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9
/ 2

神经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体会

张清清袁静

邻水县人民医院四川邻水638500

摘要:目的:探究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开颅血肿清除术病人42例的临床资料、护理方法以及护理结果。结果:42例病人均给予标准护理,包括准确且及时地测定颅内压数值、管道护理、预防颅内压增加、预防相关并发症等;平均监测天数为6.3d,颅内压均存在一定升高,经针对性干预后,41例恢复良好,1例脑组织急性膨出,脑干功能衰竭死亡。结论:神经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给予持续颅内压监测能及时观察病情变化,能指导并调整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病人康复提供助力。

关键词:神经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续颅内压监测;临床护理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被成为颅内压(ICP),神经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常见颅内压增高这一现象,ICP持续增高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病理生理变化以及功能紊乱,包括脑疝形成、脑血流量减少等,对预后不利[1]。术后持续进行ICP监测能帮助及时发现颅内高压症,指导并调整临床治疗方案。本此研究主要探讨持续ICP监测的要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20-79岁、平均42.6岁。入院时,昏迷33例、模糊6例、清醒3例,CT检查证实均具有手术指征,均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留置颅内压(ICP)监测管。

1.2方法

美国强生公司产,术中在硬膜下或者脑室内放置感应器,与颅内压监测仪外接,校零,测试性能,确保其工作正常。持续进行ICP监测,正常参考值<15mmHg,15-20为轻度增高,中度增高为20-40mmHg,重度增高为>40mmHg。

2、结果

42例病人均给予标准护理,包括准确且及时地测定颅内压数值、管道护理、预防颅内压增加、预防相关并发症等;平均监测天数为6.3d,颅内压均存在一定升高,经针对性干预后,41例恢复良好,1例脑组织急性膨出,脑干功能衰竭死亡。

3、护理

3.1数值监测与对症处理

颅内压正常时,不给予降颅压治疗;轻度增高时,遵医嘱给予脱水药物以降低颅内压,常用甘油果糖、3%氯化钠、呋塞米注射液以及甘露醇等,遵医嘱用药的同时,注意观察电解质情况与尿量变化,脑室外引流的,采用间断引流的方法来控制颅内压。中重度增高的,增加使用脱水药物,开往脑室外引流后发现颅内压短时间降低后又回升,提示可能存在再出血的可能,复查CT发现再出血时,进行外科干预[2]。

3.2ICP管道护理

确保固定监测系统的固定效果,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显示仪、光纤、连接探头以及颅内探头等,光纤与连接探头均应避免拖拉、扭曲,术后送入病房后,将其妥善固定,在皮肤上对光纤进行二次固定以确保固定效果。

确保引流畅通,进行脑室外引流的护理,确保引流畅通,观察引流液量。

置管时间的控制,光纤探头与引流导管均不能放置过长时间,通常情况下的放置时间不超过7d,术后48h内是颅脑内再出血的高发时间段,术后3-5d容易出现脑水肿。本组病人的置管时间为3-9d,平均时间为6.3d。拔管前1d,先将脑室外引流管夹闭,发现颅内压并无异常增高时,或者患者的意识状态并未恶化时,提示脑脊液的循环正常,此时可以协助医生进行拔管,拔管完毕后,对穿刺点的敷料渗液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当发现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处理[3]。

3.3预防颅内压增加

主要措施包括:(1)镇静镇痛,术后麻醉清醒后多见躁动现象,躁动的发生会增加脑耗氧量而增高颅内压,适当约束躁动的病人。遵医嘱给予药物镇静以缓解躁动,用药后评估镇静效果,及时调整药物用量;(2)气道管理,术后由于咳嗽反射降低、舌根后坠、意识障碍以及经口插管等影响,容易出现气道受阻的现象,加强对患者的气道管理,对脉氧情况进行监测。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患者,对痰液粘稠度进行评估,黏稠的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扣背、翻身,及时清除分泌物,酌情吸痰,维持呼吸道畅通;(3)体位管理,全麻后6h内均取去枕平卧位,6h后无禁忌证的均将床头抬高30°以改善头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4)大小便护理,术后多留置导尿管,对尿液的引流情况进行观察,避免管道反折或者受压而造成引流不畅。对排泄情况进行观察,进食后3d内无大便的,遵医嘱给予开塞露2支通便,给予大黄粉5g鼻饲,解决便秘问题;(5)体温的护理,术后2-3d吸收热高发,术后体温升高将造成脑耗氧量增高,脑水肿严重而造成颅内压增高。术后Q4H监测体温,结合体温决定干预措施,不超过38.5℃的,给予冰袋降温、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38.5℃以上的,物理降温的基础上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中枢性高热的给予亚低温冬眠疗法或持续冰毯降温[4]。

3.4预防监测相关并发症

ICP监测相关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出血以及感染等,操作时严格落实无菌操作的原则;将一次性小单垫在患者头部下,发现潮湿时及时更换;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采用乙醇纱布包裹传感器接头并每日更换;对穿刺点渗液、渗血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汇报医生。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后,主要从及时监测ICP数值、管道护理、预防监测相关并发症以及避免颅内压增加等方面来落实监测护理工作。给予持续颅内压监测能及时观察病情变化,能帮助了解颅内再出血、脑水肿情况,持续性的ICP监测能指导医生临床使用脱水剂。能指导并调整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病人康复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蔡清梅.围术期护理在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05):145-147.

[2]程春霞.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配合[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202.

[3]王恩霞.颅脑外伤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10):1274-1275.

[4]倪红.优质护理应用于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的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016,20(12):2366-2368.

[5]郑小燕,江杰,李蕤绒,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