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论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3

二元论的困境及其解决方案

吕晨可

(河北大学,河北邢台071000)

摘要:在心灵哲学的众多问题中,身心问题常被认为是心灵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人有心灵的存在吗?如果有,它是一种实体还是一种属性?心灵和身体之间能否相互作用?这些都属于身心问题需要讨论的范畴。在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中,有一种理论叫做二元论。根据应用范围可以将二元论划分为不同种类,其中笛卡尔的“实体二元论”开创了对于身心问题更为现代化的思考角度,但也产生了许多困境,而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身心如何进行互动。本文从二元论的历史开始,对其主要困境及后人于这种主要困境的典型解决方案进行阐述。

关键词:二元论;身体;心灵;相互作用

二元论分为谓词二元论、实体二元论和属性二元论。谓词二元论认为在我们的语言中有两种本质上不同的谓词:物理谓词和心理谓词。而在描述世界的过程中,心理学或心理谓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们不能被还原为物理谓词。属性二元论认为世界上有两种本质上不同的属性:物理属性和心灵属性。物理性质包括大小、重量、形状、颜色、通过空间和时间的运动等,所有人都能直接观察或可以使用工具观测到它们。心灵属性则涉及到与这些典型物理对象不同的意识和意向性,包括知觉经验、情感经验、信仰、欲望等等,人类的特征就在于他们的身体同时具有物理属性和心灵属性。而实体二元论经常被称为"笛卡尔二元论",也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心灵哲学二元论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

1.二元论的演变历史

在心灵哲学二元论中心灵与身体相对应,但在不同时代心灵的不同方面一直是哲学家们关注的中心。在《裴多篇》中柏拉图认为,肉体只是短暂的存在,是“形式”的不完美复制品,永恒的“形式”才是真正的实体。而由于身体的囚禁,人类的灵魂无法到达“形式”所在的区域。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形式”是存在于事物中的事物本性和性质,物质如何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形式,形式是真正的实体,而灵魂就是身体的一种形式。托马斯阿奎那则认为灵魂、智力和形式都是实体。形式是一种物质实体,灵魂和形式则是非物质实体。而作为一种非物质实体,灵魂只有在与身体相连接时才成为“人”。没有身体,那些依赖于图像和画面的个人记忆将会丢失。更加现代的二元论版本则是起源于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笛卡尔是一个实体二元论者,他将世界区分为心灵实体和物理实体。心灵实体不占有空间,是私人的、独具一格的实体,物理实体则是占有空间的、公开的、物质的实体,二者独立自存。这种论点的提出在当时有两方面的时代原因。

2.笛卡尔二元论的提出以及论证

2.1提出

笛卡尔提出这种实体二元论原因首先是宗教性质的。由于他的实体二元论假定思想和灵魂或多或少是一回事,这就为灵魂不朽的希望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基础。在《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笛卡尔指出他之所以表明人类的心灵和灵魂真正不同于肉体,是为了反驳那些只对数学有信心的"无宗教者"。如果没有数学的证明,这些人就不会相信灵魂不朽。没有灵魂不朽就没有来世的美德和对恶习的惩罚,由此他们不会追求道德美德。而笛卡尔的实体二元论为宗教提供了足够的理性基础,使得宗教让人信仰的不再仅仅是一篇文章。

第二个原因有关科学。笛卡尔认为作为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实体形式的概念源于对身心观念的混淆。这种混乱导致人们错误地把心灵的属性,如知识,归因为完全非心灵的东西,如石头、植物,甚至是非人的动物。而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通过指出身体可以在没有心灵及心灵的原则的情况下存在和移动,严格区分开了身体与心灵,以此减轻人们对于身心概念的混淆。这种心灵与身体的真正区别也为从肉体的观念中消除任何心理因素提供了更科学的导向,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可以更为清楚地理解和解释物体的几何性质。而对于自己身心二元的论证,笛卡尔运用了两个版本,或者说是两种不同方式来进行论证。每种方式的基本前提都是相同的,即心灵和身体的本质完全不同。

