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语言的表达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历史课堂语言的表达艺术

孔海平

历史课堂语言的表达艺术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市第一中学孔海平

人类的语言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意的。课堂语言最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业务素养。在教学手段日趋多样化的今天,讲述法仍然是基本的教学方法,语言仍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手段。就语言而言,有人简练有力,有人委婉动情,有人幽默风趣。特点虽然各有所长,但都要讲求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可以说,历史课堂语言表达的艺术往往是一位历史教师是否优秀的首要标志。反过来说,有的教师虽然学问渊博,但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高明,课堂上词不达意,言不传情,往往教学效果不好。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不断钻研历史专业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历史教学语言的表达艺术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历史教学的语速、音调、和深度

课堂教学的语言速度要有一定的标准吗?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的语速宜慢不宜快。语速过快,像连珠炮一样发射,攻势太猛,学生很难形成概念图像,再现历史情景。教学不同于茶余饭后的讲故事,课堂语言是一种教学语言,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讲课的字字句句都应该让学生听得清楚,吸收进去,如果语速过快,会造成混乱,什么也没听懂;会使人疲于理解,更谈不上思维活动的伸展,教学的效果不能不受到影响。

教师的讲课不能滥用高音和强音,讲课声音太高,语音的刺激太强,会使学生很快由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降低听课效果。有的教师整堂课都是高八度,他那里讲的满头大汗,声嘶力竭,而学生在这边听得头晕脑胀,心烦意乱。相比之下,有的教师把低、中、高音有机的结合,慢慢的道来,缓缓的诉说,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学生唯恐把老师的声音溜过去,听得更加聚精会神了。其实,一堂课45分钟,教师的讲课语速既不能一直高八度,也不能如老和尚念经,平平的缺乏变化。课堂语言的快慢,高低,都要依据内容的不同而随时调节,不断变化,务必使语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教师的“讲”是为学生的“听”服务的,教师的讲必须和学生的听协调一致,才能调动学生听课的最佳状态,才能触动学生的思维。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适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不能过于晦涩艰深。学生不能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食而不化,必然减弱学习积极性。古代史课堂上引用的古文,世界史课堂上出现的外语,不宜长篇大论。必要引用时,要做解释。所以教师备课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吃透学生。有的教师往往给人一种背诵讲稿的感觉。背诵讲稿式的讲课听起来味同嚼蜡,而且会失去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威信。

二、历史课堂语言要“精”和“准”,也要富于情感

历史课堂语言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最要紧的是准确无误,科学性是第一位的。我们必须力求做到语言确切,用语严谨。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战国晚期秦国的国君,你必须用“秦王”相称。灭六国统一全国后才能称秦始皇。历史教师不但要以准确的语言,用词严谨的讲清楚各个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就形容词的用字遣词也必须恰如其分,任何言过其实,夸大其词都是在禁忌之列。

历史课堂要讲究一个精字,说话务求明白、简练、干净。简练干净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冗长而抓不住要害的话越讲的多,听的人越糊涂。教师从第一天走上讲台开始,就应该防止“官腔”“训话腔”。有的老师一句话常常重复几遍。这些就使你的讲课内容上蒙上一层晨雾,使本来丰富而又趣味的内容失去它应有的光彩。

历史课堂上应该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在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法国马赛人民高唱着进行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历史上一些优秀人物嘉言懿行,革命志士的思想品德更需要通过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感染学生。

三、历史课堂语言要富有时代气息

历史课堂语言最犯忌的是,在讲古事的时候,乱用现代名词,现代术语。相反的,在历史课上,倒是应当适当引用古人说过的原话,古籍上记述的原文。但原话原文用的不能太多,使学生难以接受。那么,什么地方引用原话,原文为宜?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第一,要害的地方或者能用原话一语道破的地方。如:林则徐禁烟,他一到广州,对各国商人表态:”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一句话,把林则徐这位爱国大臣,这位民族英雄坚决禁烟的态度,他的性格和风范,充分的表达出来了。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如果引用一句希特勒的原话:“把捷克斯洛伐克从地图上抹掉,是我无可动摇的意志”法西斯德国疯狂侵略的嚣张气焰便暴露无遗。在讲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结果时,教师在讲汉军大败匈奴以后,如果补充一句“从此漠南无王庭”,可以唤起学生一串联想。一句原话,一段原文,一个成语,可以形成一个概念,联想一串现象,概况一个时代的面貌。这样做,能把时代气息染的浓浓的,把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鼓得高高的,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学生自学历史的能力也将在其中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教师课堂语言的表达技能和艺术是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来提高的,自我训练的方法,我认为有以下几条:第一,要充分掌握史料,不断加深功底。史料是内容,语言是形式。教师功底深厚,掌握的史料丰富了,反映史料内容的语言也就丰富了。语言的准、精和灵,要以教师掌握的史料为基础,教师只有掌握了较为丰富的史料,才能判断真伪,用词精当,恰如其分;也才能选用恰当的原文原话。第二,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我们听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讲课,语言干净、简练,用语确切、肯定,概念交代的清楚,课堂效果好。这里,往往不仅仅是由于教师在口才等技巧性问题上有过硬的功夫,它首先是教师吃透教材,对所讲的问题掌握的准确,理解清楚,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出课堂语言方面的优势。反之,有时候我们的课上出现的用词不当,语无伦次,条理不清,其根源也往往是由于教师对教材内容没有充分掌握,教材还没有吃透。第三,要在表达的技巧上下点功夫。譬如,什么地方要用快速而轻松的语调,什么地方要放慢语速,做到一字一句都落到学生耳朵里,什么情况下用反问句,什么情况“暂停”,以便酝酿气氛,培养感情,或者留一个细嚼慢咽的时间以便学生舒展开他想象的翅膀。

由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平时进行一些自我训练,功夫到家了,语言表达能力就能逐渐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