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

董素明

(苍南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800)

【摘要】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CD56+CD16+)、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B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CD3+、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56+CD16+、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CD4+、IgA、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3、C4、B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异常,提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

【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144-01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与哺乳期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乳腺炎相区别的一类乳腺疾病,好发于20~40岁女性人群,多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凹陷或溢液,对女性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1],该病的发生多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为进一步了解免疫相关指标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本文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6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年龄20~45岁,平均(30.4±2.3)岁;病程0.5~24个月,平均(4.2±0.8)个月;发病部位:左侧29例,右侧28例,双侧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1~45岁,平均(30.8±2.5)岁。两组年龄比较大致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于清晨空腹静脉采取肘静脉血3~4ml,经肝素抗凝处理后,选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检测,指标包括CD3+、CD4+、CD8+、CD56+CD16+)等。选用IMMAGE800免疫化学系统检测仪(美国Beckman公司),采取散射免疫比浊法,试剂盒由上海基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检测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其中常见的免疫球蛋白指标有IgG、IgA、IgM等,常见补体指标C3、C4、B因子等。

1.3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临床指标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外周血T淋巴细胞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3+、CD8+水平降低,而CD56+CD16+水平升高(P<0.05);而两组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见。

3.讨论

近年,有研究发现[2],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本研究显示,研究组CD3+、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56+CD16+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两组CD4+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IgM主要存在于血液中,是机体体液免疫应答最早产生的抗体,可激活补体系统,在控制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IgG是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的主要抗体同种型,具有促进补体系统激活及吞噬细胞的作用,能有效调节病原体。而IgA为中和抗体,在激活补体系统以及调节吞噬细胞方面作用较弱。补体如C3、C4、B因子等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既可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也可参与非特异性防御反应。本研究显示,两组IgA、IgG水平无明显差异,但研究组IgM、C3、C4、B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故推测,急性炎症反应所致的补体含量升高,可能在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但由于本研究时间有关,关于非哺乳期乳腺炎与自身免疫功能的关系,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先明,吴恢升,陈伟财,等.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治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34(6):14-15.

[2]许锐,郭倩倩,杨乐平,等.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血液中自身抗体和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6,36(8):1157-1159,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