择适宜的训练方式。通过社会作用治疗,可有效改善功能障碍,并可改善患者的心态。

3.3.2家庭作业治疗(ADL)

鼓励患者独立完成起床、穿衣、梳头、漱口、吃饭、喝水、行走等锻炼,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能力,以重新融入社会。

3.4压力治疗

压力疗法主要是采用弹性织物持续压迫创面,可有效预防并治疗瘢痕增生。压力疗法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防治肥厚性瘢痕的方法,其目的在于软化和消除瘢痕,预防或控制瘢痕增生。常采用环形弹力套、弹力绑带直接加压。

3.5心理治疗

烧伤不仅造成患者的肉体损伤,对其精神心理也具有重大创伤。烧伤痛苦、生活不便、担心毁容以及忧虑未来工作等,均可导致患者产生各类心理障碍。在烧伤康复治疗过程中,还应加强心理治疗。积极实施有效的烧伤治疗措施以及精心的护理,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降低致残率,从而促进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丁汉梅,谢卫国,吴红等.烧伤康复患者出院后心理重建平台的构建[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07(2):78-79.

[2]朱毅,励建安.烧伤康复的策略[J].中华烧伤杂志,2011,27(6):477-479.

[3]胡大海.深度烧伤修复重建与康复治疗相关问题探讨[J].中华烧伤杂志,2009,25(6):4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