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演奏与音乐心理调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论钢琴演奏与音乐心理调节

秦华何柳

秦华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何柳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本文针对音乐演奏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钢琴演奏的音乐心理,提出相应的心理调节方法,旨在提高演奏者的心理素质。同时,强调演奏技能与心理状态调节并重,并进行长期、持久的训练,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乐心理心理调节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9-0048-02

一钢琴演奏的音乐心理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一切活动都受控于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演奏也不例外。作为表演艺术的钢琴演奏,在每次演奏实践中,演奏者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认识活动,包括演奏的欲望、动机、感情的强烈表现与控制、记忆、想象、应变心理、临场状态等复杂的心理综合活动。钢琴演奏艺术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演奏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作曲家和作品的风格、情绪创造不同的角色,在台上去表现乐曲中所要塑造的音乐形象,这样的演奏才能把听众带到作品的音乐中去。如果弹奏的音乐演奏充满激情,听众有时甚至可以原谅弹奏中的某些细节和技术上的不足。另外,钢琴演奏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门专业,演奏者要寻找和掌握整首作品、乐章、乐段直到每个音符的正确的演奏方法,通过完美的技术手段来表现出音乐内涵。所以,只有在平时练琴时反复多次地记忆乐曲的音乐形象、情绪过渡、指法、触键方法等,才能在台上演奏时完美地将乐曲的主题表现出来。总的来说,“心理”是整个表演活动的总指挥,演奏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演奏时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的完美状态。

二钢琴演奏中常遇到的问题

1.演奏中的紧张

说到演奏心理,人们自然会想到“紧张”二字。其实紧张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必要的、积极的紧张;另一种是不必要的、消极的紧张。当演奏者在眩目的灯光照射下和观众的期待中缓步走上舞台,这时演奏者必然会产生与平时演奏不同的感觉: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这种紧张是十分正常的,对演奏者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激发演奏者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演奏欲望,使神经中枢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同时又相应抑制地去完成演奏,使演奏者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动作,热情奔放、镇静娴熟地圆满完成演奏,所以说这种紧张是积极和必要的。而另一种紧张——即消极的紧张,是指在演奏中由于精神过分紧张,大脑被恐惧占据,失去了平衡,过度兴奋抑制不足,或过度兴奋转为过度抑制,从而失去了对双手和全身肌肉的控制能力,使之过分松懈或紧张、僵硬。这时演奏者当然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最终导致演奏失败。因此,在学习和演奏中,我们应培养和建立必要的、积极的紧张,克服和消除不必要的、消极的紧张,以达到既热情奔放又镇静娴熟,从而使演奏取得成功。

2.演奏心理的指向与集中

演奏心理的指向与集中就是演奏者的大脑神经系统活动对演奏者的注意力、思维想象、情绪和情感等方面的有效调节和控制。通俗地说,就是演奏者在表演中想些什么。在演奏中,正确的心理活动应该是演奏者对音乐作品本身以及演奏操作本身的指向与集中,并离开一切与之无关的东西,抑制那些与之相对抗的东西,排除其他刺激与干扰。一个演奏者必须把感情和技术能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在有限的演奏时间里,这样才能使演奏取得成功。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演奏者在舞台上有时会出现分神的现象,这也是正常的。有些演奏者在演奏时注意力及思维分布会出现失调或顾此失彼的现象。如有的由于全部控制力及思维力都集中在指法上,而失去了对音乐的指向和集中;有的由于所有的注意力及思维力都集中于音乐上,而突然失去了对钢琴技术操作的指向和集中。这样,必然会导致演奏出现故障,从而影响演奏的流畅、连贯和准确性。

三钢琴演奏的心理调节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任何音乐表演都是一次性过程,不能重复和补救,对音乐演奏者来说,临场心理的调节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1.演奏者的投入

