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5
/ 2

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张锐铭1李伟叨2

(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药房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西药房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目的:观察在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中采用加味小柴胡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38例分组观察,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加味小柴胡汤的应用安全可靠,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加味小柴胡汤;肝胃不和;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188-02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人群广,病情迁延时间长是本病的特点,因此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在该病的治疗中,于消除病因的基础上给予西药治疗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但西药治疗存在治愈率较低、不良反应较多且病情易复发的缺点。随着中医近年来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发展,中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取得了显著疗效,我院为观察加味小柴胡汤在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疗效,做出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年来于我院就诊的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138例为观察对象,患者就诊时间介于2016年8月-2018年10月间,根据临床用药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观察组患者69例,男31例,女38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5.2±3.1)岁。对照组患者69例,男32例,女37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6.8±3.4)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诊断,符合西医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诊断标准,通过中医辨证分型,确诊为肝胃不和型。此次研究需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者,存在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以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情况了解并同意。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确诊后均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用药方案为: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阿莫西林胶囊(0.5g)+克拉霉素胶囊(0.25g),以上三种药物均为2次/天,口服;另外在餐后1~2h咀嚼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3次/天。以上用药治疗30d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小柴胡汤治疗。组方如下:柴胡12g,乌贼骨15g,党参12g,黄芩10g,陈皮10g,白芍10g,丹参10g,半夏10g,甘草6g,川芎6g,香附6g,生姜6g,大枣5枚。存在食积症状严重者加焦三仙8g,胃脘痛症状严重者加延胡索10g,吐酸嘈杂症状严重者加瓦楞子(煅)10g,便秘者加厚朴10g,口干者加黄芪10g。服用方法为1剂/天,200ml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次100ml,于餐后1h或餐前0.5h服用。治疗30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生冷食物。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和治疗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通过评定胃脘痛、上腹胀、嗳气、反酸、纳呆食少五项症状进行评分,每项症状评分在0~3分,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疗效判定标准:患者治疗后五项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无活动性炎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判定为治愈;治疗后各项症状显著改善,胃镜检查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仅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判定为有效;治疗后各项症状有所改善,胃镜检查病变缩小一半以上,活动性炎症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改善不明显判定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出现恶化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69例患者中,治愈19例,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10%(67/69);对照组69例患者中,治愈13例,显效19例,有效2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4.06%(58/69)。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3.7±3.1)分、(3.1±0.9)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分别为(13.8±3.2)分、(7.9±2.0)分。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该病病因较多,主要有病毒感染、药物刺激以及精神因素等。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具有上腹隐痛、反酸等消化系统症状。由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多数能够逆转,因此,及早进行有效治疗是缓解病情的关键。以往单纯西药治疗临床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在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取得了理想疗效。其中加味小柴胡汤作为常用方剂,方中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乌贼骨可以止酸镇痛;方中配以陈皮和丹参用于理气活血;黄芩则能够清热燥湿;半夏和胃降逆;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党参、大枣和甘草发挥健脾养胃的功效,方中诸药合用,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1]。此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治疗中,加味小柴胡汤的应用安全可靠,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红磊.加味小柴胡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1):80-81