2.2论证

在第一个版本中笛卡尔提到:一方面,我对自己有一个清晰而独特的想法,因为我只是一个思想着的,非广延的东西;另一方面,我有一个独特的身体概念,到目前为止,这只是一个有广延的、没有思想的东西。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我真的与我的身体截然不同,并且没有它就能存在。这段话中的“我”是笛卡尔自身。从这段话中我们就可以提炼出他的论证过程:首先我作为一个思考着的、非广延的物体对于心灵有着清晰和独特的想法。其次我作为一个有广延的、没有思想的东西有着对于身体的清晰和独特的想法。因此,心灵真正不同于身体并且可以离开身体而存在。在这个论证过程中,由于心灵和身体代表了两个完全没有共同点的本性,所以二者完全对立。但笛卡尔是如何从二者的不同与对立推论出它们各自的独立存在呢?对于这个问题,笛卡尔借助了神的力量:由于上帝是全能的,因此上帝可以带来一个没有肉体的心灵的存在,反之亦然。这样一来,没有身体的心灵和没有心灵的肉体存在,除了上帝的同意之外什么都不需要,因此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

在第二个版本中笛卡尔提到:身心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因为身体由其本质所决定它总是可分的,因为当我考虑思想或我自己时,是由于我只是一个思考的东西,我不能将自我的任何部分分离出来,我了解自己是一个相当单一和完整的东西...与此相反,没有这样一种有广延的东西,我在思考它的时候不能将其分割开来进行思考。这个事实让我明白它是可分的。这一论点足以让我知道,心灵与肉体完全不同.....。这个过程就是:首先由其本质我知道心灵是不可分的,其次由其本质我知道身体是可分的。因此,心灵与身体完全不同。在这个过程中,笛卡尔认为每一种实体都有一种独一无二的特性,身体就是具有广延特性的物质实体,而心灵就是具有“思维”特性的实体。由于思维和广延相互排斥,广延的实体不能思想,思想的实体不可延展,因此心灵不同于身体。在界定了两种完全不同实体的同时,笛卡尔认为身心之间可以相互发生因果作用,你的身体会对你的计划和决定作出反应,你的心灵可以在感觉经验中接受你身体的信号。这就产生了一个身心如何进行互动的问题。

3.二元论面临的困境

笛卡尔认为身体是按照自身规律工作的机器。除了有思想干扰的地方,身体本身会决定自身的行动。而心灵要想影响身体,就必须通过“拉动杠杆”在已经有了自身操作法则的机器上工作。这就引出了所谓“杠杆”在身体中位置的问题。笛卡尔认为这个“杠杆”是松果腺,这是由于它在大脑的两边不是重复的,所以它是一个具有独特的、统一的功能的候选者。但是笛卡尔和他的同代人面临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不是身心的互动是在哪里发生的,而是二者如何可以相互作用。如果心灵与身体是两种不同的实体,就很难说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何以可能。一个非物质的心灵中的事件如何能够改变一个物质对象呢?一个物理事件如何能够在非物质的心灵中引起一个变化呢?这种心灵与物质之间形而上学的藩篱阻碍了它们之间的因果相互作用。

我们之所以说笛卡尔二元论产生了这种身心如何互动的困境,原因在于现代科学的前提是假定物质世界是一个因果闭合系统,也就是物质世界中的任何事件都是由另外的物理事件引起的,并且仅仅只对物理事件发生影响,并且这种物理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不可违反的自然法则控制。而笛卡尔认为心灵是可以在物质世界中引起事件发生的非物质实体,心灵是通过靠近大脑中心部位的松果腺与身体相关联的。在松果腺的微粒的运动中发生的微小变化会通过神经系统传遍全身,进而引起肌肉收缩导致身体运动。但是假如我们的心灵要在松果腺中造成一个结果,那么它就必须以某种方式对这些微粒发生影响。由于这种活动必定是违反自然法则的,所以这种干预将迫使我们放弃物质世界在因果系统中自给自足的观点。