音乐不是音符和音响的累加,更不是演奏者机械地把音弹准,它要求演奏者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情感与审美体验,所以,很多钢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并没有用眼睛盯着键盘来把握音的位置,而是完全陶醉在音乐的情感与美的体验中,这就表明了演奏者身体中的许多感受器官都参与了演奏。如果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将演奏作为一种生硬机械的音乐表达而不投入感情,或过度的炫耀演奏技巧与表演,其结果都不会令人满意。演奏者应该做到自然的真情流露,使演奏与音乐情感内涵融为一体,与听者进行情感交流进而产生共鸣,从而得到理想的演奏效果,以实现作品本身及演奏的审美价值。

2.音乐注意的集中

钢琴演奏艺术技艺性较高,从演奏开始音乐注意就伴随了音乐心理活动的全过程,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相当重要的。常看到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全神贯注于乐曲演奏及思想感情的表达中,对其他的事物视而不见,甚至忘记自己正在演奏中,这种“注意”就是“音乐注意”。音乐注意贯穿演奏的全过程,它使音乐心理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可以帮助演奏者提高对音乐的感性认识,使演奏者能够生动、细致地表达音乐,完美地演奏乐曲。演奏者如果不能合理分配自己的音乐注意、不能在演奏中将自己的音乐注意进行快捷而合理的转移,其演奏效果一定是失败的。

3.临场的心理控制

钢琴演奏中,“怯场”是最容易出现的现象,即上台前由于心理紧张,造成技术变形,动作僵硬迟缓,发挥失常而失去了原有的演奏水平,这些都是演奏者最不愿意遇到的问题。其实,在演奏中出现个别错音、乐句停顿或是记忆的瞬间空白等小失误,都是在所难免的,这时要调整好心态,镇定自若,一定不能慌张,要将演奏继续进行下去,千万不能停止演奏,或试图再重头演奏一遍,要保证演奏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第一,上台前的准备。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学琴者来讲,平日的刻苦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在练习中,随着对乐曲理解的逐步深化和技术能力的逐步提高,要把演奏的乐曲练得完美无瑕,使之达到行云流水般的境界,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有把握”。“有把握”是建立信心的先决条件和基础,是抑制不安心理的重要途径。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这就很好地说明了技术能力和演奏心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二,树立信心,培养毅力。钢琴演奏者在上台之前就要放松心情,调整好情绪,以自信的心态来面对临场发挥,沉着冷静地展现自己的技术及审美体验,这样不但可以感受到听众的支持鼓励,而且还可以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使演奏成功完美,以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要有必胜的信念,勇往直前,即使演奏中出了错也要马上忘掉它,继续投入地弹下去。信心要靠坚强的毅力支持,并贯穿演奏的始终,有了这样的信心和毅力上台演奏,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第三,加强舞台实践与训练。音乐演奏的“公开”性是其他学科少有的,即使是绘画、文学、影视等艺术也仅以作品而勿需作者与观众直接面对。但音乐演奏不仅在正式演出时须面对大量陌生的观众,即使每一次上课,也须面对教师、家长及同学。初登舞台的人,甚至有经验的演奏家在很久不演出后又重新登上舞台时,都会因对演出环境生疏而感到不安,经过不断的演奏实践,生疏感减少,亲切感增多,每次演奏水平逐步提高时,信心也会逐步增强。因此,一个演奏者应该争取机会多演出、多实践,在经常不断的舞台实践中增强信心,从而提高演奏水平。

总之,钢琴演奏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再现乐谱的活动,它是一种充满了表现的创造性活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演奏与心理方面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学琴的第一天入手,演奏技能与心理状态调节并重,不间断的、长期的训练,才能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凯.音乐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伦旺.试论钢琴演奏中所体现的创造才能[J].音乐天地,2005(12)

[3]姜筑.音乐演奏与心理素质[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4]何青青.钢琴演奏心理状态调节的几点探讨[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1)

[5]冯效刚.对音乐表演若干心理问题的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