当然也存在着这样的可能性,即物理世界在因果关系上不是封闭的,而且自然法则在事实上也是可以被违反的。但我们不能先证明心灵不能干预物质然后再说二元论是虚假的,这是以未经证实的结论来对付笛卡尔。如果我们接受笛卡尔的二元论,那么我们必须先假设非物质的心灵可以干预物理世界的活动,但是这种假设同我们无论如何都必须接受的现代科学基本前提相矛盾。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认为非物质的心灵对于物质世界的干预令人难以置信,这也成为了笛卡尔之后对于身心问题讨论的缘起。

4.对于困境的解决方案

笛卡尔认为心灵可以与物质世界发生因果交互作用,物质世界中的事件可以产生心灵中的经验,心灵的事件也可以引起身体的活动。但是由于每个物理事件的原因都必然是物理的,所以笛卡尔的这种因果作用与现代科学基本前提相矛盾。作为对这种困境的一种解决方案,副现象论既承认物质世界“在原因上是封闭的”,同时又承认物理事件可以产生心理事件,但是任何心理事件都不可能具有物理的结果,也不可能干扰物质世界中的因果顺序,心理事件是复杂的物理系统和物理现象的“副现象”、分支或“副作用”,因为他们本身不能产生任何物理的或是心理结果。由此副现象论者认为心理现象就类似于火车头产生的烟,或者一双鞋发出的吱吱声,对于整个系统的运转不发挥任何因果作用。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的手过于接近火苗的时候,疼痛的经验一定是促使我们缩回手的原因。副现象论者则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来自你神经系统中的事件才是原因,这种事件会产生作为其副产品的经验。但是这种经验是不能作为原因起作用的,我们日常之所以将它们看作是原因,仅仅是由于它们由物理事件所引起,并是伴随着这些物理事件以及物理事件所造成的结果。这种论点所带来的好处是对于神经科学家而言的。因为如果我们承认了副现象论,心理就只是一种副现象,它们不会在物质世界中造成任何影响,这样的话在研究大脑功能时我们就可以完全忽略心理现象的性质而只关注大脑的物理机制和过程。不过,虽然副现象论通过将心理划归于物理事件的副产品解决了笛卡尔的困境,但它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副现象论认为物理事件可以导致心理事件,但心理事件无法导致其他事件,所以心理事件的因果关系是“一端不通”的。在寻常的因果关系中一个事件既是结果又是原因,而副现象论所“创造”的这种因果关系则是一种不同于寻常的特殊因果关系。这样的话,如果出现了其它不需要这种特殊关系也能解释同样问题的理论,那么副现象论就可能会被这种更好的说明所取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副现象论是对于笛卡尔二元论所产生的身心互动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虽然它找到了一种新的理解方式,但是同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所以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依然具有很高的讨论价值。

作为心灵哲学中的重要问题,身心问题看似成为了无数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甚至于哲学家看似永无止境、永无解决办法的“难题”。但正是由于身心问题没有单一和完美解决方案的特质,才使其成为一个到现在还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问题。我们所讨论的二元论作为对于这个问题的其中一种看法,在心灵哲学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对于二元论的研究不论到什么时候都将是有所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约翰海尔.当代心灵哲学导论[M].高新民,殷筱,徐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3-48.

[2]约翰赛尔.心灵导论[M].徐英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14-200.

[3]Dualism,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dualism/,2003

[4]RenéDescartes:TheMind-BodyDistinction,http://www.iep.utm.edu/descmind/.

[5]Dualisminthephilosophyofmind,http://fas-philosophy.rutgers.edu/zimmerman/dipm.pdf,2005

作者简介:吕晨可(1998年—),女,汉族,河北省邢台市,本科学历,河北大学哲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哲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